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西海岸新区获批两周年 GDP超省内6地级市

2016-06-03 07:36:00 来源: 青岛早报 作者:

  

  

  原标题:获批两周年 西海岸

  今天是青岛西海岸新区获批两周年的日子。两年,730天,17520个小时,青岛西海岸新区肩负承接国家战略的使命,用令人目不暇接的创新之举,凝聚起一个又一个新活力,缔造了一个又一个新传奇,向世人展示了一次完美蜕变。西海岸新区,正在山东半岛辽阔的蓝海上,乘风破浪,扬帆领航。日前,记者从西海岸新区获批两周年新闻媒体座谈会上获悉,新区连续两年在全市科学发展考核中居十区市第一,GDP和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超过省内6个地级市,实际到账外资和外贸进出口全省青岛第一、烟台第二、黄岛第三;在全国17个国家级新区中保持了第三名的位置。

  GDP超省内6个地级市

  “新区有了活力,充满了活力,展现了活力。新区连续两年在全市科学发展考核中居十区市第一,GDP和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超过省内6个地级市,实际到账外资和外贸进出口全省青岛第一、烟台第二、黄岛第三;在全国17个国家级新区中保持了第三名的位置。”在5月30日召开的西海岸新区获批两周年新闻媒体座谈会上,市委常委、西海岸新区工委书记、黄岛区委书记王建祥介绍了西海岸新区获批两年来的发展情况,并从7个方面详细阐述了“活力新区”是怎样产生和形成的。

  “学习产生活力。”王建祥说,根据国务院的批复和国家发改委印发的总体方案通知,新区干部积极展开了学习研究,确定了新区的战略意义、总体思路、发展愿景、发展目标、空间布局、六大举措和“南学浦东、北学滨海”的学习标杆,通过学习,不断增强进取意识、竞争意识,进而产生无形的活力。

  “压力产生活力,新区获批后,面临着政治压力、发展压力、安全压力、干部压力、土地压力‘五大压力’,我们把压力变成了动力,把动力变成了活力。”王建祥强调,创新产生活力,新区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能导向”,把先行先试作为最大动力,围绕权责边界清晰化、营商环境便利化、融资渠道多元化、社会治理现代化,自主推进35项重大改革,争取国家、省政策试点27项,在很多领域创出了新路子、新模式,增强了新活力。

  王建祥表示,开放产生活力。开放是新区的优势所在、活力所在,新区通过“一带一路”提升开放高度、国际园区拓展开放深度、国际大港延伸开放广度,不断以改革促进开放,以开放倒逼改革,改革带来了最大红利,开放释放了巨大活力。

  特色产生活力。新区重点打造了特色产业、特色小镇、特色品牌、特色文化“四张名片”,彰显了新区的独特魅力和活力。

  项目产生活力。两年来,新区引进建设了1000多个产业项目,做到了“天天有项目”,今年要重点抓好“双30”项目,为新区增添新的活力。

  党建产生活力。通过群众路线教育等活动,干部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不仅工作上加了油,而且精神上补了钙,激情干事、担当干事、为民干事的热情迸发,精神能量转化成了活力。

  百亿级大项目争相崛起

  记者从西海岸新区获悉,新区2015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600亿元、增长12%,总量列16个国家级新区前三强、超过省内6个地级市;公共预算财政收入198亿元、增长12%,总量超过省内6个地级市;实际到账外资17.4亿美元,外贸进出口216亿美元,均超过省内14个地级市;固定资产投资1675亿元、增长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0亿元、增长11.5%。

  深入开展 “项目建设落实年”活动,涉及总投资8000多亿元的产业项目473个,其中签约项目243个、开工144个、竣工投产86个,中铁·青岛世界博览城等过百亿元大项目30个,做到了“天天有项目”。总投资3000多亿元的200多个蓝色经济产业项目顺利推进,中船重工海洋装备研究院、冷链物流等项目开工。总投资500多亿元的100余个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加快建设,南水北调一期工程全线竣工,开通BRT新区快线,轨道交通13号线、地铁1号线加快建设,青连铁路开工建设、青岛西站成功升级。集中推进50余个高端教育、医疗、养老项目,中德双元工程学院、慧康医院、国际健康养老等项目落户、开工或投入运营。

  以十大功能区为新区建设发展的主力军,集中推进200平方公里启动区建设,整理土地16平方公里,50平方公里土地完成基础设施配套,新引进建设项目数量占全区总量的70%以上。董家口经济区引进百亿级、十亿级项目10余个,港口吞吐能力突破1亿吨。中德生态园空客直升机、塔塔优客、中欧基因工程等高端项目落户,加快规划建设中韩贸易合作区、中巴产业园,被誉为国际生态合作园区的典范。灵山湾文化区依托万达东方影都、惠普大数据等百亿级龙头项目,打造“影视+科技”产业集群发展双引擎。凤凰岛旅游度假区成功创建首批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成功举办富有特色、富有创意、富有魅力的海上啤酒节。海洋高新区规划建设青岛中央活力区和海洋产业区,东亚海洋合作平台的永久性会址落户。前湾保税港区、现代农业示范区、西客站商务区等加快发展。

