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姐妹理发店“重生”之后

2017-10-21 12:48:00 来源: 舜网-济南时报 作者: 梅寒

  理发老物件本版照片均由首席记者王锋 摄

  80多岁老顾客在新店内理发

  四姐妹在老店内(资料照片)

  18日上午10点,在二七新村中街上的阳光美业理发店里,一名中年女性突然边摆手边跑出理发店。64岁的袭普兰紧追出来,手里攥着15元钱。“用不了这么多!”袭普兰喊着,但那人已经跑得没了影。那人离开前说了一句话:“都是30年的老顾客了,别找了。”

  其实这家阳光美业理发店一共也就开了十五六年,所谓的“30年老顾客”指的是50米之隔原梁南理发店的老顾客。今年7月,原梁南理发店在“拆违拆临”中被拆除,袭普兰、宴吉莲、李玉芹和刘素华“四姐妹”搬离了37年的老店,与阳光美业理发店合用一家店面,老顾客们也随之而来。

  截至目前,四姐妹理发店已经“重生”100多天了。

  感谢年轻老板的收留

  如今,在阳光美业理发店的透明玻璃门上,一张醒目的蓝色贴纸上标有“原梁南理发店”的字样。18日上午,先后有七八个老顾客找来,但袭普兰还是不禁喃喃,“老顾客们可能还不知道咱们搬到这了。”她是向坐着的宴吉莲和李玉芹说的,以前在老店,她们一天都闲不着,搬家后客源则减少了近一半。

  倒不是说在乎这部分收入,袭普兰她们是怕老顾客找不到店了失落。毕竟曾经经营37年的老店主要服务对象都是二三十年的老顾客,她们的老式刮胡刀、老旧剃头推子以及四把200多斤重的老式理发椅是特色,也是回忆。

  18日上午,一名80多岁、头发全白的老人找了过来,进门就熟络地跟袭普兰她们打招呼,然后径直走向那把200多斤重的理发椅。“老顾客就认这把椅子”,袭普兰笑呵呵地说,“这可是我们的镇店之宝。”搬家后的新店里只放了原先四把中的一把,因为场地有限了,她们是跟阳光美业理发店的老板合用的一家店面,自然不能像原先上世纪80年代布置风格的老店那样全都铺排开。

  “(老)店拆了以后,我到处找新地儿,偶然路过这,随口问了老板一句,要一起开店吗,没想到老板很爽快就答应了。”李玉芹哈哈大笑起来,她觉得这都是缘分。如今的阳光美业理发店一半是原先老板的新潮理发区,针对的是年轻顾客。另一半就是袭普兰她们的老式理发区,针对的是怀旧回头客。那位八旬老人坐进老式理发椅后,袭普兰麻利地拿起老旧剃头推子给他推了个利落短发,然后,她把热气腾腾的毛巾敷在老人脸上,老人受用地微眯起双眼,刮胡、修面……“拆迁之前在那边理,拆迁之后又跟到这,八十多岁了,不知道还能再理几年。”老人笑着说,听起来让人感慨。

  袭普兰没有接话,她们心里也不是滋味。搬到新店之后,其实她们原先的“四姐妹”没原封不动地过来,少的是刘素华。“老刘身体不太好,没跟着过来,自己在家附近又开了一个小的理发店,有一搭没一搭地干着。”袭普兰解释,“37年都没分开过,这一下子少一个人,还不太习惯。”

  至今搬新店100多天了,她们还是有些不太适应,甚至拘谨。原先的店老板对她们的到来倒是适应很快,他们乐见这半边的拉家常和串门式的热络,“年轻的老板有一次给他妈打电话,说店里一下子来了三个妈,哈哈!”李玉芹忍俊不禁,她们说得最多的,还是感谢年轻老板的收留。

  曾经的“济南最老理发店”

  袭普兰是“四姐妹”中的老大姐,今年64岁,其余三个姐妹都是62岁。搬新店以后,她们还是习惯于早上8点开门上班,晚上6点准时下班,已经延续了37年的经营时间没变,虽然年轻的阳光美业理发店老板晚上是要坚持营业到9点的。老国营理发店的作息在这里与新潮的节奏形成了对比,但并不矛盾,毕竟她们的老顾客大都是老人,他们也习惯且有时间在白天理发。

  原梁南理发店是上世纪80年代初由二七街道梁南居委会为服务居民办的,是一家国营理发店。“(当时)不只有理发店,还有商店、裁缝店、自行车修理店等,只不过其他店早在十几年前就关门了,只剩我们这一家。”宴吉莲介绍,梁南理发店那时只是梁南国营综合商店里的一小部分。

  袭普兰、宴吉莲、李玉芹和刘素华“四姐妹”在1981年开业之初就跟着两位老师傅来到店里,“我是仲宫的,李玉芹是菏泽的,刘素华是唐王的,袭普兰是章丘的。我们都是嫁到这儿的媳妇,凑到一块儿,没想到这一干就是37年。”宴吉莲感慨道。上世纪80年代的店内布置,外加那些老式刮胡刀、老旧剃头推子以及四把200多斤重的老式理发椅,那里因此曾被称为“济南最老理发店”。她们延续着老手艺,理最简单普通的短发,热毛巾捂脸刮脸,染发只染黑色,烫发只烫小卷……“(现在)这么干的不多了,不过老人都挺喜欢。”袭普兰她们说。共同的怀旧和老手艺连接着他们彼此,老顾客大都是街坊邻居,一家三辈都来找她们理发的例子很多。

