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青未了 > 闻香
本站搜索:

龙年,我的本命年

2012-05-07 13:47:00    作者:马景瑞   来源:齐鲁晚报  我要评论

关键词: 本命年 里程碑
[提要] 我常常想,我的本命年之所以总给我一种特殊的感悟,给我带来一些意外之喜,让我忆念难忘,也许是龙年给我的特别褒奖吧。
    我常常想,我的本命年之所以总给我一种特殊的感悟,给我带来一些意外之喜,让我忆念难忘,也许是龙年给我的特别褒奖吧。
  □马景瑞
    今年是农历壬辰龙年,是我的本命年。大年初一凌晨起床时,我特意穿上二儿少华为我购置的红毛衣,以示喜庆。早饭后,来家拜年的年轻人见了,都说:“满头银发,配上这件火红的毛衣,好看,精神!”一个小伙子还说:“看你这身板、这面色、这精神头,再活个二三十年没问题!”这些过年的祝福话,说得我心里喜滋滋的,特舒坦。
  有人说,每个人的生命都纯属偶然。也有人说,上帝让某一个人在某一天出生,必有深意。我无心探究孰是孰非,我只想说,我出生在1940年农历庚辰龙年是幸运的。我感谢父母给了我生命,给了我大龙这个属相。龙是十二生肖中唯一虚构的动物,但历来被认为是一种神奇而有灵性的祥瑞之兽,说它能呼风唤雨、腾云驾雾,带给人们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好年景。也许是属龙的缘故,我从心眼里喜欢龙,每当看到“生龙活虎”、“龙腾虎跃”、“龙盘虎踞”、“龙飞凤舞”、“龙凤呈祥”、“龙驹凤雏”、“龙马精神”等词语,便唤起心中一种特殊感情。上小学之前,父亲请村上一位老先生给我起学名,得知我属龙后,老先生沉思了一会儿,说:“龙是祥瑞之兽,我看这孩子名就叫景瑞,字就叫祥云吧。”长大后,我翻阅马氏族谱,知道马氏家族自明朝洪武六年从山西洪洞县迁来,到我这一辈,已历十四世,而生乎我前的“景”字辈人已有近百位,竟没有与我重名的。心想,先人独独把景瑞这个好名字留给我,莫非真是龙意使然?
    人生如白驹过隙,几十年的光阴匆匆离我远去。回头看看,那些过往的大事小情,那些若隐若现的生活影子,都变得模糊了。唯独经历的几个本命年,像人生的里程碑一样,铭刻在心中,难以忘怀。
  1952年是农历壬辰龙年,是我的第一个本命年。我还清晰地记得,在此之前,我已上了两年半小学,但玩心不退,经常逃学,宁肯在野外风吹日晒拔草拾柴火,也不愿意被圈在学校里读书写字,为此没少挨父母的吵骂。也说不清什么原因,到了12岁这年,我像换了一个人似的,彻底放下疯玩的狂野之心,开始认真读起书来。上学不用父母催,放学回家就忙着看书写字,一副循规蹈矩的样子,有时父母撵着才出去玩一会儿。后来想想,我真庆幸自己在壬辰龙年觉悟了,开窍了,走上了读书之路,才最终跳出了“农门”。
  1964年是农历甲辰龙年,是我的第二个本命年。这一年是我进入山东师院中文系读书的第二年,面对学校图书馆浩如烟海的书籍,我如鱼得水,欣喜若狂。我天天泡在阅览室里,读得如醉如痴,废寝忘食。可以说,这一年是我一生中读书最多的一年,当然也是收获最丰的一年。现在想想,我在政界混了多年,退休后还能拿起笔来写些回忆往事的短文,这一点文字功底是和那一年的“博览群书”分不开的。我对甲辰龙年衷心感念。
  1976年是农历丙辰龙年,是我的第三个本命年。1966年发端的十年“文革”,十年浩劫,天怒人怨。这一年,也终于粉碎了“四人帮”,结束了十年动乱,全国人民皆大欢喜,龙的传人“龙心大悦”。这一年,我36岁,过了“而立”,正迈向“不惑”。我亲眼看到并真正悟透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时候一到,一切皆报”。
  1988年是农历戊辰龙年,是我的第四个本命年。这一年春天,因为两地的经济协作关系,福建南平市曾邀请我和另外两位同志一起参观了厦门、汕头、深圳、珠海四个特区。所到之处,一派蒸蒸日上欣欣向荣的景象,见所未见,闻所未闻,使我这个居住在鲁西北偏远小县、对改革开放尚存疑虑的人,看到了改革开放的强大生命力和丰硕成果,看到了祖国的美好未来,从而茅塞顿开。应该说,正是戊辰龙年才使我有了这意外收获。
  2000年是农历庚辰龙年,是我的第五个本命年。六十年一甲子,60岁进入老年,该退休了。这一年,我认真回顾了自己的人生历程,觉得虽未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业绩,但一直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地做事,清清白白、堂堂正正地做人,对得住天地良心,但也活得很累。英国人兰姆退休后说:“昨日之我,是为他人作嫁;从今往后,我的余生将属于我自己了。”的确,退休意味着角色的变换,人生的转折。我决定自退休之日起,换一种活法,活得轻松些,活得洒脱些,随心所欲地做些自己喜欢的事情,比如帮老伴忙忙家务,一早一晚散散步,其余时间读读书,看看报,练练毛笔字,兴之所至,力所能及,也爬爬格子写点文章。总之,我把庚辰龙年当做自己人生的一个新起点。
  在今年第六个本命年里,我将有“三喜临门”:一是大孙子马龙结婚,二是孙女马骁高中毕业考大学,三是小孙子马欣小学毕业升初中。孙辈的成长让我倍感欣慰。我年过古稀,还没有老态龙钟之相,也没有身心疲惫之感。今后几年如果没有特殊变故,我有信心再写出退休以来的第三本散文集。
  我常常想,我的本命年之所以总给我一种特殊的感悟,给我带来一些意外之喜,让我忆念难忘,也许是龙年给我的特别褒奖吧。特写此文以记之。
李润杰

editor

更多

 
 
 
我要评论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fo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