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山东 体育 娱乐 女性 购物 财经 幽默 评论 书画 博客 旅游 图片 论坛 房产 汽车 教育 健康 商桥 打折 十一运会官网
 大众报系: 大众日报 农村大众 齐鲁晚报 生活日报 鲁中晨报 半岛都市报 经济导报 城市信报 青年记者 成长先锋 新闻书画网 国际日报山东版 南美侨报山东版
 当前位置:首页>中国山东>省情概况>齐鲁人物
站内搜索:
李殿魁和他的治黄新论
2003-04-25 00:00:00 作者: 

  为黄河三角洲鼓与呼 
  2003年3月底,135名水利、海洋、环境等方面的院士、专家,齐聚东营市,研讨“黄河河口问题与治理对策”。省政协副主席李殿魁在峰会上做了《黄河口治理与“三约束”理论》的发言。一位参加会议的省黄河河务局的专家告诉记者:“与会专家中,李主席的身份最特殊。他既是政府官员,又是公认的治黄专家,不但对黄河有着独到的研究,还领导治理稳定了黄河口,因此在这次会上,李主席最忙,专家们都想与他交流研究心得。”   
  李殿魁今生注定与黄河三角洲有缘。早在1962年冬,还在上大学期间,他就踏上过这片神奇的土地,参观胜利油田的油井,“当时石油工人战天斗地的场景,至今回忆起来,依然历历在目。”
  1986年5月,李殿魁正式奉调到东营这个刚刚成立的石油新城,任市委副书记、副市长,从此便与黄河三角洲紧紧联系在一起。
  李殿魁到东营工作时,正值胜利油田大发展与计划经济体制冲突的特殊时刻,一批事关胜利油田发展大局、更是黄河三角洲开发的基础工程被迫下马。目睹这次黄河三角洲极为难得的发展机遇的丧失,引发了李殿魁深深的思索。
  他进行了反思:“东营地区是一个十分特殊的地区,这里明显的自然劣势掩盖着巨大的资源优势和经济发展潜力,完全可以迅速发展成为我国的经济支柱地区。只有把黄河三角洲开发的大事研究清楚,才能真正取得工作上的主动权。”
  “黄河书记”治理河口 
  1988年3月,李殿魁参加了第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会议期间,他向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费孝通先生汇报了黄河三角洲开发问题。费老在听了他的汇报后,深情地说:“黄河三角洲是祖国的一块宝地,应该开发;听你讲已有了一个开发的框架,但你这些想法只有变成专家的意见,才能影响到国家的决策。”
  随即由省领导出面,邀请费孝通、钱伟长、于光远、罗涵先、高天、吴修平、冯之俊等20多位专家、学者以及国家有关部委及部分学术团体的负责人,共同座谈黄河三角洲的开发建设和规划战略。1988年6月底,“黄河三角洲经济、技术和社会发展战略研讨会”在东营如期召开。这次研讨会成为黄河三角洲开发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人代会期间,李殿魁还就治黄问题向国家提了三条建议:即成立河口管理局,统筹黄河口规划治理;成立河口研究所,加深对河口治理的理论研究;成立疏浚船队,列入国拨经费。前两项建议很快得到落实,并在推动河口治理中越来越发挥着重要作用。
  李殿魁做的第三件事是向国家计委有关领导汇报,争取到了黄河三角洲农业综合开发试验项目,使黄河三角洲开发首先从农业开发上取得突破。
  李殿魁后来总结说:“这三件事涉及到了黄河三角洲发展战略、治理黄河和开发实践三大课题。我以后对于黄河三角洲的研究,就是主要围绕这三大课题展开并渐次深入和逐步系统起来的。”
  1993年4月,山东省召开的第八届人大一次会议,正式把黄河三角洲开发定为一项“跨世纪工程”。在此之前仅一个月,国务院已把黄河三角洲的重城东营市列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1988年起,李殿魁任东营市市长。尽管政务繁忙,他利用一切空闲时间执著地研究黄河。有人称他是“黄河书记”、“黄河迷”,其实怎一个“迷”字了得。
  黄河孕育的三角洲,本来是块天堂宝地,却未能开发起来,李殿魁经过亲自考察,很快找到原因:“主要是黄河口问题没解决好,尾闾老是摆动,致使区域经济发展没有一个稳定的自然地理环境。不解决这个问题,黄河三角洲开发就没有希望。”
