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山东

山东潍坊实施"水革命"惠民生 安全水进农家院

2012-11-19 13:15:32作者: 来源:潍坊日报

走进山东潍坊昌邑市石埠经济发展区干戈庄村村民李军三富有特色的农家小院,那安装不久的水龙头格外抢眼,轻轻一拧,山泉一样清澈的自来水就会哗哗流淌出来。走进安丘市农村饮水安全水质检测中心,记者注意到,水质检测员身着工装,正在对取样的水质进行调查检验,检测过程一丝不苟,整个检测中心一尘不染。

  走进山东潍坊昌邑市石埠经济发展区干戈庄村村民李军三富有特色的农家小院,那安装不久的水龙头格外抢眼,轻轻一拧,山泉一样清澈的自来水就会哗哗流淌出来。用这水泡上一壶茶,屋里顿时香气四溢。

  自从用上放心的自来水,李军三更愿意捧出香茗招待贵客了。“过去要是客人来,有好茶叶没好水,泡不出茶的味道,这自来水是新水厂引来的,泡茶不变味,你们品品看!”而望着从自家水管里哗哗流出的干净自来水,昌乐县营丘镇唐家庄子村的村民王学龄则有着更深的感慨:76岁的王学龄在村里住了52年了,为了解决吃水问题,多年前村庄搬来后不久,村里就在村东头打了一口深井,全村人的吃水问题全靠这口井解决,但井水的水质很差,是苦咸水,也就是老百姓常说的“懒水”。提起过去喝“懒水”的经历,老人给记者拿出了当年烧水时使用的水壶,上面仍然布满了厚厚的水垢。老人告诉我们,因为井水太“懒”,水壶使用次数多了,就会附着厚厚的水垢,一段时间就得用碱刷洗刷洗,如果不及时清洗,水垢很快就会堵塞壶嘴,连水都倒不出来了。

  农村饮水安全,关乎民生,顺应民意;潍坊市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科学,推进迅速,成效扎实。近期,记者随水利部门的工作者们走遍了每一个县市区,在一个个村庄,记者感同身受着清澈流水带给农民的喜悦;在一个个农家小院,记者真切体味到了水给农民生活品质带来的变化;在一个个施工现场,记者更亲眼目睹了这一工程的许多火热场面。

  一次势在必行的“水革命”

  以前的农村,百姓祖祖辈辈都靠水桶提水,有些偏远的贫困地区甚至视水如命,连喝水都是难题,是2005年开始实施的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才结束了这样的历史。从“喝水难”到“喝上水”对潍坊的广大农民来说,已经是一次历史性跨越。

  但那时主要解决的是有水吃,还顾不上考虑水质是不是安全。目前,老百姓的生活已开始由满足基本生存向追求生活质量转变,饮水安全,已成为阻碍提高农民幸福指数的迫切问题。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农村饮水安全必须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统筹城乡发展的刚性指标,着力推进和落实。

  随着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实施,到2011年底,全市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已达4466处,供水人口达640万,极大地改善了农村群众饮水条件,基本解决了吃水难问题。但从去年开展的水质普查情况看,农村饮用水的水质合格率较低,主要原因:一是全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模化集中供水工程覆盖率还较低,单村供水工程仍然占有很大比例;二是农村饮水安全管理机构还不健全,无专门机构、无专业人员管理的现象相当普遍,管理工作基础相当薄弱;三是农村水环境污染问题依然十分突出,水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形势十分严峻。

  水是民生大事。对此,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市委书记许立全在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上提出抓好饮水安全的工作目标。市长刘曙光在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把“继续实施农村集中供水工程,集中供水覆盖人口达到70%以上”列入了着力解决的民生十件实事之一。新一届市政府连续两次常务会议都将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列入议题,专门研究部署,3月26日,市政府印发了《关于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的意见》,并提出目标任务:到2012年底,全市农村集中供水覆盖人口达到70%以上,农村人口生活饮用水水质合格率达到90%以上。

  市委、市政府将农村饮水工作纳入了全市科学发展考核体系和一年两次的观摩点评内容,列入市委、市政府的重点督查事项,实行了“一周一调度,一月一通报,两月召开一次现场会,年底考评奖惩”的推进机制。分别于4月28日、7月6日、9月13日召开了三次现场会议,对全市饮水安全工作发动和推进。年底将再召开一次现场会议,对全年工作进行总结,提前谋划明年的任务。市水利局把此项工作列为今年的重点工程、亮点工程,科学制定督导方案,成立了8个督导组,对项目实行一周一调度、半月一督查,并形成督查通报,强力推进工作进程。

  毋庸置疑,一场全市农村饮水安全的“水革命”势在必行。

  提高农村饮水质量,就必须大力发展规模化集中供水工程,提高集中供水工程覆盖范围,降低单村供水比例。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农村供水城市化”和“城乡供水一体化”的宏大目标。一场农村饮水安全的战役,在1.58万平方公里的潍坊大地上迅速展开。

  一场因地制宜的“攻坚战”

