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山东 > 山东新闻

山东“血荒”危机暂缓 脆弱的供血链背后引人深思

2010-11-15 07:25:00    作者:王凯   来源:大众网---大众日报  

目前省内还没有一个连接临床(医生、医院)与采供血机构(血站)和公众(献血者)的信息平台,无法有效传递信息和互动,各环节间的"信息不对称"增加了发生危机的风险

  ■目前省内还没有一个连接临床(医生、医院)与采供血机构(血站)和公众(献血者)的信息平台,无法有效传递信息和互动,各环节间的"信息不对称"增加了发生危机的风险

  □本报记者 王凯

  11月11日,省血液中心网站首页的“库存血液动态”栏内,代表A 、B 、AB、O 四个血型的图标,已经连续3天是标示“正常”的笑脸,甚至3天前还偏低的AB 型,竟然变成了“偏多” ;青岛血站的库存也均处在正常范围内,其中A 、B 、AB 三种血型的库存还略高于正常水平……

  自 10月中下旬以来,一场“血荒”波及全国多个地区,并迅速波及到我省青、烟、威地区。尔后在多方的努力下,这场危机又很快得到缓解。

  危机是否已经成为过去?这样的风波会不会再来?对此,记者进行了调查。

  刮风下雨都受影响

  我国于1998年10月1日起,在全国实行了无偿献血制度,之前是有偿、义务和无偿献血并行。此后,我省已多年实现临床用血100%来自无偿献血,省中心血站负责省部属26家医院的日常供血和应急任务。

  目前采血最大的问题是“靠天吃饭”,采血机制依然脆弱。由于献血完全自愿,决定了供给的波动较大,表现为每年淡旺季明显,甚至受天气、节假日等影响。每年3、4、5和9、 10、 11月份是“旺季”; 6、7、8和12、1、2六个月份则是淡季,采血量明显减少,而临床用血量并不减,还常常成为手术旺季,供需矛盾加剧。

  采血、用血量的不可预测,又无法替代,供求关系的无法主动调节,使血液采供保障压力剧增。

  “血液从采到用,不确定因素太多,有时甚至刮风、下雨都会影响到临床用血。”省无偿献血办公室主任李蓬这样形容当前的血液采供链条。

  首先是血液的特殊性,红细胞、血小板的保存期限最长分别为35天、5天,决定了不可能大量贮备,只能现采现用;而当人体大量失血时,血液是抢救生命的唯一办法,目前还没有药物能够替代,只能输血浆,没有别的选择。

  再就是临床用血随机性大,紧急情况多,特别是产科,一旦出现产妇大出血,一个病号的用血量能把全身的血液换几遍。“出现这些情况,往往没有指征、先兆,无法预料。”李蓬说。

  同时,目前全省血液系统尚未形成有效的联动机制,血液无法跨市调剂,以及一些政策、法律法规的相对滞后,也使我省血液应急能力大大降低,用血不平衡的情况更加凸显。

魏鹏

相关阅读

 

您对其他相关新闻感兴趣,请在这里搜索

自定义搜索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