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山东新闻
本站搜索:

青农大开设全国首个马科学本科专业 学生成骑士

2012-04-30 10:04:00    作者:   来源:大众网-半岛都市报  我要评论

关键词: 本科专业 农大 学生就业 马文化
[提要] 青岛农业大学马科学专业大二学生刘兆彬告诉记者,他们是学校动物科技学院马科学专业第一批学生,这一级一共有21人,有4名女生,当天是来马术俱乐部上专业课。如果觉得学习马科学专业就是天天泡在马场,骑着高头大马遛圈,那就大错特错了。
  

左:大学生沈业挺骑起马来英姿飒爽。右一:大学生马运峰帮马清洁。右二:教练讲解骑马的基础知识。右三:空闲时间看看马杂志,感受马术文化。右四:大学生草料房里体验学习。



  跟七八十万元的荷兰温血马亲密接触,试穿万元的定制马术服,在专业的跑马场学骑马……这些需要花大价钱才能得来的机会 ,却是青岛农业大学马科学专业学生专业课的内容 。2011年9月份,青岛农业大学全国范围内首次开设马科学本科专业。马科学专业的课程与其他专业有何不同?学生的就业前景如何?4月28日,记者走进了开在凤凰马术俱乐部马场上的“专业课”。

  马术俱乐部开上专业课

  “这是一匹荷兰温血马,名字很好听,叫‘ 凤凰战士’……”“同学,上马时要从马的左前方上马,不要从马的后方接近马,也不要站在马的后面,因为马后方 30度角是盲区,站在那,马如果感到危险 ,就会踢人……”4月 28日上午10时,记者在凤凰山马术俱乐部的马房里找到了当天来上专业课的青农大的学生,他们正围拢在教练和“凤凰战士”的身边,津津有味地听着教练的讲解。

  “今天又有不少收获,知道怎么驯马和马的一些喜好了。”青岛农业大学马科学专业大二学生刘兆彬告诉记者,他们是学校动物科技学院马科学专业第一批学生,这一级一共有21人,有4名女生,当天是来马术俱乐部上专业课。

  据青农大动物科技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潘庆杰教授介绍,学校从去年9月份正式开设了马科学专业,这也是全国首个马科学本科专业,“可能外地有个别专科学校有开设类似的专业,但开设马科学本科专业的却是唯一一家。”

  “一匹一般的马就得几十万元,一年养护费也得十来万元,学校目前还没有能力购买自己的马,但开设马科学必须得经常跟真马打交道,才能了解他们的脾性,掌握如何驾驭、饲养、繁殖的能力,所以我们就跟马术俱乐部合作,把专业课设在这里。”潘庆杰指着马术俱乐部门口一块写着“青岛农业大学教学科研与学生就业实践基地”的牌子,向记者解释道,学生在这里上专业课,俱乐部不收取任何费用,而且会派专门的教练给学生讲解有关马的各类知识。该专业看似“豪华”,但其实学费与其它专业一样,并没有多余的收费项目。

  练习十余次,学生成骑士

  在马房里尝试了给马喂草料之后,学生们在教练的指引下挑选了一匹棕色的高头大马,装配了鞍具,然后来到了马场练起了骑术。“上马前一定要检查肚带是否已经勒紧,检查缰绳、肚带、脚蹬的牢靠程度,调整好脚蹬的长度……”在教练反复讲解后,学生们依次换上了头盔、马靴等必备装束,试骑了起来。

  虽然只是在校学生,但他们骑马的姿势有板有眼,颇有些专业骑手的风范,连在一旁授课的俱乐部教练陈廷雷也忍不住对几名学生的骑术大加称赞起来。“很棒啊,刚才下马的动作很帅!”当看到一名学生下马姿势很标准时,陈廷雷冲着这名学生竖起了大拇指。

  刘兆彬告诉记者,学校经常会组织他们来这个马术俱乐部近距离接触马匹,自己私下里也会跟同学一起过来学习,班里的学生多的来过十多次,少的也有五六次,每个人都会骑马。由于刚刚大二,还在学习基础理论知识,有关马的专业理论课要到大三才开,所以同学们目前对马的知识基本都是在俱乐部获得的,比如每天马要进食四次,夜里十点要有一次;马喜欢吃甜的,脾气性格跟小孩儿似的,很容易被一些吵闹给吓着等等。

