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本刊特稿 报协活动 报业论坛 报业光荣榜 报业信息 探讨与交流 报业印刷 他山之石 BIG5 GB 论坛

  增强经济报道亲和力之我见


 
  ●于 路
2004-01-16 13:05:58 
 

  经济报道是铁路行业报宣传的主旋律。然而,由于经济工作本身具有的抽象、枯燥的特点和铁路行业过分专业及长期计划经济体系下形成的封闭风格,许多报道很难活起来。也常有业内人士不愿意看,业外人看不懂的情况。因此,如何提升经济新闻的宣传质量,增强经济报道的亲和力是铁路媒体的众多老总经常思考的问题。
  近年来,济南铁道报在倡导和实践经济新闻人格化、增强其亲和力,提高新闻宣传的贴近性和可读性方面做了些有益的探索和实践,也有了初步的效果。值此,笔者从以下五个层面就这一问题作初浅阐述,以更好地实践江泽民同志以正确舆论引导人这一重要思想,为刘志军部长最近提出的实现铁路的跨越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舆论支持。
  所谓亲和力,在新闻传播的意义上是指与受众之间的紧密感、亲切感、信任感、互动性和关注、接受度。也就是说,当一家报纸和媒体报道的信息和观点能使受众在自然而然和心口诚服中为受众所接受,那么,我们就可以说,它已经较有亲和力了。
  要增强其经济报道的亲和力,既要从技术操作的层面来思考,把经济新闻写得软一些,可读性强一些,更要对报道的思路作调整,从主题的开掘,观察的角度,报道的对象、受众的心理和语言的表述上下气力,把其作为管理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来实践。
  1、报道主题上,强化与受众密切相关的信息,以吸引读者的关注度。
读者看报,除了了解新闻,更需要从中知道和了解与自己休戚相关的内容和信息,以增强其与报道事件的贴近性。因为,为人的生存和发展或劳作或汲取是人的本源的第一特征。诸如,为什么有关医改、房改内容的报道一刊出就被一抢而空,甚至打电话到报社来索取,从中提示我们只有把经济报道与受众的经济生活直接联系起来,把跟铁路职工的利益、兴趣最接近的那些信息和要素提供给他们,才能为他们所喜爱,所接受。
  2001年8月,济南局管内烟台地区发了大水,青岛工务段烟台领工区的日夜兼战,恪尽职守,在伸手不见五指的深夜,发现桥墩倾斜11毫米,果断封锁大桥,防止了一起车毁人亡的重大事故发生。铁道部、路局对此事件及时给予表彰。本报在组织对这一事件报道的同时,除了宣传他们感人的精神境界,还突出了为人民立了大功的卫士,理应得到组织和人民的弘扬和褒奖。这一主题的展现,我们是通过撰写好新闻标题“抗洪壮歌歌一曲,安全卫士受重奖”;写好长篇通讯《暴雨中,矗起一座年轻的丰碑》中体现主题的典型情节,以及专题评论《你们为人民立了大功,人民感谢你们》三组报道来实现的。从而引导职工忠于职守,为国勇为。我们在对这一重要新闻事件的主题把握中不仅注重提示人民铁路的优秀儿女为了人民的利益奋不顾身地护桥、护路、爱民的精神,而且传递了企业领导人对安全有功人员重奖的信息导向,引伸出保障安全生产的激励机制在当前和长远的安全生产中已经产生和即将产生的深远影响。事后,收到不少读者的来信和电话,认为安全卫士的奉献精神以及部局领导对这一事件的奖赏对职工是很大的鼓舞和激励。
  2、在观察角度上,重视“经济观察的非经济视角和非经济现象的经济视角”,以引发读者的阅读欲望。
所谓非经济视角,并不是经济报道不谈经济,而是就经济报道的切入点而言。在经济活动越来越纷繁的今天,没有脱离社会、政治、文化的纯而又纯的经济现象。在探索分析一些经济生活的新经济现象时,必须将其与思想的、文化的、社会的现象联系起来,这样的报道才形象,才有浓度,才入木三分。事实上,企业职工关注的经济难点、热点问题往往有着丰富的社会、文化内涵。对这类经济现象或从非经济视角切入,或运用非经济的  经济视角更能把把握问题的实质,也使新闻更具针对性和指导性。
去年一季度末,我局在分析一季度经济形势时发现客运收入呈下滑趋势,局领导针对此况迅速调研,寻找解决的思路和举措。我们抓住这一时机,及时做出反应,策划组织了一起潮起潮落话客流的报道。在运作这组报道时,我们不是简单罗列一些下滑的数据和表象,而是在对经济现象的窥析中披露社会竞争呈多元化,我们的服务质量和驾驭市场能力亟待提高等多面观的思考和建言对策。给企业下一步工作导向和思路的调度有一定的借鉴。这种非经济视角的切入引起站段级以上领导和部分职工的很大关注,这种从局部到整体,从被动现状转化为创造未来的思考,能产生以点博大的效果。
