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聊城人朱延禧:被明熹宗称赞为“讲官第一”

2016-05-28 16:12:13 来源: 聊城新闻网 作者: 于新贵

咱们都知道历史上的魏忠贤,是一个大奸臣,把持朝政多年,横行霸道,一些明哲保身的大臣都噤若寒蝉。谁敢跟老魏说个“不”字,那就立马拿下,轻者罢官,重者毙命。

咱聊城就有这么一位,与魏忠贤同朝为官。不管老魏多么飞扬跋扈,咱这位老乡就是不理会老魏那一套。结果,被老魏罢官,削职为民。

这位老乡是谁?朱延禧。列位,朱延禧可是聊城历史上的名人。在明清时代的东昌府,任、邓、朱、傅、耿是五大望族,其中的“朱”就是指朱延禧这个家族。

朱延禧,字允修。明末大臣。明朝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进士,即授为翰林院检讨,后升任礼部右侍郎。这礼部右侍郎,正三品,相当于今天的教育部副部长。不过,他还是皇帝的老师,被皇帝称为“讲官第一”。

给皇帝讲课,被称为“讲官第一”

朱延禧生卒年月,至今也没有官方资料。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朱延禧在乡试中中举,那时候,能中举也是不错了。君不见那范进中举之后,竟然一阵狂喜,疯了。因此,古代的读书人中举,不是一件简单事。朱延禧是一位有才的人,在中举第二年,就进士及第。

尽管身为大学士,且曾入内阁,但朱延禧在《明史》中却并无传,只在介绍同时代的其他人时,偶有提及。地方志中关于朱延禧的记载也不多,估计与朱延禧被削职为民有关。

乾隆《东昌府志·人物志》记载,“朱延禧,字允修,万历二十三年进士,由翰林检讨累迁礼部右侍郎,充日讲官。”朱延禧进士及第的万历二十三年为乙未年,这一科的状元,正是茌平人朱之蕃。朱延禧位列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这一科名人很多,如状元朱之蕃,大书法家米万钟。

朱延禧成为一名进士,初授翰林检讨,掌管着编修国史。有才的人在哪里都能发光,朱延禧逐渐升为礼部右侍郎,跻身于“部级干部”行列。还成为太子太师、建极殿大学士。

列位,这里有必要普及一下历史知识。给太子当老师,是有级别的,也相当于现在的职称。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等。这些官职虽然至高无上,但是没有什么实权。不过,朱延禧能当上“太子太师”,也不是一般人。

朱延禧充日讲官时,给皇帝讲《尚书》中的“可爱非君”章节,反复开陈,熹宗大悦,称赞朱延禧是“讲官第一”。明清两代的“日讲官”,主要职责是为皇帝敷陈经史、回答皇帝咨询。《尚书》“可爱非君”章,出自《尚书·虞书·大禹谟》。朱延禧讲解细致,道理清晰,因此深受明熹宗天启皇帝朱由校的赏识。

遭奸臣弹劾,被削职为民

据《明熹宗实录》记载,天启三年(1623年)正月,“命礼部右侍郎朱国祯升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礼部尚书顾秉谦以原官兼东阁大学士,礼部右侍郎朱延禧、南京礼部右侍郎魏广微,各升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同首辅向高等入阁办事”。

这次的升迁,在当时引起了政坛的很大骚动。首先四个人同时升大学士,“骤增四人,直房几不容坐”;其次,由于任命的顾秉谦、魏广微两人是魏忠贤的阉党,因此很多朝臣很不满意。后来,杨涟在弹劾魏忠贤时,说顾秉谦等人是魏忠贤的“门生宰相”,这让并不曾依附魏忠贤的朱延禧感到很耻辱。

后来,朱延禧因为修两朝实录以及陵工,按功受赏,升任“太子太师、建极殿大学士”。天启四年(1624年),顾秉谦升任首辅,阉党在朝廷中的势力日益变大。到了天启五年(1625年),杨涟上疏弹劾魏忠贤,反被阉党诬陷受贿,被打入大狱。受到牵连的还有左光斗、魏大中、周朝瑞、袁化中、顾大章等五人,与杨涟并称为“天启六君子”。你看看这杨涟弹劾阉党,反被打入了大狱,这皇帝不辨忠奸啊。

“天启六君子”中的周朝瑞是临清人,字思永,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进士。临清与东昌只有一箭之地。朱延禧身在内阁,念及周朝瑞、袁化中(今山东惠民县人)是老乡,因此“延禧语缇骑曰:‘好照管之,事终明白耳。’”但是,这些话很快就传到了阉党耳中。听朱延禧这么说,阉党自然对朱延禧深恶痛绝。

生性耿直的朱延禧得罪阉党的事情,还不止此一件。

据《先拨志始》记载,“内传阁票欲称逆贤为元臣,延禧不可,景新遂出疏参之,延禧引疾。”后来,崇祯年间,朱延禧曾上疏谈及此事。“一日内传奖忠贤,敕稿为‘宗臣’,臣(即朱延禧自称)改为‘亲臣’,持入不可,臣终不可易,遂自改为‘元臣’。”后来,宦官李永贞和魏忠贤见到朱延禧,李永贞拿出杜甫的诗集,对朱延禧说,“宗臣遗像肃清高,古人已用,今何不可?”朱延禧据理力争,“古人别有意,我朝惟天潢始称宗臣”。这次争论,阉党并没有占到上风,因此,魏忠贤“忿怒形于色”,决定让自己的爪牙弹劾朱延禧。

