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山东新闻

骆家辉;鲁美清洁能源合作互利双赢

2011-11-30 16:51:00    作者:代玲玲 马清伟   来源:大众日报  我要评论

关键词:
[提要]
  □ 本报记者 代玲玲 马清伟

  毫无疑问,骆家辉是备受关注的一位美国驻华大使。不仅因为他特殊的华裔身份,还因为他履新之后所展现出的轻车简从、家庭为重的姿态。
  11月29日,专程来济参加“山东—美国节能合作研洽会”的骆家辉举行了简短的媒体见面会,就美国与山东的清洁能源合作、中美碳排放等问题一一作了回答。
    “我以我的中国血统自豪”
  在中国,骆家辉的华裔背景始终是人们关注的焦点。采访中,他的华裔背景也多次被提及。
  “我以我的中国血统自豪,我以我的祖先自豪,我更加以华裔为美国历史和社会所作出的贡献而自豪”,骆家辉连用三个“proud(自豪)”来表达自己与中国之间的“血脉相连”。
  在到访山东之前不久,骆家辉曾专程赶赴广东台山祭祖,在被问及是否有到孔子故里曲阜祭拜中国文化先祖的计划时,骆家辉表示,“非常希望在担任大使期间,能到中国各地走走,并且一定要带着孩子来,让他们也能亲身感受祖先的文化,当然这其中肯定也包括孔子出生的地方。”
  在来中国上任大使的第一天,骆家辉就对中国媒体强调,他“代表的是美国的价值观”。此次来到孔孟之乡,骆家辉却坦陈,其实在美国的华裔社会,儒家的思想文化和价值观一直到今天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比如说对家庭和教育的重视,比如说勤劳这一中国人的传统品质,再比如说对老人的孝敬和对祖先的尊重,这些都是儒家价值观在每一个华裔身上的深深烙印”。
  骆家辉说,美国是一个典型的移民国家,世界各地的优秀文化在美国都能找到自己的传承脉络。拥有几千年历史的孔子哲学思想不仅对美国,对整个世界都曾作出过重要的贡献。
    曾3次率团访问山东
  近年来,“清洁能源贸易之旅”正成为美国对华合作的重中之重。
  据美国商务部预测,中国清洁能源市场规模2020年将达到1000亿美元。对于美国来说,中国潜力巨大的市场和政府对新能源的巨额投入,有着绝非寻常的吸引力。而作为中国经济大省和耗能第一大省的山东,自然也是美国能源公司心驰神往的市场。
  骆家辉曾连任两届美国华盛顿州州长,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美籍华裔州长。在任期间,他积极推动中国与美国特别是与华盛顿州的经济贸易往来,曾先后8次率领华盛顿州商务代表团访问中国。骆家辉告诉记者,过去几年,他曾经3次率团访问山东,访问内容均与清洁能源有关。“山东无论是能源政策、环保政策,还是减少二氧化硫排放、减少能耗、多使用非矿物燃料等方面,在全国都是最先进的,这也是为什么我特别高兴来到这里,共同探讨美国和中国在清洁能源和环保技术方面合作的原因。”
  其实,山东与美国已经就清洁能源作出了一系列的探索与努力。早在1997年,美国西方贸易公司就在我省茌平设立了达胜环保节能有限公司,从事造纸废液处理及余热发电;2009年,美国Elite Regent公司在威海从事风能、太阳能技术应用开发。而我省与美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合作也有成功的典范,中通客车与美国伊顿公司合作,借助对方先进的混合动力系统平台,成功开发了混合动力公交车,目前已销售500多辆。
  骆家辉认为,“美中作为世界上最有活力和创造力的经济体,有能力创造出世界所需的清洁能源技术,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技术等。清洁能源方面的合作将是互利双赢,既能给美国企业创造利润和就业机会,也有助于中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我们可以帮助中国和山东实现节能目标,这样无论是对美国企业,中国企业,抑或美国人民、中国人民,乃至全世界来说,都是共赢的。”骆家辉说。
    节能合作将产生深远影响
  中国和美国是目前世界上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量最大的国家,美国的人均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量更是高居世界第一,因此,中美加强在节能环保领域的合作不仅对两国的长远发展,同时对整个世界的未来命运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骆家辉说,当一百年之后,我们需要花费数千亿美元来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海平面上升、水灾泛滥等破坏性局面之时,我们将如何书写今天的历史?我们难道能说,由于中美这两个最大的能源消耗国当初没有在节能减排方面加强合作,从而造成了如今不可逆转的灾难性后果吗?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问题上,所有国家都有自己理应承担的责任,而中美两国更加需要在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领域加强合作,并努力推动能源消耗和气候变化问题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真正的解决。
  骆家辉同时强调,中美两国在节能方面的合作不仅仅对我们这个星球具有长远的意义,它同时还将对两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通过技术、产业等各方面的合作,中美两国有望在未来的低碳经济发展前景中达到互利共赢的局面——节能技术和相关产业的有效合作推动发展方式的转变,发展方式的转变带来经济的持续增长,经济增长又会源源不断地产生更多的工作岗位,从而使两国人民都能够从这种合作中获得益处。
解西伟

editor

更多

 
 
 
我要评论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fo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