  1999年初位于苏鲁豫皖交界地的徐州车站通过市场细分认识到完成当年2.9亿元的运输收入,必须把占车站客流57%的农民旅客运送好。于是,他们出台了一系列的为农民服务的项目。尽管在采访中,他们并不是集中给我们介绍这一情况,而是散落在总体情况中,我们还是在众多的信息中关注到这一源点,迅速整合相关信息,并从体现人文关怀的农民兄弟走好切入,以故事情节和从中展现的理念交织展开,一边是对衣着邋遢、行李笨大的农民旅客出言不逊,另眼相待的过去,一边是在骄阳下衣衫湿透、嗓子喑哑的为农民旅客送水送票的现景,用对比的手法揭示出当农民旅客成为我们车站的座上宾时,车站客运人员服务理念的变化。从而也折射出我们整个时代的变迁,农民已成为我们整个社会消费群众中主流群体的一部分。在经济报道中,用纯经济的角度观察问题,只会关注它的物化结果,投了多少资,产值利润增加了多少,用非经济的视角,就会寻找哪些有较高的科技含量,哪些有发展潜力和知识后劲。从而要求新闻工作者不断在报道的空间、深度、视角等方面突破自己,从而有迅速的感知、判断及表现力。
  3、在报道对象上,要凸显人的活动,人的情感,人的思想和精神境界,以其与读者产生共鸣。
人是经济活动的主体,是一切社会问题的起点和终点。在社会活动中,思想和精神的力量是最具震撼力和感召力的。一个伟大的思想和精神的出现和繁衍往往能推进一个时代的前行和变革。苏格拉底的思想,使古希腊的天空出现文明的云彩;释迦牟尼的觉悟,使菩提树下诞生了一个爱力与慈悲的胸怀;孔子的仁义道德使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如此精粹和厚重;邓小平理论和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使中国的实力大增。要把千姿百态的经济活动写好,只有写出人的思想、人的精神、人的情感,才能通过新闻的桥梁、知识的纽带使人勃发,让人向前。
  去年10月12日,管辖2800公里铁路线的济南铁路局实现了安全生产1500天。在这一事件的报道中,我们不是单纯报道这一新闻事件或归纳几条安全生产的经验,而是从管理者在安全生产中展现的管理思想、激励机制和职工思想的冲撞后产生的震荡和鼓舞拓展报道,继而反哺安全生产。报道从管理者与基层单位的互动中切入差点公示使老先进两度蒙羞,到搏击安全中展示的一种境界,难啃的骨头上浸染着将士的血,其间行走着企业管理者人文关怀的踪影。局长发现潘泽平的胡子一直没有刮。稿件刊发后,在全局有较好的反响,人民铁道报也在二版头条予以采用。近年来,我们在这一报道的挖掘中做过许多尝试。
  新闻宣传中突出人的活动、人的精神、人的需求既是江泽民同志提出的适应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要求,也是当前新闻界正在追尚的一种人文宣传的趋向。注意这方面的开拓和实践,可以使新闻这个“易碎品”穿越时空化作一种永恒。像《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像《谁是最可爱的人》和《毛主席的好战士雷锋》,这些新闻经典中的语言曾经影响过我们这一代甚至两代人的成长,对我们这一代人世界观的形成产生过深刻的烙印和影响。
  4、在报道形式上,创新表现形式、激活语言元素,以满足读者的审美和娱乐需求。
  受众读者的多元性以及人的需求多样性,要求报纸要不断变革经济的题材和方式,使经济报道活起来,动起来,使具体生动的形象走进百姓心里,以更好地满足读者的文化、审美和娱乐需求。
  值此,我们主要有这样几点做法。
  (1)点亮标题,让新闻动起来。近年来,我们一直把标题攻关作为新闻攻关和报社实践经济新闻人格化、增强其亲和力的一个重要举措。多次举行业务研讨会,并在好新闻评比中增加标题的比重,使其有动感、形象感、亲切感和人文味。凸显着我们地处齐鲁、黄淮大地豪放儒雅的报纸风格。如《不老河我知道您有多少动人的故事》、《为什么战旗美如画》、《捎去一句话服务送到家》、《老乡腰里嘟嘟嘟》、《向内的眼睛笑盈盈》、《今夜难眠》、《造势与借势》、《满目春光入画来》等等。
  (2)巧切入,迅速抓住读者。在对经济活动的报道中,我们注意到选择一个好的角度和人物开头,使文章伊始,便先声夺人。其中注意借鉴《华尔街日报》的做法写好故事细节。如《农民兄弟走好》报道中一段细节:
  6月20日,骄阳下的徐州站,喷吐着热浪。数千去东北打工的农民旅客排满1号站台。忙碌不停的客运小组衣衫湿透、嗓子喑哑,脸上却透出亢奋和喜悦,连续十多天的民工客流暴涨,使这个站日均收入连超百万元。
  《刘段长灵动的营销观》这个经济人物的报道则从人物的个性特点切入。即:
  当身穿黑色T恤衫,眼睛里闪着智慧光芒的刘永良坐在面前时,我们很快就被他的一番热情机敏的介绍打动了,令人感动和折服的是他灵动的营销观。
  (3)善谋篇,引领职工走进新闻。如果说标题的美和导语的美会给读者一种精神和审美的愉悦,那么文章的巧布局善谋篇却会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中走进文章,以至于产生对文章和这种写作风格的眷恋。去年8月采访青岛车务段段长刘永良。当我们发现他的一些营销思路很前卫,其中一些事例也很感人,迅速调度新闻信息源点,从让营销档案活起来,让运力配置动起来,让营销队伍转起来,让考核的杠杆翘起来四个经营理念贯穿的新闻故事展现刘的思路。重点在灵动这个主题上下了一番功夫,试图回答在客运下滑的情况下,我们的干部如何以新的理念及动态的管理来应对死规章、活市场和滞后的管理,以动对静,以动图变,因为进的状态不是等来的,是主动工作,开拓进取赢来的。
