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中打造国内知名、全省一流的品质之区

2017-01-22 11:39:02 来源: 济南日报 作者: 王立冰

  本报记者 王立冰 通讯员 朱振

过去的五年,是市中区解放思想、应对挑战,抢抓机遇、攻坚克难的五年。五年来,春华秋实,硕果累累。未来五年,市中区将在全市“打造四个中心、建设现代泉城”中走在前列、争当排头兵。这是市中区旗帜鲜明落实市委要求的具体实践,也是未来坚定前行的正确方向。

“走在前列、争当排头兵”,市中区将坚定不移地服从服务全市战略布局,着眼全面提升整体发展水平,突出重点形成鲜明发展特色,把握关键开辟更高发展阶段,实现错位发展、协同发展;“走在前列、争当排头兵”,市中区将对标全市发展新要求,紧跟全市发展新节奏,举全区之力推进旧改棚改(征收拆迁)、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等重点

工作,全力以赴治霾、治堵、扶贫,推动各项工作创佳

绩、争一流;“走在前列、争当排头兵”,市中区将

以“不畏艰难、勇立潮头”的斗志去作为,以“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标准去担当,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

头去攻关。

过去的五年,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全域统筹一体发展,城乡面貌焕然一新,社会建设繁荣向上,党的建设从严从实。

在时间的坐标中,五年一弹指。过去的五年,市中区的发展令人振奋、催人奋进。

过去的五年,经济总量明显提升。市中区生产总值迈上800亿元台阶,预计2016年完成815亿元,年均增长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90亿元大关,2016年完成91.7亿元。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三次产业比重优化为0.45:16.34:83.21。改革创新深入推进。市中区改制成立市中控股有限公司、区经济开发投资中心,政府主导建设了济南国际创新设计产业园、市中区济南大学创业学院等一批创新平台。

过去的五年,是全域统筹一体发展的五年。市中区北部核心区更新提升。老商埠保护开发取得历史性突破,主题街区即将开街。中部拓展区拉开框架。兴隆、南北康等11个旧村基本完成改造,文庄、小岭、山凹、魏家、阳光舜城片区等基本完成拆迁,二环南路快速路实现通车,兴隆泛旅游综合体、南北康片区等6大单体投资过百亿、建筑体量300万平方米以上的重点片区加快建设。南部生态区绿色发展。玉符河综合治理工程基本完成,石崮等一批都市现代农业园区改造提升,新建红符路等道路,打造仁里等17个美丽乡村示范村,9个贫困村因地制宜发展产业项目,所有贫困户实现脱贫,实现了生态与富民的有机融合。

过去的五年,是城乡面貌焕然一新的五年。市容市貌进一步提升。市中区累计投入6.51亿元,道路街区、铁路沿线、开放式小区、城乡接合部等区域整治效果明显。城市管理进一步提升。市中区管理重心实现下移,城乡环卫一体化深入实施,构建了责任清晰、联动高效、齐抓共管的“大城管”体系。生态环境进一步提升。全区森林覆盖率、绿化覆盖率、绿地率分别达到49.9%、44.1%、42.8%,均位居全市第一。

过去的五年,是社会建设繁荣向上的五年。民计民生持续改善。五年来,市中区民生领域累计投入达到127亿元,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突破4.7万元和1.7万元,城市低保标准提高到每月580元,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每年4165元,义务教育“三免一送”等16项惠民政策深入实施,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市中区新建学校8所、增加班数270个,学校集团化覆盖率达到85%,所有学校全部达到省级办学标准。社会治理创新突破。市中区群众工作专项经费覆盖所有村居,城市社区办公用房均达到300平方米以上标准,建成全市首家社会组织创新园,孵化社会组织54家。

过去的五年,是党的建设从严从实的五年。作风建设形成常态。市中区先后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各级党员领导干部接受了锻炼、经受了考验、增强了党性,党风政风行风民风为之一新。基层基础持续巩固。“核心引领、多元共治”区域化党建工作走在全市前列,“两新”组织党建向商务楼宇、产业园区等6大领域延伸,累计选派123名“第一书记”帮扶34个贫困村、难点村、薄弱村,机关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取得实效,党员“清源提质”工程取得突破,基层党建工作实现新提升。干部队伍担当尽责。树立“实在、实干、实绩”的选人用人导向,干部考核评价体系更加完善。政治生态风清气正。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强化权力制约监督,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严厉查处个别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努力营造了清正清明的发展环境。

