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山东 > 畅游山东 > 各地名胜 > 济南

四门塔遗存深几许 五大谜至今未得解

2003-01-17 00:00:00    作者:   来源:  

  四门塔在文物界很出名,因为它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石塔。但是,历经沧桑的四门塔如今仍然透着诸多神秘色彩:
  塔内石佛从何而来?
  舍利源自哪位高僧?
  赵王福造像的杏黄色为何历经千年而不变?
  盛时的神通寺是什么模样,四门塔地下还埋着多少宝物……
  许多研究四门塔的学者穷其数年而不得其解。
  本报记者 张德华 本版 左庆

四门塔之谜一:地下宝藏尤胜地上?

  千佛崖石窟的下方,是四门塔的又一新发现:唐代建筑基台。而正是这个基台的挖掘,才引发了四门塔最为神秘的“地下宝藏”之说。1964年9月,在清理千佛崖东侧龙虎塔塔基时,建设者拨开淤土,发现了一处台基和唐代莲花纹瓦当。经过清理,唐代建筑基础台就此重见天日。基础台共有石柱15条,分成14界格,东面仅存一格,西面7格,南面3格每界格中刻成壶门小龛,龛中刻有生动的伎乐人物,有拍板、琵琶、排萧、腰鼓、箜篌、院咸等,有来自古印度艺术的共鸣鸟和手托孔雀的壮士,整个雕刻,栩栩如生。
  淤泥下发现唐代台基,这引来了众多专家的兴趣。经过实地考察,专家们一致认为,有着1600多年历史的四门塔绝对是一个历史宝藏。其地上建筑堪称国内一流,但从发掘状况看,四门塔最迷人的地方应该在地下。可以断言,四门塔地下的文物数量及价值将远远超过地上。有朝一日,条件成熟,挖掘四门塔地下文物,很有可能是中国考古的新发现。
  四门塔地下到底有无宝藏?国家文物部门何时准备动手挖掘?我们期待着这一天的到来。

四门塔之谜二:石佛从何而来?

  四门塔建于何年?
  由于不见文献记载,这在上世纪70年代前一直是个不解之谜。1972年,国家拨款对四门塔进行大修,在塔顶内部拆下的一块拱板石上,发现刻有“大业七年造”的字样,同时还在塔心柱内发现一个舍利函,函内贮有隋代五铢钱。两相印证,才知道四门塔是一座隋代后期建筑物,建于大业七年即公元611年。
  但是,塔内的四尊石佛从何而来呢?
  据介绍,四门塔塔心柱每面原来各有三躯石像,由于多年的破坏,每面只有正中的本尊保存下来。这些佛像用整块大理石刻成,雕工精细,栩栩如生。据《济南金石志》记载,塔内旧有造像记两则:一记东魏武定二年(公元544年),杨显叔造石像四躯;另一则记载唐景龙二年(公元708年),尼姑无畏、妙法等造弥陀佛、观世音、大势至、二圣像等五像。但是两块题记刻石,在解放前全部丢失,其中杨显叔造像记刻石,清末被大官僚端方所窃走,至今下落不明。
  四尊建于东魏的石佛原本在哪里?怎么会来到四门塔呢?建筑大师梁思成夫妇当年曾就此进行实地考察,得出结论:石佛很有可能与四门塔一样,建于隋朝。但这一观点的可信度一直未能得到更多专家的赞同。

四门塔之谜三:舍利的遗憾

  四门塔内的舍利源自哪位高僧?来自何处?这个谜本来完全可以解开,但是由于建设者的不慎,毁坏了舍利附属物件,结果不知难倒了多少专家学者。
  长期在四门塔景区内工作的管委会副主任刘继文一提起此事便唏嘘不已。同样是在1972年大修期间,当维修到四门塔塔柱时,主持维修的专家因事外出。就在此时,民工在柱内发现了一个石函。到底是先睹为快还是等待专家来开启?众多民工简单商量后决定:开函瞧瞧宝贝。
  据当时在场的民工回忆,石函打开后,里面是一个红绸布包裹着的铜函。再打开铜函,里面有料珠一串,高颈瓶一个,瓶上缠绕有铜环、骨环。专家赶回,大吃一惊:这些不正是史书记载中的广义上的舍利吗?等他准备查阅来历时,包裹铜函的红绸布已经风化。舍利来自何方?源自哪位高僧?这些就此成了不解之谜。
  几年后,泰安大汶口地区发现了同样的高颈瓶,内有舍利子(佛法修行者死后焚化留下的神奇之物)。14年后,陕西法门寺地宫内挖掘出高颈瓶,内里同样存有舍利子。法门寺也因此轰动海内外。
  刘继文不无感慨地说,四门塔发现舍利在全国是最早的,但是我们的高颈瓶内为何没有舍利子?铜函内的舍利又来自何方?这些问题没能解开,实在是四门塔的一大遗憾。

