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山东新闻

济南征集“好乡音” 山东将建语言文化数据库

2013年08月27日 07:19作者:王晓峰来源:山东商报

好乡音报名不乏“80后”年龄不够,也想当替补市民黄香荣是报名者中典型的“老济南””  拿到6号号码牌的黄香荣今年63岁,为了成为济南“好乡音”,家住二环东路的她往按察司街跑了两趟。”  说起为何报名“好乡音”,李静先来了一段童谣:“月亮奶奶,好吃韭菜。

好乡音报名不乏“80后”年龄不够,也想当替补

市民黄香荣是报名者中典型的“老济南”

 

殷庆凯虽然最年轻,但其济南话水平在现场很被认可

 

 

  商报济南消息征召济南发音人的“好乡音”现场报名活动原本定于昨日上午9点开始,因为市民的热情,报名工作不得不提前。当记者来到位于省城历下区按察司街66号(原历下区教育局办公楼一楼)的现场报名点时,发现已有5位市民通过审核,报上了名。据了解,昨日共有37名市民在现场报名成功。
  记者看到,现场工作人员准备了46个号码牌,前来应征发音人的报名者,需先在大厅里填写报名登记表,然后会得到一个号牌,按顺序候考。与电话、邮件报名不同,在现场报名的市民须参加一个简单的筛选测试,由两名语委办的工作人员与报名者“拉呱”,内容包括基本情况、童年的游戏,济南特色方言词等等。
  前来参加现场报名的市民大多为老年人,还有不少80后,上至83岁的老人,下至31岁的青年,甚至还有“全家总动员”,有祖上在济南居住了11代的“老济南”带着一双儿女来报名的,还有夫妻带着孩子来替家中年近七十的老母亲报名的。
  “有市民带来了自己多年来创作的小品,有人带来自己收集的济南方言词汇,还有人带来自己10年前的笔记本,写满了济南的老事和变迁”,负责和报名者“拉济南话”的工作人员曹艳玲觉得很高兴,“我们没想到还会有80后的参与。”“报名的人很多,让我们觉得很欣喜,而且来报名的人很多都有对保护方言的独到看法。”对报名者做了一上午测试后,她感慨道:“大家对济南话,对济南这座城市都如此热爱,让人觉得这个城市充满感情。”
  据了解,昨日共有37名市民在现场报名成功。加上67名电话报名和28名邮箱报名的市民,截至昨日下午5点,共有132人报上了名。山东省语委办主任梁斌言告诉记者,专家组将在8月31日至9月1日进行初选,后面还有二选和决选。在决选环节,除了专家参与,还可能邀请3-5个地道“老济南”监督。
  梁斌言告诉记者,方言征集工作结束后,山东省计划推出语言文化数据库,“像山东快书,莱芜梆子,这些以方言为载体的艺术形式,还有俚语、童谣、儿歌,甚至街上有特色的吆喝声,都会被收集起来,放到这个数据库里。”除了影像资料,数据库还会收录书法、字画作品等,并进行分门别类的整理。“这将是一个语言文化平台,数据库做完后也会放到网上,市民一点击,就能查看到相关艺术形式。”

  【现场留声】“同治年间,我爷爷的爷爷就来济南了”
  
  “我原来嫌家里规矩多,我从外面听人说 ‘沃儿门’,我回家说给我爸听……我爸不让我说,怕我学坏了。老家里留下的很多规矩,我现在觉得都很对。济南人就得‘站有站样,坐有坐样’!”
  “同治年间,我爷爷的爷爷就来济南了。”1945年出生的马传顺一进测试间,还没等测试员发问,就抢着打开了话匣子。马传顺说,小时候家里规矩特别多,“我原来嫌家里规矩多,我从外面听人说‘沃儿门’,我回家说给我爸听,我爸一个巴掌打我脸上,说‘不许说这个,要不揍你!’我爸不让我说,怕我学坏了。”
  马传顺回忆说,“老家里留下的很多规矩,我现在觉得都很对。济南人就得‘站有站样,坐有坐样’!”
  “济南人也忠厚”,马传顺说,形容人家境不好,老济南人会说“他的闺女没一个坐花轿出嫁的。”但即使是这样含蓄的话,也断然不能乱说。“老济南人都是很讲究的。”
  马传顺还给记者讲了几个像谜语一样的句子,“两山夹一井”“两庙夹一影”“狮子头上一座庙”。在济南,这其实是几个地址的指代,比如“两山夹一井”说的并不是两座山之间夹着一口井,而是在三曲巷的两个房屋山墙当中夹着一口老井。

  【现场留声】“他一直说济南话,连开会时都说”
  