  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着力提升“三大品质”,让发展的质量更好、效益更高、结构更优。

  加快构建“616”现代产业体系,改造提升航运物流、船舶海工、家电电子等六大支柱产业,培育壮大海洋生物、通用航空等十大新兴产业,做优做精影视文化、军民融合等六大特色产业。服务业增加值比重首次超过第二产业。深入实施“海洋+”行动,实现海洋经济增加值670亿元;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4.9亿吨,集装箱吞吐量1730万标箱。六大支柱产业产值占规模工业总产值的66%,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比重达到20%,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重达到43%,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增长21%和58%,获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区和智慧城市试点。

  全省首家跨境电商产业园建成运营。集聚文化企业3000余家,预计实现主营收入近900亿元、占全市的37.5%。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800多万人次,实现旅游业总收入150亿元。蓝莓、绿茶、食用菌等特色农产品规模、品质不断提升,带动广大农民就业致富。

  提升城市品质,高水平推进12个特色小镇建设,国企投资7.4亿元,撬动社会投资110亿元。围绕“碧海蓝天、绿水青山、蓝色港湾”三大目标,加快建设国家级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万元GDP能耗下降3.8%,新建改建节能建筑600万立方米,新增造林面积3.2万亩、城区绿化面积72万平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46.7%,空气PM2.5年均浓度下降15%,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完成率连续五年居全市首位;开展蓝色海湾整治行动,沿滨海一线规划建设青岛蓝色海湾,打造文化大道、旅游大道、生态大道。

  高标准实施12件60项政府实事,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73%。新建、改扩建学校、幼儿园29所,8所学校建成投入使用。实现行政村体育设施建设全覆盖,建成了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新增城乡就业7.1万人,扶持创业6000余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5%。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万元,增长11%。在全省率先实现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三险合一”,参保居民80万人。村居改造回迁速度明显加快,90个已启动改造的村居中年底前回迁52个,创历史新高。

  数字看“成长”

  197.7亿

  公共财政收入持续增加

  2014年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收入 175.3亿元,2015年实现197.7亿元

  17万

  市场主体翻番增长

  新区获批前有6万多户,现在总数达到17万户

  2600亿

  GDP稳步增长

  2014年完成GDP2470亿元,2015年完成GDP2600亿元

  17.4亿

  外资到账逐步提升

  2014年到账外资16.6亿美元,2015年到账外资17.4亿美元

  185家

  金融机构蜂拥而至

  金融机构由121家增加到185家,各类金融机构对新区授信700多亿元

初审编辑:王晓亮

责任编辑:刘美显

推荐阅读
  • 山东9市助力“西湖蓝” 将参与G20峰会空气保障

    11.jpg

    6月1日上午,省环保厅召开新闻通报会,公布了《2015年山东省环境状况公报》。据介绍,2015年全省PM2.5、PM10、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平均浓度比2013年分别改善22.4%、18.1%,36.6%和14.6%,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考核目标。记者从会上获悉,济南等省内9市将参与G20峰会空...[详细]

    06-02 10-06济南日报
  • 山东60万余人参加夏季高考 看看招生政策有哪些变化?

    11.jpg

    今年我省共有70.98万人报名参加高考,比去年增长约0.7%。其中,春季高考报名10.79万人,夏季高考报名60.19万人,已被单考单招、保送录取43593人。 [详细]

    06-02 07-06大众日报
  • 开价八百块,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知名专家号齐涨!

    11.jpg

    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调整专家号的价格,知名专家的诊察费分为200、300元不等,其中该中心两位知名专家的专家号一次是800元。此次价格调整让来医院咨询的一些患者家属感觉有压力。据挂号处的工作人员表示,知名专家号每周只有半天,其他时间看知名专家门诊,专家号的价格对...[详细]

    06-02 09-06生活日报
  • 二胎放开催火赴泰国生定制宝宝 专家表示不靠谱

    11.jpg

    “儿子要像爱因斯坦一样聪明,女儿要像赫本一样美丽!”以往这只是家长们美好的愿望,而近些年,一种声称能够根据个人意愿,选择新生儿性别、胎数,甚至单双眼皮、智商的“科技”进入了家长们的视野,国内也出现了一些运作中介。目前,类似行为不被我国法律所允许,且背后隐...[详细]

    06-02 11-06齐鲁壹点
  • 2015年第三轮巡视整改:高校评职称透明 县区“编外”全分流

    2015年第三轮巡视中,省委巡视组对山东黄金集团、山东师范大学、济南市历下区等49个省直部门单位、省管企业、高等院校和县(市、区)进行专项巡视,并反馈了巡视意见。近日,这些单位进行问题整改后向社会公布整改情况。记者梳理发现,省管企业多存在领导干部违规兼...[详细]

    06-02 16-06山东商报
  • 山东5687万亩小麦“开镰” 收获期提早3-4天

    6月2日上午,在嘉祥县纸坊镇梁山村,收割机在进行小麦收割。据悉,受后期温度影响,今年全省小麦比去年成熟提前3到4天,6月10日前后机收将进入高峰期,6月19日左右麦收基本结束。[详细]

    06-03 07-06大众日报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