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山东 > 畅游山东 > 各地名胜 > 济南

长春观 湮为民舍的古建筑

2003-08-08 00:00:00    作者:本报记者 赵丽萍 雍坚 摄影 赵丽萍   来源:  

  
  6月22日上午,居住在长春观后阁楼上的曲红林一家收拾好最后一批家当,迁往新居,此前同在阁楼上居住的另外两户也陆续迁出,这所古色古香的明清建筑结束了一个世纪来作为民居的职能,正式移交给文物部门。下午4点多,横亘在长春观正殿与后阁楼之间的围墙被推倒,多年来被人为隔断的长春观古建筑终于前后贯通、合二为一。
  历经千年沧桑,长春观依然默默守候在繁华市中心。近年来尤其是文物部门接管并迁入长春观旧址后,对其进行修复并对外开放的呼声就一浪高过一浪,随着最后三户居民搬离,长春观修复的前期工作迈出了至关重要的一步。

  代表道家文化
  政协委员呼吁抢修保护

  鉴于长春观具有较高的道教研究价值、古朴典雅,而且位于市中心,近年来,关于对其进行修复、还景于民的呼声不断高涨。
  2001年,2002年,张希舜、崔大庸委员先后在济南市政协会议上提出相关提案,提出应对长春观等古建筑进行有效的保护、抢救和维修,使这些文物建筑得以存在和延续,并建议在修复后适时开放。
  崔大庸委员在提案中分析说,作为市区内为数不多的古老道观,与北京的白云观(相传同为丘处机所建)均为道教北宗的代表,在道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将其开发为旅游景点,可为济南的“历史文化名城”注入新的内涵。长春观地处市中心,交通便利,可与趵突泉、泉城广场、五龙潭等连成一片,形成综合景观群。
  记者在采访中看到,长春观部分建筑已到了亟待修缮的地步,后阁楼上的顶瓦已成片脱落,木栏杆开始有些摇晃,檐柱开裂;西配殿后墙上出现了大条裂缝;大殿后墙砖酥软……如今随着最后3户居民搬离,修复、开放长春观的前期工作已经迈出了关键的一步,修复方案初稿形成,尚待审批,也许在不久的将来,长春观就会重新焕发昔日的光彩。

  A

  历经风雨沧桑
  千年道观深藏闹市

  在趵突泉公园西北方向,长春观街1号,矗立着一组具有明清特色的建筑群,这就是长春观——济南市区最为悠久的道教建筑之一。
  关于长春观的创建年代,多年来史学家们一直争论不休,但不论怎样算,这里都有八九百年的历史了。相传长春观是道教全真道北七子之一的丘处机修炼的地方,现在观内仍有一处来历不明,尚待发掘的洞穴,名曰“丘子洞”。 
  长春观原来的建筑非常宏大,元、明、清都曾多次重修,据专家考证,明末清初是长春观规模最大、香火最为鼎盛的时期。但此后,除了大门及中轴线上的大殿、东西配殿、后阁楼等主要建筑外,其旁院多“湮为民舍”或被占为他用。特别是在上世纪50年代后的多次浩劫中,长春观遭到严重破坏,只有后阁楼和东配殿被保留下来,其余像大殿、东西厢房、西配殿等都是上世纪80年代文物部门迁入后,根据考古发掘和历史资料进行修复的。
  也许是受道家独特文化的影响,走进镶有明代书法家雪蓑所书匾额的长春观山门,心底感到一丝丝的神秘。如今的长春观由山门、大殿、东西配殿、东西厢房组成,据专家考证,面积至少比原来缩小了一半,东西厢房为市考古研究所的办公地点,大殿和东西配殿临时作为仓库使用。
  大殿北侧,处于同一轴线上的便是长春观中文物价值最高的后阁楼,记者在现场看到,后阁楼为二层三开间砖木硬石结构,屋顶铺绿琉璃瓦,一层内有楼梯,二楼有外走廊,上面雕刻着非常精美的云龙花纹和暗八仙图案,墙壁上依稀可以看出线条流畅的壁画,可惜被人用石灰粉等涂抹盖住了,“修复几乎是不可能了。”市考古研究所的陈宾主任叹息道。