  18日上午多扔下钱跑了的老顾客,从“大人一毛、小孩五分”的上世纪80年代就找她们理发,后来虽然理发价格随着市价有所上涨,但相比而言还是便宜得多。“现在是12块钱,搬过来后涨了两块钱。”袭普兰本来就对涨价有些不好意思,老顾客按照市价给钱更让她不知说什么好。

  干到干不动为止

  袭普兰她们本身就是梁南居委会辖区的住户,分散在二七新村中街附近的居民楼上。她们常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当然这个“家”指的都是原梁南理发店。“我们也没有特别的爱好,上了年纪就爱凑一起唠唠嗑,37年都在一块儿过来了,以后也不想分开。”宴吉莲说,她们四个人,的确更像家人。

  她们留恋于这种家的氛围,老顾客上门也像串门。“牛牛、康康……以前还哭着喊着要去我们家住下的小孩,现在都是二十多岁的大小伙子了。”袭普兰叫着周围老顾客老街坊家孩子的名字,就像叫起自己的孩子一样亲切。一些几年里搬走了的老顾客老街坊也留恋于此,他们甚至不少人坐上半个多小时的公交车返回这里,为理发,也更为回味。“九曲的、双龙庄的都特地过来。”老姐妹几个数着说。

  人情味在她们这远大于经营,尤其到了60多岁的年纪,她们唠嗑的主题永远是人。采访中,宴吉莲回忆,20多年前,曾经有一对在梁南理发店附近乞讨捡垃圾的母子,四姐妹时常帮助他们,逢年过节也会免费给母子俩理个发。现在,当年的乞讨孩子已事业有成当了老板,母子俩还会时常来店里探望。“冬天进城卖菜的农民,很多年都住我们店里,我们有暖气,坐椅上能睡,睡不开就睡地上,从没丢过东西。”宴吉莲一边回忆,一边摸了一把眼睛。

  “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没啥好写的,三十多年都这么过来的。”袭普兰姐妹几个说。她念叨老顾客可能还不知道她们搬了家,虽然老店和新店只在一条街上东西相隔50米,与这些“鸡毛蒜皮小事”相关的人更让她们不舍。

  说到“未来”,袭普兰三姐妹想都没想异口同声道,“干到干不动为止。”她们都商量好了,再过3年,准备搞一个“40周年店庆”。“买个蛋糕庆祝一下!”她们哈哈地笑着,仿佛梁南理发店从未变迁过。

初审编辑:魏鹏

责任编辑:石慧

推荐阅读
  • 捷报!山东选手在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中摘金夺奖

    2.jpg

    山东工业技师学院学生袁强获得工业控制项目金牌,山东城市服务技师学院学生曲笛获得烹饪(西餐)项目优胜奖。烹饪(西餐)项目是本次世赛参加人数最多的项目,共有来自中国、意大利、挪威、瑞典等43个国家的43位选手展开激烈争夺。[详细]

    10-21 09-10新锐大众
  • 南水北调东线启动今年调水 将向山东供水10亿立方米

    1.jpg

    记者从南水北调东线总公司获悉,作为第5个调水年度,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2017至2018年度供水工作19日启动。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从江苏省扬州市附近的长江干流引水,通过13级泵站逐级提水,利用京杭运河及其平行的河道输水,经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后到达山东。[详细]

    10-21 08-10中新网
  • 9月济南空气质量改善幅度全省第一 良好以上天数占七成

    3.jpg

    今天从市环保局获悉,9月份,我市空气质量在74个重点城市排名中位列第60名,市区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5.24,比上年同期下降27.3%(指数下降意味着空气质量提升),综合指数改善幅度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改善幅度双居全省第一。[详细]

    10-21 09-10济南日报
  • 烟台动物园金丝猴招“上门女婿” 新成员经层层筛选

    4.jpg

    记者昨天从烟台市园林处南山公园获息,一只雄性金丝猴于日前顺利抵达烟台,填补了烟台动物园无雄性金丝猴的空白。[详细]

    10-21 09-10水母网
  • 武圣故里新筑“会盟台”,笑迎天下电商“群英会”

    会盟台二楼会议区楼层高11米,搭配暖黄色主色调,端庄大气 为聚天下电商英雄“论剑”, 菏泽建“会盟台”新馆,共议中国电商发展大计。商圣范蠡,武圣孙膑,似乎在千年前,就预料出中国电商的“菏泽会盟”。[详细]

    10-21 11-10大众网
  • 工期提前2天!济南轨交R3线工业北路站主体结构封顶

    10月21日,记者从济南轨道交通集团获悉,10月18日,济南轨道交通R3线五标工业北路站主体结构顺利封顶,相对于计划节点工期提前2天,为2020年R3线通车运营奠定坚实基础。车站两端各设一端头井(用于盾构机始发和接收用),端头井内净平面尺寸为22.5×12.5m,车站...[详细]

    10-21 11-10齐鲁壹点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