新闻 山东 体育 理财 休闲 娱乐 健康 女性 人才 房产
 
 
青未了 人间 读书 生活广记 精选连载 文学圈
市井 小小说 故事新编 新作 专栏 青未了论坛

为梦留影


来源:   
2004-05-09

  对于中国读者来说,黛安·阿勃丝是一位作品声名远播,而自身
并不广为人知的女性摄影家。《哭泣的孩子》、《拿玩具手榴弹的孩
子》
  是我们熟悉的作品,出现的场合总和战争、饥荒、角落、垃圾场
等场景相联系。但对黛安·阿勃丝的介绍,都只限于零碎的篇章。《
荒谬的真实:黛安·阿勃丝传奇的一生》是根据美国版本的《黛安·
阿勃丝传》而来,虽为编译,但也是为数不多的较为详尽的摄影家传
记了。
  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开始有一大批杰出的女性摄影家活跃在摄
影界,黛安·阿勃丝是其中最为特立独行的一位,也是最孤独的一位。
经过了二战和经济大萧条,史蒂格利兹以其放大、光明、精确的拍摄
风格,完全成为被纪念的先贤,而罗伯特·弗兰克、威廉·克莱因等
人走上舞台中央。他们共同的风格是“以忧郁的罪者的眼光来观看美
国”;阿勃丝始终不疾不徐地走在他们的轨迹旁边,走在光明的美国
经验背面,由此成为摄影界最绝望的讽刺者。
  虽然她有获得世俗幸福的全部条件,富裕、聪颖、漂亮、敏感;
但最后她却离正常的幸福最为遥远。她始终活在自己的“场外”:在
她的世界中,她一直缺席。1923年,黛安出生于美国的一个富商之家,
哥哥后来是美国的桂冠诗人。黛安自小便反叛不羁,14岁早恋,爱上
了一个半工半读的年轻人,为之拒绝上大学,18岁时不顾家人反对与
之结婚。为了谋生,她
  和丈夫开始了时尚摄影,为《魅力》、《十七岁》
  等杂志拍摄时装照片,迅速成为一个成功的摄影小组。
  然而黛安始终惶惶不安,神经抑郁症和本能的不合作感让她总是
处在与生活的摩擦中。
  1958年,她进入著名的艺术指导布罗多维奇
  的摄影班学习,开始了真正的摄影家生涯,从此开始成为真正的
黛安·阿勃丝。她的镜头和她的眼睛一样,从来都是逆光而行的——
—对准的是白痴、弃儿、露阴癖者、畸形人、裸体主义者……她的作
品,在粗糙、自然之外自有一种天真的阴鸷之气。著名摄影家伊文思
将这种风格称为“魔鬼的天真”,而更多正统的评论家,则为这种戾
气所伤而退避不及。
  ■决明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2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网主办
Email:webmaster@mail.dz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