  “到2012年底,全市农村集中供水覆盖人口达到70%以上,农村人口生活饮用水水质合格率达到90%以上。”一年来,这句话成了大家的座右铭,无时无刻不在激励着全市各地的水利工作者和工程建设者们。“再难也得让老百姓喝上自来水!”他们铆足了干劲,准备着投身一场漂亮的翻身仗。

  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潍坊市地形较为复杂,北部为盐碱地,中部为平原,南部、西南部为山区,抽取的地下水中含氟、含碱量远超国家相关饮用水标准。从山区到平原,从水源到水网,从水质到水量,从建设到管理,每一个步骤都左右着工程的进展,每一个环节都决定着工程的成败。工程之复杂,难度之大,前所未有,困难,显而易见。

  要使身处不同地理环境中的广大农民都喝上高质量自来水,必须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统筹安排。根据潍坊市存在的实际情况,水利部门按照“水源保障可行、工程规模适度、水网互通互济,管理科学规范”的原则,大胆谋划,科学论证,提出了一个创新性思路,那就是通过“新建、扩建、改造、延伸”等不同措施大力发展规模化集中供水工程的方法,逐步实现乡供水同源、同网、同质,彻底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这个思路,顺应了潍坊实际,充分考虑到了潍坊农村饮水的长远发展,是一个长治久安的科学思路。

  一场因地制宜的攻坚战就此展开。

  ——对奎文、高新、潍城、保税等城市近郊和城镇驻地周围地区,通过城市自来水供水管网延伸解决;

  ——在寿光、昌邑、高密、坊子、寒亭、滨海等平原区,推行“全县一网”的供水模式;

  ——在诸城、青州、安丘、临朐、昌乐、峡山等山丘区,推行“一个流域一个供水网络”或者“一县几网、网间互通”的供水模式,最终目标是实行全县一网,逐步实现乡供水同源、同网、同质,彻底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

  今年,针对农村饮水安全这一件关乎民生的大事,潍坊市在资金上给予了全力支持,到目前,已先后投资9.19亿元,用于新建水厂、修建水库、铺设管道,建立水质监测中心和信息化管理中心等一系列工程……

  在各县市区的施工工地,到处可见水利建设者们加班加点,力保工程进度的身影。在昌邑市昌南水厂主管道铺设现场,挖掘机负责挖沟,吊车负责将10米长的供水主管道铺设入地,十几名工人通力协作,一根一根管道地铺设,一节一节设备地安装……要在半年时间内铺设220余公里的供水管道,平均每天就要铺设十几公里,经常是白天晚上连轴转,吃饭也是就地解决。

  相对于有现代机械帮助的施工者而言,勘测和规划工作更加辛苦。为准确地绘出管道铺设走向的平面图和纵断图,水利工程技术人员们每天都要背着沉重的测量仪器,徒步走完几十公里。遇到雨、雾天气时必须穿水靴,走一段路,靴子里就全湿透了;遇到河流,则穿上防水衣,下到齐腰深的水中。一天走下来,脚底磨出的泡都被水泡成白色。夏天天气炎热,一天不知道要出几身汗;到了晚上,则要饱受蚊蝇骚扰……

  这样的夜以继日,这样的不言辛苦,支撑建设者们的有一个共同的精神支柱:尽快让村里的父老乡亲喝上放心水!

  为保证工程质量,各县市区水利部门坚持“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实施、统一招标、统一验收”的原则,严格落实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四制”制度,严把材料设备采购关、施工队伍选择关、工程质量监督关、项目竣工验收关“四关”,有效保障了工程的建设质量。

  一串串闪亮的数字为这场攻坚战做出了最好的诠释。到2012年年10月底,全市完成新增规模化集中供水村庄2730个,新增集中供水受益人口达159万人,全市集中供水覆盖人口达到了75%。工程在质量不打折扣的前提下,提前超额完成了年初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任务目标。

  一泓清泉重监管

  供水基础设施建设到位后,如何在保证正常供水的情况下确保水厂运营正常?出现紧急情况又如何迅速应对解决?一个个现实而严峻的问题,不容回避。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就此提上议事日程:只有把后期的管理工作做到位,才能保证整个农村供水系统的正常化运行。

  为此,市、县两级水利部门成立了专门的农村饮水安全管理机构并出台相关细则及管理办法,加强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经营管理者的监督和行业管理。

  从无水到有水,从苦水到甜水,从挑水到自来水,不仅要用好、喝好水,还要看好、管好水。

  走进安丘市农村饮水安全水质检测中心,记者注意到,水质检测员身着工装,正在对取样的水质进行调查检验,检测过程一丝不苟,整个检测中心一尘不染。

  负责人向我们介绍,该中心负责对安丘市各集中供水工程原水、出厂水、管网末梢水进行定期检测,对重要指标进行全天候实时监测。在潍坊市各县市区水利部门,都将陆续建立起这样的县级水质检测中心。水质监测中心配备设备和专门人员,对县域集中供水工程进行日常水质检测,其检测能力达到了新的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中规定的42项常规指标要求。