四门塔之谜四:杏黄色为何千年不褪

  千佛崖是与四门塔齐名的地上建筑,它是山东地区唐代石刻造像艺术的主要遗存。南北总长65米,有大小造像220躯,造像题记43则。
  从有纪年的造像题记和造像分布的情况看,千佛崖大约是在唐代第一个皇帝李渊的武德时期开凿的,到高宗时达到最盛期,至睿宗文明元年,恰好是在武则天称帝前的六十多年内。因此,千佛崖可以说是唐代初期佛教石刻造像艺术的一部编年史。
  现在让我们从它的南端开始,欣赏其艺术魅力,寻找其不解之谜。
  南端第一窟,是南平公主显庆三年造像窟,窟内坐佛一躯,面形丰满,衣纹细密,刀法流畅而柔和。《新唐书》中记载,南平公主是太宗的三女儿,高宗的姐姐,其丈夫刘玄意,时任齐州刺使,齐州治所即在今济南。南平在此造像是为已去世八年的太宗皇帝祈福。
  往北,依次有两个大窟,即显庆三年和贞观十八年僧人明德造像窟。贞观窟稍北的石壁上,有武德僧人沙栋造像记一则,字迹隽秀,是书法艺术中的上品,可惜剥落太甚,不能通读。
  千佛崖北部造像稀疏,最后是两座大窟。南面的大窟,窟门中间有一石柱,迎门有两躯大佛像,北边大佛高28米,南边像高265米,系唐太宗第十三子赵王福于显庆三年为太宗所造。四周佛像19躯,有刘操、王玄亮题记。
  指着赵王福所造两像,管委会副主任刘继文讲,目前我国现存的刻石铺色,杏黄色本就不多见,而这两尊石佛的杏黄色历经1350年风雨剥蚀而不变,依旧鲜艳如初,这是极其罕见的。国内许多专家来此考察,但均不能参透其中奥妙。杏黄色的寓意何在?古人到底是怎样配色的呢?


  

四门塔之谜五:盛时神通寺什么模样?

  盛极一时朗公寺 
  神通寺,隋代之前称朗公寺,以其创始人朗公而得名。
  僧朗,俗姓李,是佛图澄的高徒。他原在关中讲学佛经,后来山东,在泰山南北,宣扬佛法。
  据《十六国春秋》记载,前秦苻坚曾赠给朗公紫金数斤,南燕主慕容德统治了山东一带之后,为得到朗公的帮助,致书朗公:“皇帝敬问泰山朗和尚……使者送绢百匹,并假东齐王,奉告、山茌二县封给。”朗公在答谢信中说:“贫道味静深山,岂临此位?且领民户,兴造灵刹……”
  此时的朗公,已经成为一名政治和尚,成了辅佐南燕的国师。同时,在慕容德的帮助下,朗公寺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大。《续高僧传》云:“燕主以三县民调用给于朗,并散营寺,上下诸院十有余所,长廊延袤,千有余间,三度废教,人无敢撤。”
  自此,朗公寺便成了山东的佛教中心,盛极一时。直至北周保定(公元561年)以后,在周武帝大规模的灭佛运动中,朗公寺和其他寺院一样,遭到洗劫而一度荒废。
  杨广之子兴建四门塔 
  隋代,文帝杨坚笃信佛教,朗公寺再次得以发展。开皇三年(公元583年),文帝杨坚因“通征屡感”,故曰神通,便令将朗公寺更名曰“神通寺”。
  公元594年,杨广之子河南王为神通寺檀越,兴工复建,神通寺恢复到了相当规模。公元601年,文帝送舍利于三十座寺院,勒令高僧法瓒送舍利于齐州神通寺,并令其为主持。现今我们看到的四门塔便是法瓒送舍利所建之塔。
  盛唐时期,神通寺达到了鼎盛。但唐末五代大动乱的到来,再次将神通寺带向衰败。金代末年,狼烟四起,神通寺地处战场,破坏尤甚。
  荒淫主持变卖古寺
  元代中叶,随着释教的兴起,神通寺又得以恢复和发展。
  从元至明,神通寺未经多大变动。清朝乾隆年间,寺院主持兴寿和尚,无视佛祖之清规戒律,“放荡淫逸,无所不至”,将寺产大肆挥霍,当卖土地三百亩,盗卖树木不可胜数,神通寺终于败落。
  历经1600多年的变迁,盛极一时的“神通寺”如今已不复存在。虽然四门塔景区在其原址上根据历史记载复建了部分建筑,但由于缺乏详细记载和建筑图画,其规模难以与过去相提并论。作为山东佛教中心,盛时的神通寺到底是何模样?这个谜期待着有人来解开!

hanfeng

相关阅读

 

您对其他相关新闻感兴趣,请在这里搜索

Baidu 四门塔遗存深几许 五大谜至今未得解">

 
 
 
登录名
密 码

查看所有评论


不是大众网会员,欢迎注册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