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思敏故居房顶都是大窟窿!济南名人故居亟需保护

2019-04-23 21:59:00 来源: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作者:

  被誉为“名士多”的济南名人故居众多,已列为市级以上文保单位的就有11处,但除了老舍故居得到政府修复开放,有许多仍处于风雨飘摇中,在泉城路旁的县东巷,著名教育家鞠思敏的故居房顶多处破洞坍塌,比本报曾报道过的张志故居有过之而无不及。

  外面大雨里面小雨,老故居已人去屋空

  4月22日,记者来到县东巷,这条道路两侧商店、饭店密集,生活气息浓厚。就在县东巷105号一处不起眼的地方有个小门楼,若是不留心观察,大概人们很难想象到这就是有“山东的蔡元培”之称的教育家鞠思敏故居。

  门楼面朝东面,北边是一家羊汤馆,门的南边墙上挂有“山东省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的牌匾。推开两扇向西侧敞开的黑色木制门,迎来一条宽约2米的石板小道,小道的两侧堆放着一些杂物。走到小道尽头,是一面影壁墙,在影壁墙的东侧还有一个自来水龙头,旁边放着好几个水桶,影壁墙西侧有几间屋子,与主院的北屋相对,北侧则是一处青砖垒砌的拱形门。

  来到拱形门前,一团枝叶繁茂的月季映入眼帘,穿过拱形门,就进入了主院。主院的东西两侧都有房屋,中间是供人走路的小道,很窄,靠近东屋墙边还停了一辆电动车和一辆带蓬的小车。

  东西侧的房屋都有所改变,只有北屋还保存着旧时建筑的风貌,但北屋却早已残破不堪。由于三个门都用锁锁上了,院内住户表示这座北屋曾是鞠思敏后人住的地方,由于无法进入房间内部,只能透过门上的玻璃以及窗户上的纱窗看到一点北屋内的情况。

  只见上方房顶有几个“窟窿”,地上有从屋顶上掉下来的泥土和碎瓦块,屋内还有一些生活杂物,“里面的家具都是鞠思敏家人留下来的。”院中的住户称,地上以及杂物上都布满了厚厚的灰尘,部分墙体的墙皮脱落严重。“北屋屋顶塌了很多年了,漏雨非常严重,经常就是外边下大雨,里面下小雨,下了雨之后里面屋内全是水。”

  院内的住户表示,鞠思敏故居成为文物保护单位之后,虽然受关注程度很高,也经常会有政府或媒体单位过来查看,但却没有任何实质性的维修工作,屋顶塌了也没人管,“啥问题也没解决”反而还打扰了院内住户的正常生活,“有些人晚上也过来,我们睡觉不安宁,这不是扰民吗。”

  济南现有11处名人故居文保

  老舍故居保护过程出书

  除了鞠思敏故居,济南还有许多名人故居的保护现状不太乐观,例如路大荒故居、张志故居等。据了解,济南目前有11处市级以上名人故居类文物保护单位,另外还有许多具备名人故居和历史事件等多重属性的文保建筑。在这其中,老舍故居无疑是影响力最大的一处,23日,济南市考古所发布了《济南老舍故居》一书,讲述了济南这唯一一个由政府收回后修缮开放的名人故居保护全过程,是济南第一本名人故居保护专著,其中做法值得其他名人故居的借鉴。

  目前济南名人故居的产权有私人、单位、政府等各种形式,老舍故居就曾属于私人产权性质,2012年,济南市文物部门斥巨资将产权收归国有。由于该故居房屋曾经历改建,且留存资料甚少,建筑本体结构与形式已非老舍居住时的原貌。为此济南市考古所在北京走访了老舍后人舒乙、舒济,他们的回忆和建议提供了重要依据。通过专家不断论证勘察,老舍故居确定了修缮方案,历经7个月在2014年5月修缮完成后以纪念馆的形式对外开放,第一年访客便达到六万人次。

  利用名人文化打造城市名片

  名人故居可以多重形式保护

  “名人故居是名人在一个地方工作和生活的重要见证,是名人留给后世最重要的一种文化遗产,是城市文化建设中弥足珍贵的文化资源和精神财富。”济南市考古所所长李铭说,把城市名人故居保护好、利用好,提升名人故居的知名度,打造城市文化的新名片对城市发展有深远影响。

  除了政府拨付资金回购,名人故居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进行保护,例如位于商埠区曾经同样破败不堪的张采丞故居,就通过商业力量进行了修复和开放展示。对于名人故居来说,开辟为纪念馆或展览馆让后人瞻仰再好不过,但在不破坏建筑的前提下正常合理的利用或居住,也未尝不是一种保护形式。

  名人文化也可集中打造推介,“老舍故居所在的南新街上有许多名人故居,张志故居,舒同、晁哲甫、李予昂故居,黑伯龙、方荣祥故居等等,这样密集的名人资源需要充分利用,呼吁政府能够将南新街打造成历史名人街区,成为济南的一张名片,将济南的名人文化充分推介出去。”李铭说。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于悦 实习生 张娜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admin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