魏忠贤很快就找到了合适的人选,他让田景新上疏弹劾朱延禧。

据《明熹宗实录》记载的朱延禧的奏折来看,当时阉党弹劾朱延禧的理由大致有两点,一是与张凤翔结党,密谋入阁;另一件事就是救杨涟。

张凤翔是堂邑人,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进士,历任广平府推官,南京太常寺少卿,太常寺少卿,右佥都御史、巡抚保定等地,兵部左侍郎,兵部尚书,吏部左侍郎,工部尚书等职。明亡后归顺清朝,历任户部右侍郎、吏部左侍郎、工部尚书加太子太保。乾隆时编纂《贰臣传》,张凤翔被列其中。

当时言官弹劾朱延禧勾结张凤翔密谋入阁,实在是欲加之罪,正如朱延禧自辩时说,自己“入阁时凤翔方抚保定,外台巡抚不知有何权力能使臣大拜。无论臣素心澹泊,不善规进,即使热中,必借凤翔为援,恐亦远而不切于事矣”。

遭到弹劾后的朱延禧真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一不做二不休,朱延禧一气之下上疏请辞。意思是,俺不想与这些阉党同朝做官了,俺回家行了吧?

当时圣旨还对他褒奖慰留,称他“孤踪直气,几不为凶邪所容,举世见知”,劝他“揣摩风影之谈,岂足介意”,不同意他辞官。不过,这不过是阉党做做样子而已,其实,他们早就盼着朱延禧辞职了。

其后不久,铁了心辞职的朱延禧再次上疏请辞,这一次获准,当时圣旨说,“卿忠勤辅政,倚任方殷,乃连章控陈,情词恳切,难以强留,著驰驿去”。你看,这圣旨说的多么冠冕堂皇。

就这么着,朱延禧回到了生他养他的故乡,聊城。

性情朱阁老 撰了一副好对联

朱延禧回到聊城,栖隐故园,养花种竹,陶情怡性,不闻世事,大有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情调。

回到故乡,关于朱延禧的故事,民间也有流传。除了他出资修建位于东关的“海会禅院”之外,还有两则。

聊城城东北角上有一座庙宇,护国隆兴寺。这寺中有一位方丈,叫圣鉴和尚。这和尚能诗善画,精通音律,画的墨竹在当时很有名。圣鉴和尚的墨竹遗作至今聊城视为珍贵文物之一。朱延禧闲暇无事,总得找个人聊聊啊,圣鉴和尚是最好人选。朱延禧常找圣鉴和尚下棋看花,品茶闲叙。每次,朱延禧从古楼北的宅院里出来,径直来到北门,然后来到护国隆兴寺,安步当车,衣着朴素,行动迟缓,好像个教书先生。

有一年秋季一天,朱延禧穿了件土布长衫,拿把折扇,又出城游玩。他走到东关姚园子村头,只见路西一户人家,竹篱柴扉,几间草房。院子里摆满了菊花,盆栽畦种,满坑满谷正开得争奇斗艳。

朱延禧心想,这家主人又这么喜欢菊花,把小院打扮的如此有情调,绝非一般人,难道又是一个隐者,这样的知音,难得一遇。于是,朱延禧径直推开柴扉,走入院内,欣赏起了那些菊花。

正当朱延禧赏花兴致正浓时,草房中走出了主人。这家主人看到眼前这位陌生人,容貌不俗,正负手畦边,观赏菊花。忙笑着招呼,并邀请他屋里晤谈。

但见那主人,花白胡须,一副忠厚相。朱延禧就和他寒暄几句后,走到屋里坐下。主人斟茶相敬,朱延禧赞许他养的菊花品种繁富,真乃超俗,主人笑道:“我一生别无所好,只是爱菊,天天为菊花服役,与菊花为友,简直是把菊花当作我的性命了。”

当主人问及朱延禧尊姓大名时,朱延禧如实答复。这家主人才知道眼前这位正是他所钦佩的朱阁老,连说失敬,失敬。能让朱阁老到农家小院里,那也是一种荣幸啊。于是,主人请求朱延禧写副对联,也好做个纪念。

朱延禧不是小气人,让主人拿出纸笔,挥毫写下了“唯有菊花当性命”。可是,这上联一会而就,下联却一时难以应对了。踌躇之下,朱延禧问主人尊姓?答姓赵,他触动灵感,联想到元代书法大家赵孟頫号松雪,于是挥笔写道:“原来松雪是神仙”。

这家喜爱菊花的主人对这副对联拍手称好,连称:真是神来之笔!

明朝最后一个皇帝,崇祯即位后,铲除了魏忠贤阉党,想重新启用朱延禧到朝内做官,但已经习惯了乡里生活的朱延禧坚辞不受。后来,病逝于故里。皇帝念及朱延禧的功劳,谥号“文恭”。他著有《畸斋诗文集》十五卷,行于世。(聊城新闻网)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system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