  (4)激活文字语言和版面语言,让人望面生恋。新闻的语言风格和人物的性格特点一样,表现得好能给人留下许多深刻的印象或感人的艺术魅力,从而强化新闻的思想和文化。例如穆青的优秀新闻作品《县委书记的好榜样》“我活着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把沙丘治好”;以及王铁人的长篇通讯“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的语言风格和表述就在我们这一代人的心目中留下永恒。
  在语言的表述中,我们根据铁路行业和地域特点将豪放儒雅的文风贯穿在文章的创意、标题制作、语言表述和版面设计之中,求得雄浑磅礴与委婉细腻交融,恢宏大气和清新典雅并举。如标题的恢宏大气《纸船明烛照天烧》、《登泰山方知天下阔》;栏目的人文取向《凡人星空》、《寒夜,记者与你同行》等。
  文章语言也追求或委婉细腻或跌宕起伏。如《百名打工妹喜成座上宾》中,“瑟瑟寒风中,这群‘娘子军’在站台上躁动不安起来,有人建议退掉火车票,到站外包租一辆‘大巴’去广州,人们立即响应,开始向出站口涌去。正值夜班的站长郭淑华闻讯立即赶来,将她们挽留在出站口。”又如《为什么站旗美如画》中一段情感激荡的表述:“不是心欲碎,欲盼君来归。”事业与艰辛,战争与和平,解放与牺牲,是最先带来的也是情感和思想的冲突和激荡。生活和友情何尝不是这样,有了这种真诚、善良和企盼,生命中才多一些温馨和美丽!现在包括我们的一些评论不署名,发表后不少通讯员和机关干部见面后都能说出某篇稿件是某位记者写的。可见一批记者的写作风格正在形成。
  再是用活版面语言,让版面活起来。或是富有动感地编排文章;或是标题处留有相对空白,强化标题思想;或是变换字体让版面有可触可摸的形象感。例如,刘段长灵动的营销观,就是在标题整体勾边的情况下,把灵动两个字翻白突显出来。
  5、把增强经济新闻亲和力作为一种管理思想来实践,促进报社团队精神的形成和人文环境的建设。
  邓小平同志在1979年3月说过:“经济建设是当前最大的政治。”古今中外,哪个朝代、国家的经济变革折射的都是那个时代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新政。因此做好经济工作,搞好经济报道绝不是单纯技术层面操作的问题,是政治、思想、文化的一种体现和能动。在这一思想的引领下,我们把增强经济报道亲和力作为一种管理思想来实践,促进报社团队精神的形成和人文环境的建设。其间,我们一是结合路局机关正在试行的《动态考核周期聘任》的办法,出台了双文明一体化考核办法,突出了提升报纸质量和济铁报人的人格形象。二是强化新闻的能动意识,结合工作重点,搞好新闻策划。三是提出并积极实践了“企兴我荣,报衰我耻,把你的一腔热血献给豪放儒雅的济南铁道报”的团队精神;设计了报社班子勤学、爱兵、民主、优政的人格形象,提出了建设学习型团队的要求并付诸行动。特别是在“危、难、险、重”的突发事变面前,报社的骨干和员工表现出的那种执著牺牲和奉献精神,那是济铁报人用激情拥抱生活,用智慧装点人生的管理思想的浇灌,是我们在工作之后静下来总结回味时拥有的一种满足和快乐。
  伴随着“21世纪是太平洋世纪”的来临,中国已成为亚太地区最大的亮点,如果说,中国的经济已经向亚太地区的经济高地冲上,那么中国能否构筑自己的舆论高地呢?铁路行业的媒体也面临选择,就像有情人渴望那遥远美丽的姑娘,有梦就别怕山高路远。
  (作者系济南道报社社长)


 

编辑:

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上一条:关于党报办子报现象的调查 
下一条:浅论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
 

·报业论坛·


坚持改革创新 推动报业发展
“复合体”与“两分开”
报业要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
转换经营机制 促进报业经济发展
豪华列车牵动利润车厢
地市级党报经营创新思考

更多的...

 
 
本刊简介 投稿信箱联系我们 报业协会简况 
山东报业协会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翻录或转载
本刊编辑部:济南经十路46号
本网站页面设计制作:大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