  信息化,成为当下实现有效管理的有力武器。寿光、诸城、安丘、临朐、昌邑等县市区都建起了农村饮水安全信息调度中心。2012年8月底,昌邑市投资260万元建成的农村饮水安全信息调度中心,配备了国内先进的LED背光液晶大屏幕显示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综合监控平台,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防汛抗旱、水资源管理、潍河闸坝运行、小农水项目区土壤墒情等数据实行实时监测、同步分析、远程自动化操控。在潍坊市,像这样的信息调度中心可与规模集中供水工程及其典型村联网,实时监测水厂的供水流量、压力、PH值、出厂余氯等指标,全面实现工程运行自动化、数据采集信息化和工程管理智能化。

  除了实时监测,信息调度中心在农村饮水安全应急预案中扮演着“指挥官”的重要角色。技术人员专门为我们做了两种常见意外情况的演示:信息调度中心可以直接显示终端村水质的PH值等各项参数,一旦水质发生变化,系统中相关图标就会立刻发出“水质异常”的警告,中心随即启动应急预案,切断供水,改用备用水源,同时各部门联动,排除隐患;如果输水管道破裂,管道两端压力、流量出现异常,会自动发出“管道破裂”警告,中心就会马上联系调度抢修人员,及时抢修,降低损失。

  同时,为了保证供水安全,各县市区对千吨以上规模集中供水工程划定水源保护区,严格监控化肥、农药的使用,杜绝垃圾和有害物品堆放,严格禁止在水源保护区内从事网箱、围网等形式的水产养殖活动。同时,在水源地附近严格禁止发展高污染工业。

  “流水欢歌”农家院

  潍坊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相关政策的有效落实,建设者们的神速推进,让全市广大农民在最快的时间内,享受到了安全水的清冽甘甜。

  ——“安全水”带来了舒适干净。

  安丘市兴安街道河南村,83岁的离休干部刘明铎家中院子里原本的人工抽水泵锈迹斑斑。他家早在2009年就通上了自来水,现在饮用、做饭、洗衣十分方便,只要打开水龙头,清澈的自来水就哗哗流出来。“多亏了党的好政策,没想到我活到80多岁,还能喝到这么好的水……”提起这自来水,老人直竖大拇指。

  刘明铎家的自来水就来自不远处的安丘华安供水有限公司,该公司有一座日处理能力达5万吨的水厂,2009年投入运行,供水范围逐年扩展,2012年底时可为安丘市八个镇街区50余万人提供自来水。

  老人的儿子刘成德特意向我们介绍自家屋顶上的太阳能热水器,他告诉记者,自从通了自来水,农村里也可以使用太阳能热水器里的热水洗澡了。在这以前,村民要想洗澡,只能把抽上来的地下水用电加热,不仅费时费力费电,而且地下水水质差,洗完澡浑身都不舒服。“现在自来水24小时都有,一家人一个月水费还不到10元钱,实惠!”刘成德的语气里充溢着幸福。

  ——“安全水”带来了方便快捷。

  在青州市经济开发区西郎村村民钟读旺家中,只要将水卡往卡槽上一插,拧开水龙头便可出水,拔下卡后即便水龙头不关也不会出水……现在,西郎村里每家每户都装有这么一台水卡终端机。村民只需要提前到村两委办理水卡充值即可。“一方水才2块钱,充上100块钱水钱,一家人能用一年,方便!”说到用水,钟读旺的妻子一脸满足。

  今年9月,村委投资30余万元为每家每户安装水卡终端机,不仅方便了村民的生活,更有效杜绝了因水龙头故障或其他人为因素造成的水浪费。该村村支书告诉记者,以前村民都饮用地下水,地下水水质差、含氟高,苦涩难喝。现在家家户户用上了自来水,连自己家蒸的大馒头都格外香甜呢!

  ——“安全水”带来了低价实惠。

  在保证广大农民饮水安全的同时,帮助农民“减负”也是市委、市政府和水利工作者们重点考虑的问题。但现实是:如果水价过低,供水企业运营又会成问题,从而影响到整个农村饮水工程的长效运转。因此,制定合理的水价是确保工程良性运行的前提。有关部门提出了一个总体原则:“居民生活用水和工业生产用水分类计价,生活用水保本微利”。

  在安丘,所有新建和原有的农村集中供水工程都纳入华安供水有限公司管理,由公司全面实行专业化管理、规范化运行,为安丘市农村饮水安全提供可靠保障。其农村生活用水价格为2.48元/方,而在安丘城区居民生活用水为3.11元/方。像一般农村的三口之家,每月用水在2到4方之间,每月所交水费一般不会超过10元钱。这是一个经过实践的科学有效的案例。(刘伟 郑健 冀传杰 董永庆)

  记者手记

  引来幸福水,滴滴润民心。作为2012年潍坊民生十件实事之一,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实施,不仅解决了百姓水难吃问题,更促进了农民生活方式的转变,成为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章节。伴随着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实施,百姓不但告别了饮水不安全的历史,用上了干净方便实惠的自来水,一些农民还开始陆续购置洗衣机、热水器。这些举动都在加速着农村生活方式的改变,推动着生活品质的提升。

责任编辑:dzwww
分享:
更多

本文相关新闻

我要评论

热点图片

>更多热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