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山东新闻

电信诈骗为何屡屡有人中招?

2011-07-02 07:43:00    作者:   来源:大众网--大众日报  我要评论

关键词: 短信 电信诈骗
[提要] 妇女在防骗方面也有弱点,那就是对社会新闻关注得比较少,在这方面的信息量往往不如男性充足。特别是女性天性善良、温顺,因此更加容易相信对方所说的话。
警方缴获的犯罪嫌疑人用于实施诈骗的手机。
  ◆阅读提示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收到过诈骗短信,绝大部分人不会上当。但是,总有个别人会上当受骗。
  那么,骗子是用什么方法诱骗的呢?记者通过采访相关部门及人士获悉,骗子的作案手法花样翻新,真让人防不胜防。记者希望通过对骗子伎俩的揭露,提醒大家增强防范意识,以防上当受骗。

  □ 本报记者 吴允波
   本报通讯员 梁 伟
   
    有人因“害怕”而中招
  “我是山西运城市电信局的,你的一部电话欠费2259元,请尽快交费。”不久前的一天,济南市民刘娜收到了这样一个电话。
  自己从来没有在运城办过电话号码,更不可能欠费,刘娜不解地问对方:“我在运城没有电话呀。”对方“查询”了一会说:“你在山西运城有好几个固定电话,很可能你的身份证被冒用了,你需要报案吗?”
  刘娜同意报案,对方直接告诉了刘娜一个运城市公安局的电话号码。刘娜也怕是骗人的,就打运城市的查号台查了一下,这个号码果然是运城市公安局的,就放心打过电话去。接电话的人自称是刑警,告诉刘娜:“你的身份信息泄露,王强以你的个人信息办了一张银行卡从事非法活动,现在你涉嫌一起以王强为首的特大非法洗钱案,受害者有17人是山西运城的,都报案了。现在,你的银行账号非常不安全,犯罪分子随时可能冒用你的身份把钱转走。”
  刘娜吓了一跳,赶紧问:“我新开个银行账号,把钱转到新账号里行吗?”对方说:“你的身份证被犯罪分子冒用了,你开个新账号对方也能查到,你最好把钱转到我们公安机关设置的安全账号上来,犯罪分子就转不走了。而且,你得马上转账,否则资金随时会被犯罪分子转走。”听到这里,鉴于对方又是警察,深信不疑的刘娜赶紧回家,拿出所有的存折,将上面70多万元钱全部打到对方提供的账号上。
  转完钱后,刘娜才想起告诉丈夫。丈夫一听,马上意识到受骗了,随即报案。经济南警方全力侦破,最后在株洲将3名犯罪嫌疑人抓获,但大部分钱已被转走,仅仅追回赃款15万多元。经济南市市中区法院审理,3名被告均被判处有期徒刑12年,并处罚金10万元。
  通过对这一案件的审理,济南市市中区法院刑庭庭长王利民介绍说,这一案件是新型的电信诈骗案。纵观整个诈骗实施过程,可以看出诈骗团伙是分三步走的。第一步,因为一般人对陌生来电或者短信都保持一定的戒备,骗子先通过告知电话欠费,激起受害者的好奇心,和受害者建立联系。第二步,骗子冒充公安机关,通过显示“公安机关的号码”,骗取受害人信任,同时说受害人资金随时可能被划走,让受害人产生害怕的心理。第三步,称公安机关设有安全账户,让处于惊恐状态的受害人以为找到了安全的港湾,从而赶忙将钱给骗子划去。
    有人因“误会”而上当
  “钱还没有汇吗,我那个账号磁条失磁不能用了,我重新给你发一个工商银行账号:6222021702012255451。”就凭着这条短信,福建籍的许某在短短4个多月中,竟跨省诈骗了8.53万元。许某因犯有诈骗罪,被济南市历下区法院判处有期徒刑4年半。
  经法院审理查明,28岁的许某是福建省南安市人,他在河南郑州花4000元先后购买了13部二手手机和手机卡,然后就搜集全国各地的手机号码,开始实施诈骗。他每天发送600条诈骗短信。这一案件的受害者,多是“歪打正着”上当受骗的。
  济南市历下区的王松受骗非常偶然。不久前,一位外地的朋友向王松借款3万元,王松凑够钱后,给朋友打去电话,让朋友把账户发来。一天后,王松收到了许某的诈骗短信,他以为是朋友发过来的,就直接把3万元给对方提供的账户打了过去。等他再向朋友核实钱是否收到时,才知道上当,立即报案。
  陕西临汾的段某因业务关系正要为北京的客户汇款,于是也就把许某的诈骗短信当成了北京客户所发;北京的何某收到短信时,正准备到银行为别人汇款,于是就以为是对方所发,就把钱打给了许某;而济南的吴女士收到短信时,正打算给在青岛读大学的女儿汇款,于是就误以为是女儿所发,把钱给骗子打过去。
  有人给短信诈骗算了一笔账,利用发短信的软件,骗子发送1万条诈骗短信成本大概只有400元。按照万分之一的比例,假如1万人中有1人相信了短信内容,汇款1万元的话,那么诈骗受益就是9600元。此类因误会而上当的受害者中,往往大大咧咧,正巧又要给亲朋好友汇钱,就误把钱汇给了骗子。
    受骗者多是老人和妇女
  山东警察学院实战技能部公黎斌老师说,目前电信诈骗往往是团伙犯罪,从设计“骗术”到伪装来电号码,从冒充国家机关到分账提款,从境外操控到境内实施,此类犯罪已充分体现出集团化、智能化、职业化、高科技、跨区域、跨国境犯罪等特征。因此,对于一些防范能力不强的人来说,的确容易上当。
  结合实践中遇到的案例,公黎斌说,电信诈骗“骗术”名目繁多,但本质却只有三类,馅饼类、亲情类和震撼类。馅饼类是利用人们贪小便宜的心理,以中奖、退税、预测股市等名义,引诱事主汇款转账;亲情类是利用人们为亲人好友担心的焦急心理,欺骗事主汇款转账;震撼类是利用人们遭遇意外打击后,操控事主汇款转账。一个“骗术”往往综合运用两类心理,增加迷惑性。
  他介绍,以最为普及的“电话欠费”诈骗为例,设计诈骗方案的策划人,充分研究了电信、公安等相关机构的工作机制和方法,结合被害人担心自己的钱款安全的心理实施诈骗。根据设计方案,策划人对接听人员进行培训,如果被害人听到固话欠费后表示异议时,接听人员须转变和蔼态度,加重语气质问被害人,达到心理恐吓的目的。接听人员还要告知被害人违反了国家多项法律,将受到刑事制裁。当被害人仍在迟疑之时,接听人员应马上将电话转至“公安部门”,甚至“检察机关”或“法院”,再由这些“部门”的接听人员反复诱骗被害人,直至其上当。
  根据有关统计,其中70%以上的受害者为老人和女性。为什么呢?公黎斌认为,这个群体平时对社会的关注度不如青年人高,对此类电信诈骗不了解。而且,老年人认为大半辈子都走过来了,不会上当的,过于自信。妇女在防骗方面也有弱点,那就是对社会新闻关注得比较少,在这方面的信息量往往不如男性充足。特别是女性天性善良、温顺,因此更加容易相信对方所说的话。公黎斌建议,老年人和妇女在接到陌生电话或者短信时,一定要保持冷静,立即和家人联系协商或者核实,不要轻信陌生来电、短信和网络信息。     (文中受害人为化名)
陈凤祁

editor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fo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