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多年前开凿胶莱运河 史上称为运粮河(图)

2016-07-27 07:39:41 来源: 青岛早报 作者:

  青岛运河

  胶莱河,连接黄海的胶州湾和渤海的莱州湾,在700多年前的元代,胶莱河被开发成为一条内陆运河,担负着南粮北运的历史使命。如今,这条运河作为交通运输作用的功能已褪去光环,多数河段被保护开发,转换为承担泄洪、农业灌溉和旅游观光等作用。但它作为文化遗址,被考古人员数次探寻,特别是发现了沿河保留下来的众多古石桥和人工堆积的“文化层”,见证了这条运河曾经为青岛海上丝绸之路作出的贡献。记者从胶州市博物馆了解到,目前正在修建的大沽河博物馆内,关于青岛内陆运河的众多文物将首次与市民见面,让更多人了解过去这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从2012年开始,青岛市将大沽河治理列为“1号工程”,全面启动实施防洪安全、水源开发、道路交通等“七大工程”,成为青岛治河史上规模最大、周期最长、档次最高的工程。至此,这条与城市未来息息相关的“母亲河”迈上了重生的征程。目前,大沽河治理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已经初显,基本形成了“北果南菜”的农业总体发展格局,流域建设成了“集农业生产、科技示范、生态观光旅游”为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聚集带。

  胶莱河历史上称为“运粮河”

  “顺着大沽河胶州湾入海口逆流而上,一直向北行走约两公里,河道出现了三岔口,向右的河道为大沽河,向左的河道就是古胶莱河。”胶州市博物馆馆长王磊不知多少次徒步沿胶莱河走过,他负责的大沽河博物馆建设中,就需要收集和整理很多胶莱运河沿岸出土的文物以及相关史料。因此,王磊对这条在元代就开凿好、连接胶州湾和莱州湾的内陆运河,有着特殊的情感。他对古河道上现在的情况和700多年前那段辉煌历史也已熟记于心。

  “有了胶莱运河的连接,元代从南方往北方的运粮之路能省下500多公里海路,关键是走内陆运河比走海路更安全。”王磊告诉青岛早报记者,南方的粮食等物品通过海运北上到胶州湾附近后,若不走胶莱运河,则需要绕过山东半岛才能到达渤海的莱州湾,全程大约600多公里,别小看这600多公里,因为海上洋流、风等变化复杂,加上当时航海技术不发达,绕一圈会增加很多危险。

  5月初,胶莱河沿岸已经是一片绿色,蔬菜长得特别水灵。青岛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林玉海给记者介绍了胶莱运河的历史,古胶莱运河南起黄海灵山海口,北到渤海三山岛,流经原胶南、胶州、平度、高密、昌邑和莱州等地,全长130多公里,南北贯穿山东半岛。胶莱运河自平度姚家村东的分水岭南北分流,南流和大沽河交汇,从胶州的麻湾口流入胶州湾,这一段称为南胶莱河,长约30公里;北流由掖县海仓口入莱州湾,为北胶莱河,长100余公里。 “胶莱运河开创于元世祖至元中期,历史上又称运粮河。自元朝开凿以来,胶莱运河经历了一段曲折的历史,其中有兴盛的时期,也有被冷落的年代。”林玉海介绍,后因北方河段水量不够,黄河经常泛滥、改道,泥沙淤积等原因,导致了胶莱河道运输能力逐渐减退,加上明清两代对京杭大运河疏通并开发,也导致了胶莱运河受冷落,转入衰败。

  130公里河道留下10座古桥

  “在胶莱河青岛范围内相继发现的三成桥、五龙桥、店子桥、闸子集桥、河南村桥等10座古桥,如今都已成为省文物保护单位。”王磊说,文物普查时他们发现的这些古石板桥,最后全被省文物专家确认为明代修建,对研究历史上胶莱运河的作用以及沿河两岸的历史文化有重要价值。

  青岛早报记者和考古队员一起沿河调查时,也听到了一些对于石桥的传说。相传明代时期,有一云游的崂山道士带着徒弟李基经过此处时发现河水绵延不断,为方便当地百姓,他们经多次“化缘”筹措资金在此建桥,其中一座32孔长桥竣工后,石桥上还雕刻上棋盘供人玩耍,师徒定名此桥为“五龙桥”,其名称一直延用至今。

  胶州市博物馆文物工作人员介绍,这些石板桥都非常坚固,虽然几百年来常年受河水冲刷,但这些石桥仍然没有受到太大的损坏。除此之外,他们还在河道内发现了大量的水利工程设施和重要文化遗迹,还有古河道、堤坝、码头、船闸、桥梁、碑刻和一些附属建筑。胶莱河的现存主河道平均宽约50米,两岸河堤距河床高近10米,夯土层清晰。在沿河普查中,考古人员还发现数百件文物,许多文物都与元代修建内陆运河有一定联系,说明了当时内河水路交通运输航道已经十分成熟。

