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山东 > 青未了 > 新知

郑板桥的“稿费”

2010-10-22 13:01:00    作者:戴永夏   来源:大众网--齐鲁晚报  

不讲交情,懒得寒暄;不收礼物,只要银子。这种直截了当的表态,既反映了郑板桥之“怪”、之“狂”的真性情,也是他对虚伪、腐败的丑恶世风的蔑视和反叛。这件事被商人兼诗人程羽宸知道了,他对郑板桥非常崇拜,便拿出500两银子替他作聘金交给饶家。

  不讲交情,懒得寒暄;不收礼物,只要银子。这种直截了当的表态,既反映了郑板桥之“怪”、之“狂”的真性情,也是他对虚伪、腐败的丑恶世风的蔑视和反叛。

  “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是我国清代著名的书画家、文学家,向以诗、书、画“三绝”闻名于世。他的一生除中举前教过私塾、中进士后在山东范县、潍县做过十一年知县外,其余大部分时间都在扬州等地卖画为生。他的书画艺术,史家早有定评。而他的书画价格,也颇多传奇色彩。对此,他在自己的文章中,有过许多披露……

  乾隆十二年秋天,适逢乡试之期,时任潍县知县的郑板桥被作为“同考官”借调到省城济南批阅五经试卷,在济南住了近一个月。这期间,他写下了《板桥偶记》一文,回忆他中进士前在扬州卖画的一些情况……

  雍正十三年早春二月的一天,郑板桥到郊外踏青赏花,信步走进一所花树掩映的小院。抬头一看,只见亭壁上贴着的是自己写的词。小院的主人是一位老妇人,当她听说眼前这人正是词的作者郑板桥时,万分高兴,忙给他准备午饭,又将自己17岁的女儿饶五姑娘喊出来,拜见这位仰慕已久的大艺术家。饶五姑娘果然是郑板桥的铁杆粉丝,一见面就高兴地说:“久闻公名,读公词,甚爱慕,闻有《道情十首》,能为妾一书乎?”时年43岁的郑板桥对这位美女也一见钟情,不但为她书写了《道情十首》,还另题了一阕《西江月》赠给她:

  微雨晓风初歇,纱窗旭日才温。绣帏香梦半朦腾,窗外鹦哥未醒。

  蟹眼茶声静悄,虾须帘影轻明。梅花老去杏花匀,夜夜胭脂怯冷。

  母女俩欣喜地将题词收下。老妇人听说郑板桥丧偶,又主动提出将这位小女儿嫁给他。郑板桥见这姑娘年轻貌美、聪明伶俐,心里自然高兴,说了两句客气话后,便愉快地答应下来,并相约两年后他中了进士,再来迎娶。

  这件事被商人兼诗人程羽宸知道了,他对郑板桥非常崇拜,便拿出500两银子替他作聘金交给饶家。乾隆二年(1737年)郑板桥自京城回来迎娶时,他又拿出500两银子送给郑板桥,作为娶新妇的费用。

  当然,程羽宸的银子并不是白送,补偿的代价就是郑板桥的字画。这1000两银子,按1两白银当时能买120斤大米计算(1740年前后价),一共能买12万斤大米。如今大米按2元1斤计算,则相当于今天的24万元人民币。这“稿费”自然不低,但以此换来的美妾,与郑板桥恩爱终生,更是“无价之宝”。

  文章中提到的另外两笔“稿费”收入,不是银子,而是实物。

  其一是一个叫江秩文的艺人,长得很美。他家中养着12名梨园子弟,能演奏“十种番乐”,也都年轻貌美。然而只要主人江秩文一出场,他们全都黯然无光。一天江秩文求郑板桥给他家的园亭写副对联,郑板桥便写道:“草因地暖春先翠,燕为花忙暮不归。”江秩文看了高兴地说:这对联不仅切合园亭的景象,而且切合我的情景。于是将席上的一个玉杯撤下,送给郑板桥做润笔费。

  其二是一个叫常书民的人,求郑板桥为他的花园写副对联。郑板桥写道:“怜莺舌嫩由他骂,爱柳腰柔任尔狂。”常书民非常喜欢这副对联,遂将自己喜爱的一个童仆送给郑板桥做“报酬”,这童仆一直在郑板桥身边服侍多年。

魏鹏

相关阅读

 

您对其他相关新闻感兴趣,请在这里搜索

自定义搜索

 
 
 
登录名
密 码

查看所有评论


不是大众网会员,欢迎注册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