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寿光洛城高淮村大棚垃圾加工车间 垃圾变身营养土

2016-07-21 06:54:24 来源: 寿光日报 作者:

  为了探寻大棚垃圾变废为宝的过程,7月18日,记者来到洛城街道高淮村村民苏勇的大棚垃圾加工车间。

1437640164463081

  现场,两名工人正在往粉碎机里填拔园后的五彩椒秸秆,“这是大棚垃圾变废为宝的第一步。”苏勇介绍。为了更清晰地让记者了解大棚垃圾变成“营养土”的全过程,苏勇给我们做了讲解。

  大棚垃圾一般是茄子、彩椒、西红柿拔园后的废弃秸秆,运来后,要经过粉碎机,打成2厘米大小的秸秆颗粒,然后进入生物处理阶段,这个阶段是为了分解植物秸秆里的纤维素,之后脱水、发酵,发酵阶段是“营养土”制造周期最长的环节,一般要10天至半月时间。发酵之后的秸秆颗粒经过精磨后便成了成品,被运往育苗场做育苗基质。

  说来很简单,可真正操作起来需要经过一次次的试验和摸索。记者注意到,苏勇的大棚垃圾处理车间同样也是机械制造车间,这里钢材、切割机、电焊机等一应俱全,“这些设备全是我们根据需要改装的,一次次的试验才成功的,让机器效率最高,加工的速度才能最快。”据了解,这个不起眼的垃圾处理车间,苏勇已经投入了近50万元。

  单纯从工艺上讲,大棚垃圾变成“营养土”的过程不是个大问题,可苏勇也面临成本高的难题,“大棚垃圾虽然价格低,但是老百姓没有收益就不会主动往车间送,我们出车、出力,这个费用很高。”苏勇介绍,“10方垃圾出1方营养土,除去油钱、人力,剩不下钱。”

  虽然许多类似的大棚垃圾加工车间面临着这样的问题,但它毕竟给我市大棚垃圾处理提供了一个新方式。洛城街道分管农业的尹国美主任介绍,洛城大棚种植户较多,7、8月份正是大棚拔园时期,新一轮大棚种植正在酝酿的同时,大棚垃圾处理成了难题,这个路子既能解决大棚垃圾无处存放的问题,还能将垃圾变废为宝,可谓一举两得。

  苏勇介绍,像他这样一个车间,现在满负荷运转,一天就能消化10个大棚的秸秆,一年下来可加工1万吨大棚垃圾,也就是,整个洛城街道,需要4个这样的加工车间就能将大棚垃圾全部消化掉。

  记者注意到,在大棚垃圾变身营养土的过程中,还产生营养液,这是大棚冲施的好肥料,“用上营养土和营养液,好处很多,不仅苗子根系发达,而且土壤板结的问题也得到解决。”苏勇介绍。

初审编辑:王晓亮

责任编辑:张艳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