  B

  昔日翠柏成荫,碑碣林立
  听老住户讲述过去的故事

  因为历史原因,上百年来长春观里的不少建筑“湮为民居”。记者采访时,济南市考古所的工作人员建议:“你应该去找一下那些曾在这里居住的老住户,他们对长春观的过去非常清楚,再就是这些老百姓的文物保护意识很难得。”在他们的帮助下,记者联系到了已经搬到堤口路的曲金平、肖秀荣老两口。两位老人已是古稀之年,在观里出生、长大、结婚、生子、抱孙子,加上他们的祖辈,共有5代人曾在观内生活,长达100多年,见证了长春观此间的沧桑变迁。提起老宅子,因病卧床多年的曲老一下子变得神采飞扬。
  “我父亲16岁就从老家聊城逃荒到济南,没地方去就睡在长春观里,当时观里已经没了道士。”曲老回忆说,当时长春观是穷人逃灾避难的场所,最多时观里住了四五十户,拉地排车的、做各种小生意的……到后来院里陆续起了一些小平房,众人把这里当成家,实实在在地过起日子来了。
  据两位老人叙述,当时观内各殿分别供奉着玉皇大帝、三清真人、火神、真武帝等60多尊神像,都有近2米高,个个威武挺拔;后阁楼前面竖着两块巨大的石碑,碑头上刻有龙头。三清观内悬有一口大钟,要三四个人才能合抱过来,钟声悠长浑厚,响彻方圆近20里地。除了神像之外,观内柏树还特别多,可惜后来莫名其妙地枯死了。
  伴随着两位老人出生、成长、衰老的生命历程,长春观也经历着一次次的历史变迁。据他们说,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国民党在这里设置了警察局和慈善公所,老百姓俗称“局子”,解放后观内先是成立了一家五金社,后来建起了钻探设备厂。长春观最严重的浩劫就发生在上世纪50年代,很多住户无可奈何地目睹了让人心痛的一幕幕场景:神像被人用绳子拉倒、砸碎,用来垫高地面,当时从神像肚子里还掏出了成串的铜钱和红绸布,全都不知去向;石碑也在锤击声中变成了碎片;东西厢房等几所建筑则被拆成了一堆石块和木板……

  C

  创建年代众说纷纭 丘子洞内神秘莫测
  长春观两大谜团待解

  长春观建于何时?济南民间历来有“先有长春观,后有济南府”的说法。相传明代重修长春观时,从庙内废井中挖出一块残碑,上有大观五年(1111年)初建字样。
  而认为此说不可信的学者同样有充分的依据。因为长春观得名于道教全真道北七子之一的“长春子”——丘处机,丘处机为金元年间道士,他生于1148年,卒于1227年,北宋大观年间,丘处机尚未出生,何以会创建长春观或在此修道?
  1985年,舜井商业街拆迁工程中,发现了由元代文学家张养浩篆额、史学家张起岩撰文的《迎祥宫碑》,碑文历数全真道早期百余年的发展轨迹,济南地区的道教早期建筑华阳宫、迎祥宫由此找到初创年代,令人不解的是,该碑独未提及长春观的始建情况,这似乎是长春观始建年代晚于华阳、迎祥二宫的一个反证。
  但通过研究长春观周边的街巷来历,有关“长春观”的缘起之谜又有了新的答案。大杆巷原名大庵巷,民间传说,大庵即是长春观的别称。李铭认为,长春观的前身可能是“大庵”,见于碑刻记载的“大观五年”可能指的是“大庵”的初建年代。
  在长春观的建筑中,丘子洞的传说最多,也是最为神秘的地方。丘子洞位于大殿后侧东北角,相传为丘处机潜心修炼的密室。据《历城县志》记载:从洞中穿行二十余里,可达济南南郊的“小庵”,百姓则传说从丘子洞可直接通到千佛山。市考古研究所的陈主任告诉记者,1986年前后文物部门在对长春观房屋进行维修时,曾清理过丘子洞,当时自己还下去看过,可下到十多米因为积水太深,只好撤了回来,在离洞口不远的地方发现了一张石桌。1997年济南市考古所搬进长春观临时办公,将“丘子洞”用预制板棚盖起来予以保护,等待合适时机发掘。

 

lh

相关阅读

 

您对其他相关新闻感兴趣,请在这里搜索

Baidu 长春观 湮为民舍的古建筑">

 
 
 
登录名
密 码

查看所有评论


不是大众网会员,欢迎注册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