  “‘鞭指巷’ 也是有来头的,我听老人讲,当年乾隆皇帝来济南,拿着鞭子问随从‘此为何巷?’宰相刘墉奉承他说‘鞭指巷’,就此得名。”
  1982年出生的殷庆凯从事旅游行业,昨日上午9点多,他和两个朋友一起来到报名现场。“我家原来住在鞭指巷9号,后来因为保护状元府,我20多的时候,全家就搬了出来。”一见到记者,殷庆凯就亮出了自己“济南人”的身份,“‘鞭指巷’也是有来头的,我听老人讲,当年乾隆皇帝来济南,拿着鞭子问随从‘此为何巷?’宰相刘墉奉承他说‘鞭指巷’,就此得名。”
  “我的济南话算是同龄人里比较地道的。”殷庆凯笑称,“报名就冲着好玩,正好周末没事。”因为征召青年发音人要求出生在1971年至1980年之间,殷庆凯晚了两年,但他笑呵呵地表示,“当个替补也行,也许有机会。”
  填完表不久,就轮到殷庆凯做测试。“‘加护道儿’在济南话里是什么意思?”“就是胡同。”“冬天时,济南话里说挂在院子里的‘冻冻’是什么?”“就是化雪时冻在屋檐上的冰凌。”“济南话里的‘出溜’是什么意思?”“就是……”原本坐地好好的殷庆凯边说着边把身子顺着凳子往下滑,“就是这个意思。”惹得现场一片笑。
  和殷庆凯一起来的朋友中,有一位还是他的发小杨涛,小时候也住鞭指巷。测试环节工作人员问他“平时用普通话多吗?”杨涛回答说:“平时工作中还是要说普通话,但私下里和家人、朋友在一起时就说济南话,亲切。”但他刚说完,在旁边等他的殷庆凯就立刻上来“揭短”,说“他根本就是一直说济南话,连开会的时候都说。”现场又是一片笑。

  【现场留声】“说济南俗气,是因不了解济南”
  
  “有人说济南俗气,但其实那只是因为他们不了解济南,这里的山啊水啊人啊,都是有灵性的!这个城市很美,让我越住越喜欢。”
  拿到6号号码牌的黄香荣今年63岁,为了成为济南“好乡音”,家住二环东路的她往按察司街跑了两趟。“那天下午1点多,我在家里听广播,一听到这个录济南话的活动,我就急急忙忙出了家门,赶到这边。结果我等了半个多小时,等到3点钟也不见有人来,看门的人打电话一问,说活动还没开始呢,就把我劝走了。”黄香荣说,第二天她到报摊买了报纸,看到有报名电话,她拿起手边的电话就报了名。
  “打完电话我还是不放心,所以今天早晨5点我就起来收拾,坐了半个多小时的车过来现场报名。”黄香荣说,“我出生在县后街,1968年我家搬到芙蓉巷。按察司街上的明湖中学,是以前的三十三中,我就是在这儿上的初中。”
  从拔丝镀锌厂退休后,热爱旅游的黄香荣自费去了很多地方,苏州、上海、甚至港澳,看过很多风景的她告诉记者,“有人说济南俗气,但其实那只是因为他们不了解济南,这里的山啊水啊人啊,都是有灵性的!这个城市很美,让我越住越喜欢。”

  特写 这段童谣,我小时候印象最深了
  
  1954年出生的李静,家住按察司街附近,手里拿着一张百元钞,脚上穿着拖鞋的她笑着告诉记者:“我这本来是打算出门买菜的,正好经过这儿,看见现场报名的条幅,我本来就打算报名,没想到正好碰上,就赶快过来了,买菜也顾不上了。”
  说起为何报名“好乡音”,李静先来了一段童谣:“月亮奶奶,好吃韭菜。韭菜齁辣,好吃黄瓜。黄瓜有种(zhong,轻声),好吃油饼。油饼喷香,好喝面汤。面汤稀烂,好吃鸡蛋。鸡蛋腥气,好吃公鸡。公鸡有毛,好吃樱桃。樱桃有核(hu),好吃牛犊,牛犊跑得快,拉下桌子摆上菜,你一盅,我一盅,咱俩拜个好弟兄。”李静不无感慨地说,“这段童谣,我小时候印象最深了。大概那时候很穷,所以说出一些好吃的,让孩子不哭,却因为买不起,又把好吃的说得不好。现在念起来,真的很有感情。”
  进入测试,先是一个工作人员用普通话提问,一位聊完,另一位工作人员用济南话说:“大姨,我用济南话咱俩再拉拉,济南的饮食可丰富咧,您能不能拉拉济南的面食?”李静说:“那还不容易,像炸酱面,麻汁面,炸酱麻汁面,汆子面,太多咧。”工作人员又问:“饭菜做咸了,怎么说?”“齁咸齁咸嘚。”“酸呢?”“焦酸焦酸的。”“苦呢?”“乔苦。”
  最后工作人员感谢李静的配合后,笑着告诉李静,“这个测试已经录音,等专家鉴定后,会有电话通知。”本版文/见习记者刘建宇图/记者王晓峰

原标题:好乡音报名不乏“80后” 年龄不够,也想当替补

初审编辑:余梁
责任编辑:王雨萌

本文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点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