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青未了 > 闻香
本站搜索:

土黄色的端午

2012-06-22 14:35:00     作者: 程乃珊    来源: 大众网—齐鲁晚报  我要评论

关键词: 端午 艾叶 土黄
[提要]  旧时的老商号都没有礼拜天休息日,但一年中四个大节也会破例放伙计假,那就是过大年、清明、端午和中秋。可见,这四大节日在传统上的分量。
    □程乃珊
  旧时的老商号都没有礼拜天休息日,但一年中四个大节也会破例放伙计假,那就是过大年、清明、端午和中秋。可见,这四大节日在传统上的分量。
  如果用颜色来形容节日,过大年当然是大红喜庆的,清明应当是青嫩色的,就像青团的颜色,充满怀念却又因为在春天里,无处不充满生机;中秋是温馨的,所以我觉得它的色调是温暖的蓝色;端午又称端阳,已近盛夏,“火”很重,再配着艾叶和菖蒲的烟熏味,还有童年时代听到的凶煞的法海和尚的传说和充满悲情的屈原投江的故事。我也不喜欢端午的香袋,那种香带着浓浓的中药味,老让我联想起那恐怖的又黑又苦的中药。赛龙舟我也不会欣赏,在从前沉闷的农业社会,娱乐少,年轻人有使不完的力气,倒是十分热闹。现在大热天汗流浃背的,让人看着都觉得累,只是图个热闹。总觉得端午的色彩是黄颜色的,不是那种明快的黄,而是带点悲怆的土黄。
  幸亏端午有粽子,那清香翠绿的粽叶为土黄色的端午抹上一笔悦目的色彩。我不太喜欢吃粽子,但粽子包裹着太多的童年回忆。老上海人家,习惯自家裹粽子,然后作为节日人情互相赠送,很少去买现成的粽子。端午前一个礼拜,弄堂里各家后门口就开始热闹起来——上海人家的厨房总是在后门,后门虽然比前门要简陋,但风景远比前门生动。从各家后门飘出的饭菜香,你就能触摸到时令的脚步。上海人过端午节时厨房的繁忙和热闹,大约仅次于大年夜和中秋佳节。后门口一溜儿都是忙着裹粽子的女人们,孩子们则端着板凳坐在边上,听着许仙白娘娘和法海和尚的故事,有人还会学着名角在越剧或沪剧《断桥》、《借伞》中的唱段,还真学得惟妙惟肖呢!这样的风景而今已经永远消失了。自家裹好的粽子,第一个相送的就是左邻右舍,然后是出嫁女儿,或者至爱亲朋。粽子本身并不值钱,主要是一分情意,让女儿感到娘家的温暖,让老亲老友重温笃实的交情。上海女人的手就是巧,裹出来的粽子硬扎又精细,你真想象不到,看似娇滴滴、嗲悠悠的上海女人,手劲会这么大,或许这就叫软硬功吧! 
  如果你认为上海的小姐太太只会跳跳舞、逛逛马路那就大错特错了,我的婆婆(北京西路绿屋的大千金,中西女中毕业),甚至包括绿屋的女主人(贝家九小姐)都做得一手好菜,结得一手好绒线,当然也裹得一手好粽子。道理很简单:自己不内行,如何指挥和管理保姆?我的婆婆健在时(她在88岁高龄去世),每一年端午节都要带着保姆亲手包粽子,连豆沙都是自己捏自己炒的。裹好的粽子放在一个个网线袋里,每个袋里都写着备送人家的名字,多为婆婆几位出嫁的姑娘,还有她娘家的姐妹和她的老同学,如此七大姑八大姨的,那副腔调甚为壮观。煮肉粽也有讲究,一定要与咸蛋一起煮,如此,咸蛋里的咸蛋黄会特别油,而肉粽会特别香,这就叫互相渗透吧!
  自家裹的粽子与外面买的截然不同,除了用料更加讲究,还富有个性,外面的粽子是行货,自己裹的粽子是原创的。大家一面品味着亲朋好友送来的粽子,一面评着谁家的粽子好吃。我真后悔没有跟婆婆学一手。
  随着家庭结构的转型,好多家庭传统文化都失去了传承,这是十分令人遗憾的。
李润杰

editor

 
 
 
我要评论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fo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