  小麻湾河口曾经商铺云集

  “小麻湾河口,位于大沽河下游,胶州市小麻湾村以南,历史悠久,元代时开凿胶莱运河后,这个河口就像一个枢纽,成为南粮北调的必经地之一。”从小生活在这条河畔的胶州市民陈竞雄,在进行了深入调查后写下了一篇文章,文中这样写道:元代打通胶莱运河后,接着又在胶莱运河沿线挖了许多支流,支流的水排到胶莱运河里,以提高河道的水位,这样可以让船只畅通无阻。河上的运输兴盛起来,位于枢纽之地的小麻湾河口也便日渐繁荣起来,最受益的还是周边的村民。

  “在一段时期内,小麻湾河口像个中转站,海运船上的货物到这里转到内河船上或直接转为陆运,搬运、小宗贸易、给船补给等行业最多。”陈竞雄介绍,小麻湾河口一直到清末时期还曾经是一个客运、货运和渔业集散地,来往的船舶很多,运输货物的木轮车和马队来往不断,加上前来贸易的人群,汇成了一派繁荣的景象。

  陈竞雄听当地的老人回忆说,清末民初时,小麻湾借助运河的优势,在小麻湾河口与青岛之间,经营起了客运船只。当时有两艘客船,一张船票最低两分钱,生意十分红火。除了客运船只外,最为热闹的就是渔船,每到春天,渔船云集,鱼虾多得卖不出去,大多数渔民便将船开进小麻湾河口销售。这一繁荣的景象一直持续到抗战时期才慢慢消退。今天的小麻湾河口虽然已是旧貌难寻,但留给人们的记忆仍然会传承下去。小麻湾曾经的兴盛,也从一个侧面印证了胶州湾曾是东方海上丝绸之路北线辉煌的缩影。

初审编辑:王晓亮

责任编辑:刘美显

推荐阅读
  • 山东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 推动科技创新走在前列

    11.jpg

    全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科技创新的重大决策部署,紧密结合我省实际,进一步明确推进科技创新的思路和举措,深入动员各方面力量,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推动我省科技创新走在前列。 [详细]

    07-27 07-07新锐大众
  • 别拿高温不当灾 高温在山东8市至少已致6人死亡

    11.jpg

    连日的高温烧烤着山东,省内各大医院接诊的中暑患者也明显增多。据齐鲁晚报多地记者的不完全统计,仅23日至26日四天,在济南、青岛、济宁、泰安、聊城、临沂、东营和枣庄8个城市,至少已经有126人因中暑较为严重送医治疗。这其中,有不少人因症状严重,体温达到42℃左右,...[详细]

    07-27 07-07齐鲁晚报
  • 济南楼市太火爆 开发商跑步追行情拿地仨月就面市

    11.jpg

    在诸多利好政策刺激下,济南楼市迎来空前的火爆行情。火线拿地的房企争相破土动工,谋求早日开售。高新区一项目3月底才拍到土地,三个月的时间就建成样板区,即将面市,有望9月开售。此类火速开盘的新项目不在少数,房企为了赶行情,巴不得今天拍了地明天就卖房。 [详细]

    07-27 07-07生活日报
  • 管饭+上课,贵的班近6000!济南暑托班价格“上天”

    11.jpg

    一到暑假,平时作为小饭桌或培训机构存在的场所都共同变身为托管班,以教学为主的培训机构也负责孩子饮食,以就餐为主的小饭桌也越来越多地附加教学甚至夏令营的项目,收费增多,较之往年价格也是年年涨。[详细]

    07-27 07-07齐鲁晚报
  • 裸捐老人再出手 攒够万元捐给33名春蕾女童

    5年前,每月退休金1556元的周宝存,每天到菜市场向菜贩要冬瓜皮、白菜帮子回家做菜,省吃俭用攒下1万元钱资助贫困大学生,在青岛早报多次报道了他的故事后,周宝存被人称为“裸捐老人”。[详细]

    07-27 07-07青岛早报
  • 东亚港口联盟在青岛西海岸成立 达成黄岛共识

    7月26日,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黄岛论坛在青岛西海岸新区盛大开幕,作为论坛板块之一的东亚港口联盟大会如期举行,来自中国、韩国、马来西亚等10多个海上丝绸之路国家和地区的港口航运企业高管、专家学者等50余位嘉宾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港口建设、交流与合作。[详细]

    07-27 07-07青岛新闻网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