  李殿魁带领一批熟悉情况的同志,乘船沿着海岸线察看黄河口的实际状况,并请最了解黄河口情况的治黄专家王锡栋绘制了黄河口演变的地图。不久,东营市开始了史无前例的黄河河口综合治理实验工程。伴随着实验工程的进行,他的“海动力治黄”理论研究也逐步深化和发展。
  2000年,李殿魁主持负责的“八五”国家重大科技攻关任务《延长黄河口清水沟流路行水年限的研究》课题通过了专家鉴定,以国家两院院士为首的鉴定委员会认为“该专题成果总体上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该课题从国家立项到完成研究工作历时7年,最终通过定量分析得出黄河口现行流路可以稳定100年以上(1993年算起)的明确结论。
  “利用海动力治黄”,这一全新的科研成果为黄河口治理、石油勘探开发、东营海港建设、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海岸防护、海洋滩涂开发、防灾减灾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部分已得到应用,并取得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在东营工作期间,李殿魁研究了我国历代、特别是人民治黄的经验,进一步提出了科学治黄的“三约束”理论,运用于治理河口,取得了初步成功。在省政府及黄河山东河务局支持下,黄河口一期工程被列入国家计划。
  治黄思想必须与时俱进
  来到省政协工作后,李殿魁进一步发挥了“三约束”理论,力求使黄河成为推动山东、特别是鲁北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形成大河治理与社会、经济发展相互协调的良性循环。1999年以来,李殿魁依据“三约束”理论,又提出了《关于黄河下游防洪及根治的建议》,提出建设黄河下游综合治理八大工程,可实现黄河下游长治久安。
  痴心于黄河研究的李殿魁笔耕不辍。今年年初,他又发表了新的研究结果:《试论科技治黄的历史分期》。他总结了我国历史上治理黄河的四次理论飞跃:从中华文明发展初期的“以障治黄”到大禹的“以疏治水”,再到明代周用的“以洫治黄”,对他所崇敬的历代治黄先驱做了公正客观的评价。而现代治黄的理论飞跃,李殿魁认为是“以海治黄”。他满怀信心地指出,巧用海动力治理黄河,将开辟黄河陆海统治的新时代。“实施科技治黄必须坚持发展观点,更新治水观念。”
  李殿魁说,历代治黄的重大措施大多在山东突破,这是因为历代黄河的水患在下游,在山东。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是因山东的黄河灾害反映出来的,所以山东人民千方百计设法治理黄河,在当代依然如此。治理黄河口,稳定黄河现行流路是山东省委、省府首先提出来,东营市委、市府负责实施,结果取得了成功。
  “1991年11月1日,李鹏总理听取了治理黄河口的情况汇报后明确肯定:固住河口是一大创举,山东解决了黄河口稳定问题是了不起的。由此可见,中央领导对东营市治理河口经验的肯定,是肯定山东治黄经验。我们山东水利科技工作者,应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积极研究治理黄河口、黄河下游水患的对策,以在新的世纪之初,抓住机遇、加快治黄的进程。”
  虽然离职了,李殿魁的黄河梦没有结束。“1995年到省里来,我就说有几件事我还没有办完,我要继续研究,一个是黄河口治理,一个是东营港建设,下一步还要研究‘生态海岸’,怎么巧用海动力,把河口的泥沙运到对稳定海岸、保护国土有利的地方。现在,黄河三角洲国土流失,应该引起我们各级领导、主管部门的重视了。”  
  本报记者 王立龄 刘国林
编辑: hanfeng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7 www.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xinwen@dzwww.com
鲁ICP证:000100号 经营许可证:鲁B2-200610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