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青未了 > 新知
本站搜索:

庶人 礼不下

2012-07-16 13:50:00     作者: 纪慎言    来源: 大众网—齐鲁晚报  我要评论

关键词: 传统礼节礼仪 尊重 庶人
[提要] 哦,这就是被称作“庶人”的农民乡亲!与如今电话报丧、短信谢孝的那些衣冠楚楚谈吐文雅的城里人相比,他们对中国传统礼节礼仪的尊重与效行并不在以下。
    哦,这就是被称作“庶人”的农民乡亲!与如今电话报丧、短信谢孝的那些衣冠楚楚谈吐文雅的城里人相比,他们对中国传统礼节礼仪的尊重与效行并不在以下。
  □纪慎言
    许多年来,与作为“五常”的“仁义礼智信”一起流传的还有“礼不下庶人”之说。关于后者,历代文化人的解释不尽相同,有的甚至大相径庭。但被一般人认同的说法是:“庶人”没有资格享受什么礼遇或讲究什么礼节礼仪。因为那些自西周以后就被称作“庶人”的“农业生产者”们大多没有读过书,根本就不知道礼为何物。
  谬种流传,偏见成真。于是世世代代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们便成了懵懂、愚昧、不懂礼仪不守礼节的乡巴佬、土包子。而事实证明,自古被称作“庶人”的农民们即使在物欲横流、金钱至上的今天,也是最懂得礼节最讲究礼仪的广大群体。他们尊崇古训、沿袭传统,重礼、行礼一丝不苟、不折不扣。
  今年“父亲节”前两天,一直住在乡下老家的父亲突然撒手归西。既没有等到他的七个儿女中的哪个来为他过“父亲节”,更没有等到做长子的我在几天后的端午节时从城里给他带回他一直爱吃的甜粽子。86岁的父亲应该算是寿终正寝,虽然我一直不同意关于“喜丧”的说法,但是,在乡下为父亲服丧的那五天时间里我并没有感觉到多大的悲痛。倒是因为那些自古被称为“庶人”的乡亲们重礼、行礼的规矩与认真,常常让我感动得热泪盈眶!
  文言词叫“吊唁”,一般人叫“吊孝”,我们老家人叫“吊亡”的这一礼仪程序,在全体乡亲心里的分量是很重很重的。村里不管谁家有人死了,按照祖宗传下来的规矩,小辈人和平辈人都要去死者灵前“吊亡”。一直跪在父亲灵前“陪灵”的我,见证了所有前来“吊孝”的乡亲们的真诚。父亲虽然享年不低,但是他在村里的辈分却不高,所以前来吊孝的乡亲哭“我的哥哥”的兄弟不在少数。这些人里既有三四十岁的青壮年,也有六七十岁的老年人,但是,不论谁来也绝对是按规矩哭三声“我的哥哥”,然后再双膝跪地行磕四个头的大礼。那头磕得比我这年近古稀的“孝子”还要规矩,绝对是“五体投地”!于是被感动了的我就在人家磕完头起身的时候,朝他们实实在在地磕个头,表示我深深的谢意与重重的敬意。
  乡亲里的女眷们来吊孝按规矩是不磕头的,她们都一手拿着当钱的烧纸,一手用手帕捂着嘴做哭泣状“吊亡”;但是,我的那些在屋里“陪灵”的弟媳、侄媳及妹妹们却要成群结队地从屋里哭着出来,然后挨个给来“吊亡”的乡亲们磕头,一个不落。
  哦,这就是被称作“庶人”的农民乡亲!与如今电话报丧、短信谢孝的那些衣冠楚楚谈吐文雅的城里人相比,他们对中国传统礼节礼仪的尊重与效行并不在以下。因此,传承了几千年的“礼不下庶人”最正确的诠释应该是:庶人,礼不下。
李润杰

editor

 
 
 
我要评论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fo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