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山东新闻
本站搜索:

中日韩年内启动自贸区谈判 山东或建合作示范区

2012-05-14 06:59:00    作者:   来源:齐鲁晚报  我要评论

关键词: 三国 中日韩 温家宝 示范区 经济合作
[提要] 13日,温家宝(中)李明博(左)、野田佳彦(右)出席第五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据新华社北京5月13日电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3日在人民大会堂与韩国总统李明博、日本首相野田佳彦共同出席第四届中日韩工商峰会并致辞。

  13日,温家宝(中)李明博(左)、野田佳彦(右)出席第五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                   新华社发

  据新华社北京5月13日电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3日在人民大会堂与韩国总统李明博、日本首相野田佳彦共同出席第四届中日韩工商峰会并致辞。
  温家宝表示,今年以来,世界经济继续缓慢复苏,但国际金融危机没有结束。外部环境的不利因素对中日韩的影响日益凸显,三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面对困难,我们要坚定信心,通过深化合作,加强经济融合,不断提升竞争力。
  温家宝指出,建立中日韩自贸区是着眼未来的战略举措,是三国工商界的期盼,三国决定年内启动中日韩自贸协定谈判。早日完成谈判并建成自贸区,将有利于发挥三国比较优势,共同开拓市场,促进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激发东北亚经济发展活力。正式签署中日韩投资协定具有里程碑意义。中国欢迎日韩扩大对中国投资,也希望日韩两国成为中国主要投资目的地。中方倡议利用中国山东毗邻日韩的区位优势,建设中日韩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并积极考虑在日韩选择合作的区域,建立三国产业合作基地。
  温家宝说,当前中国经济运行态势总体良好。我们有信心、有条件、有能力实现今年经济发展目标。
  温家宝最后说,经过13年的不懈努力,中日韩合作已经站到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抓住发展机遇,携手应对挑战,朝着共同繁荣进步的目标,不断前进,创造新的辉煌。

中日韩正式签投资协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日本国政府及大韩民国政府关于促进、便利和保护投资的协定》13日于北京正式签署。
  中日韩投资协定谈判自2007年启动以来,历时5年,中日韩三方先后进行了13轮正式谈判和数次非正式磋商,于2012年3月下旬圆满结束。该协定共包括27条和1个附加议定书,囊括了国际投资协定通常包含的所有重要内容,包括投资定义、适用范围、最惠国待遇、国民待遇、征收、转移、代位、税收、一般例外、争议解决等条款。
  中日韩投资协定的签署在中日韩三国经贸合作中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这是中日韩第一个促进和保护三国间投资行为的法律文件和制度安排,为中日韩自贸区建设提供了重要基础。协定将为三国投资者提供更为稳定和透明的投资环境,进一步激发三国投资者的投资热情,促进三国间经贸活动更趋活跃,推动三国经济的共同发展和繁荣。三国将尽快履行国内法律程序,使投资协定早日生效并发挥作用。
        据新华社

简化签证手续改善国民感情

  第五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13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温家宝就加强三国务实合作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加快推进中日韩自贸区建设。三国要密切协调,确保年内正式启动三国自贸协定谈判。争取早日建成三国自贸区,为东亚经济一体化注入强劲动力。
  第二,深化产业和金融合作。以签署中日韩投资协定为契机,为三国扩大投资合作创造稳定、公平、便利的环境,促进三国经济融合。建设中日韩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扩大三国间贸易本币结算,推动东亚财金合作。
  第三,加强可持续发展领域合作。继续推进环境十大优先领域合作与联合行动计划,探讨制定东北亚环境管理体制,推进中日韩循环经济示范基地建设,加强在城镇化建设、新能源、防灾减灾等领域合作。
  第四,拓展社会人文交流。三国要继续努力,增进三国民众之间的相互了解,改善国民感情。建立三国教育部长会议机制;简化签证手续,促进人员往来便利化;持续开展青少年交流。
         据新华社

温家宝晤日首相谈钓鱼岛等问题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3日在人民大会堂分别会见韩国总统李明博和日本首相野田佳彦。
  在会见野田佳彦时,温家宝说,当前,中日关系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双方有着更广泛的共同利益。推进合作需要有牢固的政治互信和战略互信作为保障。温家宝重申了中方在涉疆、钓鱼岛等问题上的原则立场,敦促日方按照中日四个政治文件的原则精神,切实尊重中方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谨慎、妥善处理有关问题,坚持两国关系发展的正确方向。      据新华社

王晓亮

editor

更多

 
 
 
我要评论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fo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