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山东新闻

地震监测中心台探秘 山东省板块正往东南微移

2013年05月13日 08:08作者:来源:山东商报

这座新建成的省地震监测中心台,撩开了她神秘的“面纱”。探访一圈之后,不少读者感慨,真是长见识了,原来光知道海洋有潮汐,这次才知道原来都是岩石的地壳也有潮汐,而且和地震有很大关系。

  昨天早上,报名参加本报与省地震局共同举办的“邀您揭秘省地震监测中心台”活动的读者们一同乘车来到港西路2188号,这座新建成的省地震监测中心台,撩开了她神秘的“面纱”。探访一圈之后,不少读者感慨,真是长见识了,原来光知道海洋有潮汐,这次才知道原来都是岩石的地壳也有潮汐,而且和地震有很大关系。

  133米深井下埋探头 将地壳的变化传递出来

  昨天上午9:00,读者们准时到达山东省地震监测中心台门口。顺着广场北侧的阶梯上山,在半山腰上有个“钻孔应变观测房”,这也是我们本次参观的第一站。记者了解到钻孔应变仪器探头安装在深度为133米的两个钻孔底部,能够在岩石深部探测微弱的地应力信息,“主要观测气压、水位变化以及周围的应力应变,这个探头好比一个传感器,这些数据发生变化时就会通过传感器传递出来。”工作人员介绍。此仪器在地震预报中有很好的前兆地震震例,属于可以在地震到来前一段时间内监测到周围变化,然后为地震分析提供数据材料。

  神秘山洞暗藏“神器” 地壳潮汐运动一清二楚

  随后,大家跟随工作人员顺着山顶另一侧的阶梯下山,在山底看到一个山洞,工作人员介绍,这个山洞是在台站建设过程中为避免和减少外界环境对观测仪器的影响建造的。其中观测山洞覆盖厚度达14米,长181米,呈T形分布,子洞室14个,密封门25个,“平时我们工作人员不会经常进入,因为要保障山洞内恒温恒湿的状态,这里常年达到17-18℃,湿度为47-48%。这个观测山洞的观测环境在全国地震行业中可达到先进水平。”

  走到山洞最深部,就会看到能监测地壳潮汐运动的两大神器——水管倾斜仪和洞体应变仪。

  大海有潮汐,地壳都是岩石,也会有潮汐吗?很多人是头一次听说。记者采访中得知,地球的固体部分并不是完全的刚体,虽然地壳上层岩层很硬具有一定的刚性,但是到了地幔物质就具有某种塑性,而地核外层为液态,因此,结实的地球其实并不是人们想象中的那么坚硬。在其它天体尤其是日月引力的影响下,地壳也会像海潮和大气潮一样,产生周期性形变现象,通俗的说就是地壳的潮汐运动。根据目前的相关理论,地壳潮汐运动和地震有一定关联,因为监测地壳潮汐也是地震监测的重要内容。

  山洞最深处的两套仪器就是记录地球固体潮汐变化的。其中水管倾斜观测仪是利用连通管的原理,来测量地形垂直的变化。其原理通俗地说,就是在水平岩层地面上将水管中装满水,管子两端各装有传感器,形成一个类似U形管的设备,当地形受到外力的影响稍微发生一点儿的变化,水管中的浮子就会随着地形高低的变化上下升降。随后,就会将水位变化的数值传输给接收器,从而得到地壳潮汐运动中上下变化的数据。

  而洞体应变仪采用伸缩仪测量两点间距离的相对变化,是观测地形水平的变化。该仪器用基本不受温度影响的铟钢棒作测量基线,一端固定安装在仪器墩上,另一端与位移传感器一起连接测量吨。当地壳岩石发生压缩或拉伸变化时,铟钢棒就会将变化传递到测量吨的位移传感器上从而得出关于地壳表面水平变化的数据。

  观测墩砌入岩石如同超大“定位仪” 

  我省所在板块稍微移动都能测出来工作人员带领读者们顺着阶梯继续往山顶走去,发现最高处有个形似地动仪的建筑。据工作人员介绍“这就是我们台站里的‘济南GNSS观测站’,主要功能就是监测地壳运动,除此之外还可以进行导航定位和气象监测。它由天线、观测墩以及接收机三部分组成。其中观测墩整体18米,打入基岩3米,和我省所在的板块结合在一体,相当于成为板块的一个参照物。通过天线接收卫星信号,从而实现超级精确的定位,得知地壳往哪个方向移动。

  据了解,目前这个观测站观测到的,我省所在块体每年正往东偏南方向有微小移动。

  雷达生态探测仪可探测废墟内的心跳

  昨日,参观完地震监测仪器后,不少读者表示,如果真的发生地震,那么我们山东省的救援队如何展开救援呢?这也就是我们昨天参观的最后一项内容。走出观测山洞,眼前的小广场上有很多着救援服的工作人员,这就是我们省地震局的专业救援队。他们面前的仪器也都是在地震发生后用来救援的。一位救援队员告诉记者,这次四川芦山地震时,省地震局副局长林金狮带领他们赶赴灾区现场,开展建筑物破坏等地震现场灾情调查评估和地震烈度调查等工作。

  这位救援队员手中拿着一个像遥控一样的仪器,他表示,这个就是雷达生态探测仪,它连通另一个装置,双方通过蓝牙传输信号。“地震时,如果房屋发生坍塌,下面掩埋着人,那么可以启动这个装置,人的心跳能够对其发出的雷达波产生干扰,一分钟的时间我们就知道这下面是否有人,而且这个仪器可以探测地下15米的地方,所以用这个仪器比较方便。但是为避免探测时有外界干扰,所以仪器周围只允许有一到两个人进行探测。”

  储备物资可应急供应3-5天

  在昨日的活动中,有市民提出疑问:“济南市的救灾物资仓库在什么地方?假如当地发生了紧急灾情,这些物资怎么运输?能保证受灾群众得到紧急救助吗?”对此,记者探访了几个救灾物资储备供应点。

  记者了解到,自汶川地震后,济南市民政局共联系了11家驻济企业,作为救灾物资储备供应点,与他们签订长期供货协议,在这些供应点里储备饮用水、面包、面粉、成品油、奶类,以及帐篷、应急照明设备、棉衣、鞋等救灾物资。“这些物资储备供应点不是只在发生灾难的时候才使用的。而是一直都有,随时可以调用。”济南市民政局救灾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除了这十一个储备点,济南市还有两处救灾物资中转仓库,一处在西客站附近,另一处在白马山附近,“这两个仓库里主要是存放帐篷、照明设备等可长久存放的物资。”

  民政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考虑到食品等物品具有保质期,不方便存储,因此与生产企业签订协议,让他们代为存储,这样既能保证物资充沛,又能保证可随时调用,“现在储备的这些物资,至少可满足五千人以上供应三到五天。”这名负责人说,目前,济南市已经储备饮用水100万瓶以上,面粉5000吨,成品油500吨,袋装面包15万个,罐头7万个,可基本满足应急救灾的需要。

  此外,在党家庄附近的济南市新救灾应急物资储备管理中心正在加速筹建中,确保储备物资能在救灾应急中发挥应有作用。

责任编辑:王雨萌

本文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点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