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山东 > 山东新闻

济哈绿皮车退役变"中国红"留下一串闯关东故事

2011-01-26 08:02:00    作者:杨传忠   来源:大众网--齐鲁晚报  

在长达半个多世纪闯关东的日子里,山东老乡凭借这一条通道奔向东北,闯出一片天地;去年12月,到河北秦皇岛出差后回济南,在哈尔滨开出的1418次软卧车厢里,记者遇到了返回嘉祥老家准备过年的一对父子。

绿皮车退役,茶炉烧水成为过去。 李磊 摄

  本报记者 杨传忠

  1月24日16点23分,随着最后一趟哈尔滨开来的1415次列车终到济南站,这趟运行了58年之久的绿皮车就像一匹疲倦的老马,到了它寿终正寝的日子,也迎来了它的新生。

  在长达半个多世纪闯关东的日子里,山东老乡凭借这一条通道奔向东北,闯出一片天地;这也成为为这趟绿皮车洒下血汗的老一代乘务人员茶余饭后的笑谈和沉重的回忆……

  水来不及烧开就被抢空了

  济哈1415/6次列车是我省乃至我国开行东北地区最早的火车,始行于1953年,当年大部分山东人是乘坐这趟车闯关东的。

  上世纪70年代,济南—菏泽—哈尔滨列车的前身是济宁开出的116次列车。济宁位于鲁西南地区,这一带的农民从民国时期就有闯关东的习俗。虽然他们在东北三省各地已经安家,但是冬季农闲时节都有回山东老家探亲的愿望。半个多世纪以来,这趟与出行息息相关的绿皮车,成为留在他们记忆中抹不去的一段往事。

  去年12月,到河北秦皇岛出差后回济南,在哈尔滨开出的1418次软卧车厢里,记者遇到了返回嘉祥老家准备过年的一对父子。老人86岁了,耳朵有点背,背驼得厉害,磨得发白的帆布包加大皮帽子,透着他一生的沧桑。1954年,116次开行的第二年,29岁的他和三个同伴结伙到了哈尔滨。

  “他已经10年没回老家了,其实也没什么亲戚了,非要坐着这趟车回去看看。”老人的儿子告诉记者。害怕老人受不了罪便买了软卧票。车过天津后,这趟车的车次变为了1415,此时到了午饭时间,老人的儿子拿出煎饼、大葱、香菜、辣酱、哈尔滨红肠,还有一瓶矿泉水瓶子装的东北老烧。

  “这两年条件稍好了,记得我小时候跟着老爷子回老家,火车上三毛钱一盒的盖浇饭几乎没人买,清一色的凉水就煎饼,茶水炉的水来不及烧开就被抢空了。有一年冬天,水箱冻住了上不去水,一停车,人们都下去掰车底的冰凌子或者把雪化了解渴。”老人的儿子回忆道。

  被踹进车门回头说谢谢

  鲁申,66岁,上世纪70年代曾是这趟车的乘务员。当得知济哈车队要从绿皮车变成“中国红”空调列车时,老人激动得两宿没大合眼。从第一趟“中国红”开出,到最后一趟绿皮车入库封存,他都在车站拍下照片留念。

  鲁申第一次值乘这趟列车便终生难忘。那是1975年深冬,由济宁开出的116次列车一路北上。“一身蓝色的确良路服,帽檐上闪亮的红星,胸前的路徽和胳膊上的臂章,手中一串叮当作响的电镀钥匙……上车时非常激动,当时‘红旗列车’的竞赛活动正轰轰烈烈地开展,干劲十足。”鲁申回忆道。

  “我和工友刘长顺分在7号车厢打‘对班’。7号车厢位于列车中部,客流大,劳动强度也大。我们甩开膀子流着热汗,使车厢卫生面貌有了显著改观,心里乐滋滋的。直到这趟车从哈尔滨折回时,我彻底震撼了,创‘红旗列车’的愿望生生淹没在人堆里。”

  鲁申老人在1975年当天的乘务日志里写道:因候车室旅客聚集太多,要求118次列车提前放客。瞬间旅客像潮水般从天桥上涌来,流向站台,扶老携幼奔向各个车厢。车窗被一扇扇提起,一件件大包袱,一个个人从车窗往里爬,车门前已经挤成一团。嘈杂的呼喊声中,传来孩子的哭声和失散亲人的相互叫喊声。发车铃响起后,一名男性旅客大半截身体还悬在车外,这时,站台上跑过来一名站务员,抬起一脚,向这名旅客的屁股狠狠地踹过去。旅客被踹进车门的一瞬间,在回头苦涩的笑脸中,说出一声谢谢。

  黄豆被粪水泡出豆芽

  由于绿皮车靠烧煤取暖,一旦出现故障或者煤供应不上,列车就会失温,水箱被冻,厕所无法冲洗。半个多世纪来,这趟车的硬件设备一直是最差的,根本无法抵御东北动辄零下三四十度的严寒。“前两天进关的绿皮车,赶上东北严寒,车厢墙壁里连层毛毡也没有,到处透风撒气,旅客冻得睡不着觉,还直骂娘呢!”济哈车队副队长汪洋告诉记者。

  列车水箱上不去水,没有水喝,厕所也无法冲洗,便池的粪便结冰后被牢牢冻住,粪尿流向车内。

  “厕所里挤满了旅客,如厕者费尽力气挤进去,众人只能侧视躲避。一位女士因不能如厕急火攻心而休克。旅客携带的塞在座席下的黄豆袋子,被粪水浸泡长出了豆芽。”

  鲁申的话让记者简直无法想象,但这就是济哈绿皮车留在他记忆深处的印象。几十年来,济哈列车经历了诸多风雨,有荣誉也有耻辱:1976年7月唐山大地震,济哈五组在途中遭遇地震列车脱轨,车厢倾斜,乘务员临危不惧,保证了全列车旅客的安全,被路局记集体一等功;1984年5月14日,这趟列车经过沈山线方家车站,发生大火,致28人死伤。

  绿皮车终将渐行渐远

  58年来,济哈列车每一次车次的变化、每一次运行时间的缩短,都意味着一次铁路客运的进步和发展。

  没有变化的是这趟像古董和文物似的绿皮车:锅炉取暖,茶炉烧水,简陋的列车装备扛不住严寒和朔风;现在列车多了、密度大了、速度快了,济哈列车不再是唯一,但是山东老乡对这趟车依然情有独钟。

  在运行了半个多世纪后,济哈列车终于脱下了陈旧的“绿衣”换上了新装,迎来了新生,但是,依然有一部分绿皮车继续着它们未尽的使命。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淘汰图定的绿皮车,这种车硬件设施极为落后,饮水、做饭、取暖全部要靠烧煤解决,不仅存在安全隐患,而且对环境污染较大;淘汰下来的绿皮车主要将用于春运期间的加开临客,发挥它们的最大效力。”济铁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

  绿皮车终将淹没在历史中,在人们的旅途中将渐行渐远。

王云峰

相关阅读

 

您对其他相关新闻感兴趣,请在这里搜索

自定义搜索

 
 
 
登录名
密 码

查看所有评论


不是大众网会员,欢迎注册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