未来五年,市中区将突出发展、民生两大主题,统筹推进北、中、南三大空间布局,大力实施“人才、产业、科技、文化”四大强区战略,努力建成国内知名、全省一流的品质之区。

何为国内知名、全省一流的品质之区?“国内知名、全省一流”重在凸显发展标杆和工作要求,“知名”即培养市中元素、打造市中品牌,提高市中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一流”即各项工作敢为人先、勇攀高峰、誓争第一。“品质之区”重在凸显发展目的和评判标准,是应对挑战、彰显特色、错位发展的内在需求和必然选择,必将成为市中未来发展的核心特征和鲜亮名片。

●发展品质更好——

贯彻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在新常态中寻找机遇,在有限空间内挖掘潜力,在现有条件下优化路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争取更好更快发展,提前实现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21年,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9%左右,综合实力在全省各县(市)区中名列前茅,将市中区打造成为历史文脉与现代时尚交相辉映、经济发达与百姓富裕相得益彰、产业发展与城市建设互动并进的现代化城区。

●服务品质更优——

坚持服务高标准、保障精细化,突出主动服务、用心服务、高效服务,全力做好为人民群众、为辖区企业、为驻区单位、为基层社区的服务工作,着力提升民生服务效率、政务服务能力和属地服务水平,为工作生活在市中的社会各界人士创造优质便利条件,将市中区打造成为全市、全省综合服务的引领区、示范区、标志区。

●环境品质更美——

强化“环境重于政策”的理念,推动人与自然、生活空间与生态空间、魅力都市与自然风貌协调融合,打造优美怡人的生态环境和整洁舒适的人居环境,建设“城在林中、路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的山水园林都市。到2021年,城乡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城市管理更加精细,城市承载能力显著提高;空气、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森林覆盖率、绿化覆盖率保持全市领先,将市中区打造成为洁净宜居城区。

●民生品质更实——

遵循“民生优先、幸福为先”的工作导向,视为民利民为己任,以造福群众为目的,加强以保障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切实做到民有所想我有所谋、民有所盼我有所应、民有所求我有所为。到2021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步缩小,群众生活更加殷实,公共服务更加均衡,社会保障和就业水平进一步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将市中区打造成为人文气息浓郁、社会事业发达、群众安居乐业的品质城区。

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形势,如何稳增长、促转型,保持经济社会发展走在全市前列?面对日益激烈的区域竞争,如何错位发展、协同发展,加快老城改造提升和新区建设步伐,吸引集聚高端产业?面对多发易发的社会矛盾,如何做好群众工作,创新社会治理,维护社会稳定?

市中区在新年伊始给出了答案。紧紧咬住“建设国内知名、全省一流的品质之区”的目标定位,牢牢盯住在全市“打造四个中心、建设现代泉城”中走在前列、争当排头兵的中心任务,市中区将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去攻坚克难,全面实施四大战略。

●人才强区战略——

市中区将牢牢抓住人才这个关键要素,以识才的慧眼、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营造人才加速集聚和引领发展的良好态势,着力构筑人才生态良好、管理科学高效、集聚效应明显的区域人才高地,充分发挥各类人才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主力军”作用。

●产业强区战略——

市中区将牢牢抓住产业这个第一支撑,把培育发展产业作为稳增长、调结构的最强发力点,高起点搭建产业发展大平台,高标准谋划布局大项目,高质量引进落地大企业,推动产业向高端化、专业化、集群化方向转变,加快形成“高端引领、多产支撑、特色突出”的产业发展新格局,不断提升经济发展的牵引力。

●科技强区战略——

市中区将牢牢抓住科技这个不竭动力,坚持走科技引领之路,在科技资源整合、重点企业培育、科技成果转化上下功夫,打造一批在全市、全省有影响力的科技型、创新型产业园区,聚集一批科研机构和骨干企业,建成一批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创新创业载体,促进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各类主体协同创新,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发展。

