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山东 | 国内 | 国际 | 体育 | 财经 | 休闲 | 娱乐 | 健康 | 女性 | 人才 | 房产 | 短信 | 论坛

大众日报 农村大众 齐鲁晚报 生活日报 鲁中晨 半岛都市报 经济导报 城市信报 青年记者 小记者 国际日报山东版

      您的位置: 大众网首页 -> 青年记者 -> 2002青年记者第八期 

 

老题材的“冷挖掘”

2002-08-02 11:43:18 

    老的新闻题材还有没有挖掘的价值?十几年的采编经历告诉笔者,答案是肯定的,题材老并不意味着就成为“废料”,随着思维方式的改变,老题材照样能挖掘出好的新闻角度。
    变换角度逆向思维
    1996年3月,聊城市对全市重点企业进行重点保护,对“三乱”行为亮出“红牌”,给企业撑了腰壮了胆。采访到这一情况后,笔者没有马上动笔,而是反复提炼主题:《“尚方宝剑”斩断三乱”黑手》、《我市痛下决心治理“三乱”》、《我市为重点企业保驾护航》等主题先后被我一一否定。因为这已是别人“嚼过的馒头”,没什么滋味了。在梳理素材、提炼主题的过程中,笔者的脑海里想到了这样一件事,那就是在被笔者采访的企业厂长经理,都说:通过市里给重点企业挂牌保护,企业又想出名但又怕出名的矛盾心理给彻底消除了,企业可以甩开膀子大干一番了。这使笔者的思路豁然开朗,“用逆向思维方式来拟题”!经过对新闻主题的反复提炼,《我市217家企业胆壮气顺不怕出名》一稿配发短评后在一版显要位置发表。由于采用了逆向思维方式,老的新闻题材被注入了新的“血液”,角度非常新颖,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紧追深挖,贴身逼抢
    在十几年的采访编辑工作中,笔者悟出一条经验:许多富含“真金”的新闻并不是存在于表面,而是深藏其里,只有具备慧眼独具的洞察力和新闻的敏感性及悟性,才会将其从中挖掘出来。
1995年6月,笔者从本报周末版看到了一则不到100字的“豆腐块”消息,说一名科技工作者因专利难以转让和没有及时交纳专利费而被取消专利权的报道。文章虽然很短,但其中所内含的“真金”却没有逃过笔者的“火眼金睛”。笔者迅速和专利发明者吴梦平取得了联系。起初他借故稿件已见报,不愿深谈自己的经历。但最后被笔者锲而不舍和执著的精神所感动了。随着采访的深入,笔者的猜测得到了证实,吴梦平的专利发明长时间转让不出去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聊城市一些有关部门和企业的负责同志对本地的专利发明不“感冒”,存在“外来的和尚会念经”、“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等诸多偏见。令人痛心的是,就在吴梦平的专利被无情地拒之门外的时候,在济南等一些城市发现了仿造此项专利而生产的产品,而且非常热销。谈到深处,吴梦平从一个提包里拿出厚厚的一摞他发明产品的获奖证书,捧着已成为废纸一张的专利证书极为痛心,强烈恳求记者给予呼吁。针对这一带有普遍性的社会“难点”问题,笔者饱含激情以独特的夹叙夹议的形式采写了深度报道——《不该发生的故事——从吴梦平痛失专利权看我市有关部门和企业科技意识的淡薄》,在报纸的头版头条发表,文章发出后,在社会上产生强烈反响,许多读者给吴梦平和报社来信来电,给他鼓劲助威,对有关部门和企业淡薄的科技意识给予谴责。笔者又迅速抓住这些反响写出后续报道,使科技成果转化难一时成为本市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关注的话题。假如不是“紧追深挖”,这条“大鱼”就可能从身边溜掉了。
    (聊城) 王骅 张荔
    王骅:男,聊城日报社经济综合部主任; 张荔:女,聊城日报社北方晨刊部编辑。

 

 编辑:

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上一条:机遇垂青有准备的头脑
下一条:策划让娱乐报道有思想

::: 专刊推荐 :::

  人  物  大众周末
  大众书画  
丰  收
  都市女性
  现代教育
  资  讯
  城市信报
  大众娱乐
  速  读
  往  事
  青 未 了
  健    康
  法  鉴
  人文阅读

::: 新闻专题 :::

-

感受海尔“流程再造”

-

每周救助一户特困家庭

-

“三农”问题政策解读

-

鲁中新闻丝路文化之旅

-

大众网 总编在线

-

第五届国际果蔬博览会

-

魅力济南 大众网报道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2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网络中心主办 Email
:webmaster@mail.dzdaily.com.cn
鲁ICP证0001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