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莲叩官镇王氏祠堂塌损过半 修缮需四五十万

2015-04-07 14:03:00来源:半岛都市报作者:陈平平

     

  破旧不堪的祠堂和门前花开似锦的玉兰树形成鲜明对比。

  王氏祠堂具有200多年的历史,位于五莲县叩官镇叩官村。祠堂主体房屋坍塌过半,破碎的瓦砾和掉落的横梁散落一地。与断壁残垣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门前开得正盛的玉兰花,这棵古树也有120多年的树龄。王氏祠堂在2006年被认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如今却像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颤微微地在风中摇曳。相关部门表示,正在设计抢救性修复方案,预计要花费四五十万元,但最困难的是没有资金,呼吁社会各界伸出援助之手。

  祠堂破旧不堪,玉兰树花开似锦

  记者看到,祠堂内部一片凌乱,外部也惨不忍睹,杂草、柴火、碎砖还有侧翻的水瓮都证明了祠堂的破败。如果非要找出零星生机,便要算是院内的鸡笼和狗窝。午后春光和煦,窝里的小黄狗和花公鸡安静地趴着。然而这份宁静却被村里一位妇人打破,她提着一桶垃圾走近,伴随“哗啦”一声,脏水和果皮落在祠堂西北角。

  “进去可得小心点,都快塌了!”当记者表示要进去探访时村民徐呈会这样叮嘱道。打开破旧的大门,映入眼帘的是一片断壁残垣。王氏祠堂坐北朝南,有5间房子大小,除了东侧1间,其他几间房的屋顶都已塌陷。进入室内,脚下是黑灰色的瓦砾碎片、塌下来的房梁横七竖八地散落着。抬头望去,能看见亮堂堂的天空、后墙上摇摆的杂草以及断裂的横梁。尽管院内凌乱、破败,但花坛内一棵百年古玉兰开得繁花似锦,百米之外就能看见一片耀眼的白霞。“不知道多少年岁了,我小时候就有磨盘那么粗了。”58岁的徐呈会介绍说,听村里的老人说,王氏祠堂是原先镇上大地主家的,院子里有一白一红两棵玉兰树,当年是从南方移植过来的,“早些年,那棵红的(玉兰树)被祸祸了,现在就剩下这一棵了”。

  记者走近一看,这棵古玉兰树冠距地面约有8米高,主干粗壮,成人的双手根本抱不过来。开花的只有树体南侧的两根主枝,北侧的树枝已经发黑、腐烂,清风吹过,雪白的玉兰花瓣和黑腐的树枝一并飘落。记者从五莲县林业局获悉,这棵玉兰树有120多年的树龄,在整个日照市也没有几棵。

  王氏家族曾房田俱足,富甲一方

  新中国成立前,叩官镇隶属诸城,那里流传一句话“马耳山前有三‘八’,丁八、王八和徐八”。据说,3人都是名门望族之后,王八只是王氏家族中的一员,而整个王氏家族人丁兴旺,房田俱足。“方圆百里,都是他们王家的,谁知道有多少地?数不清啊。”村里一位老人介绍。

  后来城市规划,这里被划归到日照五连,也就是现在叩官镇叩官村,现在的王氏祠堂不一定就是家族祠堂。“只知道王家有很多地、很多房,保留下来的不多,现存的这几间,我们就把它叫做‘王氏祠堂’了。”五莲县文物研究所文化科郑主任解释说。据了解,王家有自己的牌楼,绵延8里长的杨树林,良田百亩,是当时不可一世的大户人家。世事变迁,王家逐渐败落,迫于无奈,族中人举家外迁,而王家的远房亲戚也大多不回来。

  据了解,1995年,王氏祠堂所在地建过叩官中心小学,王氏祠堂被学校征用,后来小学搬迁,王氏祠堂也慢慢淡出世人的记忆。王家昔日的风华,经不起岁月的打磨,如今只剩下断壁残垣。徐呈会介绍,如今村里还有不少姓王的,但都不是王家的直系亲属,大多是王家繁盛时前来投靠的外乡人,与王家并没有直接的血缘关系。

  修缮经费需四五十万,盼您帮一把

  “我们会尽最大努力保护,但修缮王氏祠堂是一个过程,现在前期工作已经在做了。”郑主任介绍,他们早在5年前,就考虑过王氏祠堂的修缮问题,但苦于没有经费来源,所以一直未能动工,祠堂只能与日俱损。据了解,王氏祠堂在2010年前后,只是屋顶出现漏洞,当时预计的费用在8万元左右。如今,王氏祠堂大面积“开天窗”,房屋塌陷面积过半。保守估计,抢救性修复,仅房顶就要15万~20万元。

  另外,五莲博物馆办公室工作人员也表示,相关领导也前去视察过,修复报告也打过若干次,但一直没有得到回复。问题的关键不是技术,而是修缮经费。相关部门也曾想过联系王氏后人,让他们出一部分经费,但一直无果。郑主任表示,希望社会上的有识之士能够伸出援手,他们愿意成立专项小组,透明公开地管理经费,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修缮王氏祠堂。“目前正处在修复方案的设计阶段,什么时候能动工还不好说。”郑主任补充道,“找专家估算了下,修好的话,可能要花四五十万。”

  文/图 记者 陈平平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初审编辑:王晓亮

责任编辑:张艳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