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惠农“小喇叭”,啥时再次响起来?

2014-03-18 10:00来源:大众日报
分享到:

“改革开放前后,村头喇叭每天都广播。在日前的青州市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上,张发林委员提出了《让惠农“小喇叭”再次响起来》的提案。乡镇党委政府对农村政策宣传落实主要通过出动宣传车、发放明白纸、张榜公布的方式,这些手段覆盖面有限,存在一定盲区。

  □ 本报记者 郑颖雪 戴玉亮 本报通讯员 郑秀宝

  “改革开放前后,村头喇叭每天都广播。那时候经常听《红色娘子军》,到现在都记得很清楚。”说着,青州市东高镇西高村52岁的王露华还哼起了其中的歌曲。
  说起上世纪一段时间内农村家家都有的“小喇叭”,不少人至今保留着一段温馨的回忆。小喇叭是那个年代农民了解外面世界的主要窗口,在农民生产生活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如今,随着信息传播途径的大量出现,小喇叭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在日前的青州市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上,张发林委员提出了《让惠农“小喇叭”再次响起来》的提案。据他调查,农村信息传播能力相对较弱。农民受劳作时间、文化水平限制,获取信息能力差,甄别能力参差不齐,对虚假信息、片面报道缺乏辨别能力,容易被蒙蔽、误导甚至受到蛊惑,给不法分子可趁之机。
  另外,乡镇党委政府对农村政策宣传落实主要通过出动宣传车、发放明白纸、张榜公布的方式,这些手段覆盖面有限,存在一定盲区。同时,现在农民普遍比以前忙,许多村民存在通过广播获得信息的需求。
  “最想了解的就是农技知识,一些简单的法律法规,尤其是现在几乎家家户户都有车,还想多了解点交通规则。”西高村村民党志坤说,白天得干活儿,晚上回去要么干家务,要么就休息,电视看得也少。广播就方便多了,不管干什么都能听。
  “通过小喇叭可以听到县市对各镇、村的直播,也可以听到乡镇对所辖各村的直播。小喇叭可以直接安装到每家每户,也可以只在村里几条道路上、村民常扎堆的地方安装。”张发林说。
  据了解,省内汶上、无棣等地为落实国家“广播村村通”工程要求,陆续建起了县、乡、村三级可管可控的农村广播网络,为农民提供政策、科技信息和精神娱乐等服务。河北、河南、浙江等地恢复小喇叭的地区也不少。比较“送一台戏下乡”,广播惠农更具长效价值。
  在潍坊,部分村庄开始让小喇叭重新响起来。“大家请注意,某村民家杀了一头猪,有需要新鲜猪肉的可到他家购买……”这是诸城市桃林镇岳戈庄村,村内喇叭经常会广播的内容。
  “听到广播响,我一般会注意有没有我需要的信息,不光天气预报,还有村里的新鲜事儿,卖东西的信息。”岳戈庄村民安佰荣说。该村大到新规新政,小到买卖信息,都通过村内喇叭播放给村民。
  虽然小喇叭具有一定优势,但具体操作,以及是否需要家家户户安装,是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大众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原标题:惠农“小喇叭”,啥时再次响起来?

本文相关新闻
分享到:

初审编辑:刘宝才

责任编辑:王雨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