●文化强区战略——

市中区将牢牢抓住文化这个城市灵魂,以城市承载文化底蕴,以文化丰富城市内涵,坚持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两手抓”,突出文化繁荣和文化管理“两结合”,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两到位”,努力打造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特色鲜明的文化影响力和竞争力。

“七大看点”

聚焦今后五年

品质市中

三产并举、高端引领,增创产业发展新优势。

更加充分发挥“三二一”产业结构优势,打造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新兴工业和现代高效农业充分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推动区域经济在更高水平上实现新的转型跨越。

产城融合、精明增长,构筑城乡一体新格局。

市中区将进一步做优北部、做强中部、做美南部,构建老城、新区、农村梯次分布、有效衔接的一体化发展格局。

创新驱动、人才支撑,打造科技创新新高地。

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发挥人才优势的引领型发展。

重点难点、先行先试,释放区域发展新红利。

坚持以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推进改革、扩大开放,鼓励大胆探索,注重精准施策,谋求更加务实的改革效应,构建更高层次的开放格局。

建管同步、宜居宜人,铸就城市发展新品质。

以绿色、智慧、便捷、人文为目标,全面提升规划、设计、建设、管理水平,让市中之美美在环境宜居、美在生活宜人、美在城市有序。

共建共享、优质均衡,建设幸福美好新家园。

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适应全面小康的新要求,顺应民生内涵的新变化,回应基层群众的新期盼,让群众的幸福有“质感”,让市中的发展有“温度”。

团结统一、和谐有序,凝聚推动发展正能量。

统筹推进党内民主、文化建设、法治建设等工作,努力汇聚各方力量、提升文化软实力、营造尊法守法良好环境。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system

推荐阅读
  • 山东师范毕业生偏爱省内就业,去年菏泽招聘教师最多

    11.jpg

    近两年,省委省政府下大力气解决大班额问题,新建学校,增加教职工,这对师范类高校毕业生来说是个重大利好。报告显示,2016年通过山东省教师招聘考试共招录教师26390人,较2015年的18570人增加7820人,上升42.11%。其中菏泽、济宁、临沂招聘人数位居前三位。 [详细]

    01-22 07-01新锐大众
  • 这个春节怎么玩?济南官方春节贺年攻略在此!

    11.jpg

    鸡年春节来临之际,济南市旅游发展委员会组织各区县旅游部门和企业推出春节贺年旅游攻略,从农历小年到元宵节,80余项贺年旅游活动异彩纷呈,祈福、民俗、亲子、滑雪、温泉、购物、文艺、美食……为市民、游客展现年味儿十足的济南。 [详细]

    01-22 07-01齐鲁晚报
  • 槐荫区教室装净化器!看看未来5年济南各区县民生礼包

    11.jpg

    21日,历下、槐荫、长清、济阳、商河和平阴等区县党代会开幕。记者获悉,这些区县在未来的5年内,将送出多项重大民生礼包,这些民生礼包也将更有含金量。 [详细]

    01-22 09-01齐鲁晚报
  • 聊城至济南仅需27分钟!郑济高铁河南段已开工

    11.jpg

    21日,记者从山东省发改委获悉,备受关注的郑济高铁山东段南北线之争基本告一段落,中国铁路总公司支持走南线。根据线路图显示,郑济高铁经过长清接入济南西站,分为北、中、南三个方案。[详细]

    01-22 08-01生活日报
  • 打酥锅,老济南的年味

    酥菜是济南人过年要做的传统菜,人人爱吃,家家都做。酥菜不仅要酥烂,还要酸甜咸适口,三种味道都要有,又不能抢味,特别是不能太咸。每次做好酥菜,都要分送给家人品尝,因为酥菜里有家的味道,有年的味道。[详细]

    01-22 11-01齐鲁晚报
  • 私自开挖山体!济南中海别墅区13处违建被强制拆除

    拉起五六米高、上百米长的围墙,在里面偷偷施工,开挖山体,试图建设比别墅本身还要大上数倍的违建。20日,济南市市中区城管执法局联合七贤街道办事处等,对中海别墅区违建进行了强制拆除。[详细]

    01-22 10-01齐鲁晚报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