  学好马科学,得懂马文化

  身在一个专业的马术俱乐部,除了听教练讲解马的知识,与马匹亲密接触,了解马的习性等,俱乐部里到处洋溢的马文化也深深吸引了同学。在中午的空闲时间,学生们便在俱乐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参观起了俱乐部。

  在鞍具陈列室里,面对各式各样的马鞭、马鞍以及骑士服等,学生们变得更加活跃起来,纷纷上前合影留念。而在马场里一个西部牛仔风格的酒吧里,学生们戴上一顶牛仔帽,围坐在一起津津有味地看起了几本写马的杂志。

  “想学好马科学,就要掌握各种知识,不光是怎样养马、驯马等,了解马的文化也非常重要。”潘庆杰告诉记者,之所以将专业课里的实践课放在了马术俱乐部进行,也是看中了马术俱乐部里面浓厚的马文化氛围,“语言讲究个语境,学习马科学也要讲究马的环境,在这里非常利于学生的学习。”

  揭秘

  人还没毕业,马场就来抢

  作为全国首个马科学本科专业建设者,潘庆杰还亲自担任了马科学专业班级的班主任。

  为何要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呢?潘庆杰告诉记者,随着马术兴起,现代马产业发展加快,据权威专家计算,中国马业蕴藏的年产值达1000亿元以上。但相反,人才却非常匮乏,比如很多马场在马生病后,不得不高薪聘请国外专家来医治,也正是出于这个原因学校准备开设马科学专业。

  “考虑到专业特殊性,准备先从去年大一学生中招收第一批学生。”潘庆杰告诉记者,同学们报名的热情非常高涨,转专业申请一个接着一个地递到潘庆杰的办公桌上,最后招收了21人作为2010级的学生,后来又从2011级新生中招收了33人,这54名学生便成了首批马科学专业的学生。

  如果觉得学习马科学专业就是天天泡在马场,骑着高头大马遛圈,那就大错特错了。在马场上实践课只是本科四年学习的一小部分,要想顺利毕业,成为一名合格的牧马人,除了实践课外,还要上各种理论课。在一份青农大马科学专业培养计划表中,记者看到,仅公共课、学科基础课、专业课等必修课4年下来就要1888课时,再加上608课时的选修课,4年下来要上2400多课时才能最终毕业。

  学习的主要课程有动物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动物生理学、动物生物化学、动物遗传学、动物育种学、动物繁殖学、动物营养学、饲料学、微生物学、生物统计与试验设计、家畜环境卫生学、兽医学基础、现代养马学、马术 、马的调教与护理、马病学等有二三十门。

  “本科生月薪五千,研究生月薪万元。”在去年冬天,青农大举办的招聘会上,岛城某马术俱乐部给出了这样诱人的条件,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马科学专业人才急缺的现状。

  “现在搞马术俱乐部,主要是人难招。”凤凰马术俱乐部教练兼经理陈廷雷表示,俱乐部很少有专门的马兽医,每次马生病了,都不得不从外地请来医生,坐飞机过来给马看病。

  潘庆杰则告诉记者,虽然现在马科学专业才刚刚开办一年,但已经有不少俱乐部、马场都打电话向他预定马科学专业的学生,“我们也在考虑将来是不是采用订单式培养的方式。”潘庆杰告诉记者,现在该专业急缺的是师资,目前在教学的几位老教师大多是以前做过马匹饲养员,所以懂马的知识,年轻教师中很少有研究这方面的老师,“现在我们在与国外大学合作,对教师队伍进行培训,希望能有更多合格老师可以胜任这个专业的教学。”

  每天刷洗三遍还要清理马粪

  一天的实践课都有什么内容呢?学生早上7点到达马场,先跟着工作人员去马房清理打扫马粪,然后给每匹马用专门的刷子清洗马身,“现在没到夏天,还不能直接用水给马洗澡,只能给它用刷子刷身上,而且要顺着毛刷。”学生马运峰给记者介绍,像这样的刷洗除了早上,每天还要做两次,分别是下午1点半和下午5点半。

  刷洗完毕后,他们便在教练的带领下学习装配马鞍、熟悉马性。大约到了 10点左右,学生们就可以跟随教练去马场上学习骑马了 ,这也是最令学生兴奋的时候,“下午的内容与上午就基本一样了。” [编辑: 张珍珍]
王琳

editor

更多

 
 
 
我要评论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fo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