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山东 > 往事·发现

都氏家族与潍坊核雕

2010-05-17 11:30:00    作者:   来源:大众网-大众日报  

1851年,广东商人徐荣村把经营的“荣记湖丝”送往英国参加在伦敦举办的第一届世博会,获得金奖,把中国与世博会的渊源锁定在了最初,此后,中国官方和民间商人几乎参加了历届世博会,留下了许多像茅台酒香赢世博这样至今仍令人津津乐道的传奇。 2010年上海世博会开幕在即,回眸历史,让我们一起来了解那些和山东有关的世博往事……
都兰桂和徒弟考公卿
核雕典型作品:马拉轿车等
    1851年,广东商人徐荣村把经营的“荣记湖丝”送往英国参加在伦敦举办的第一届世博会,获得金奖,把中国与世博会的渊源锁定在了最初,此后,中国官方和民间商人几乎参加了历届世博会,留下了许多像茅台酒香赢世博这样至今仍令人津津乐道的传奇。 2010年上海世博会开幕在即,回眸历史,让我们一起来了解那些和山东有关的世博往事……

    折桂巴拿马

    方寸之间,万千世界。欣赏核雕作品,常常令人发出这样的感叹。而早在1915年美国旧金山世博会(即人们熟知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就有这样一枚吸引众人目光的核雕作品——

    —在不足方寸的天地里,雕刻着龙腾虎跃的骏马,拉着一辆轿车,在强悍有力、衣着朴实的赶车人扬鞭驾驭下,奔驰在大地上;乘车人稳坐车内,面部俊逸,衣冠华丽,似乎陶醉于沿途的大好风光。骏马的蹄、胸、辔头、套索、串铃清晰可见,轿车的窗、帘、篷、轮、轴形象逼真,玲珑剔透,鬼斧神工,最终折服评委获得金奖。

    这件核雕作品《马拉轿车》就是出自山东潍坊一位年仅30岁的民间艺人——都兰桂之手。此后,潍坊核雕名扬中外,并在潍坊深深地扎下了根。记者有幸在都兰桂的孙子、潍坊核雕第三代嫡系传人都传恭家中看到了都兰桂晚年自己重新创作的复制品,确实精巧非常。

    潍坊核雕主要以桃核为材料,巧妙地利用桃核上纵横无序、深浅不定的自然麻纹雕出各种生动的景物形象,如山水、人物、花鸟、车船等立体造型,以及历史人物、神话故事、吉语印章等,作品布局简练,朴实大方,概括性强,有融天地万物于方寸之间的精髓。近百年里核雕艺人辈出,精美作品层出不穷,广为流传。

    早期中国参加世博会,送展主要是通过官方组织和商人报送。都兰桂是个民间艺人,对于核雕一是喜好,二是养家糊口,光有名气却没个钱势,照说是没有门路送作品参加世博会的。都传恭告诉记者,这中间还有个故事:当时,潍坊当地有一丁姓的大地主,家中的大管家叫丁怀曾,是个核雕爱好者,平素就和都兰桂交情很好。听说要组织参加世博会,他就找到了都兰桂,说:“你能不能刻个桃核?”又说:“其他你都不用管了,就刻好作品,什么填表、交钱的我去干。”就这么着,俩人合伙参加了世博会,都兰桂的核雕刻技术由此扬名海外。

    自此,世博会便对都氏家族有着特别亲切的意义。记者临走时,都传恭专门叮嘱:“你帮我问问,今年世博会还组织民间手工艺人参加么,需要的话我一定去!”而这位现在也已七旬的老人其实已经很少外出奔波表演技艺了。

    “感动来的技艺”

    由都兰桂传徒传孙开始,这百年来都氏家族对核雕传播和发扬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使得潍坊的核雕艺术在全国迅速崛起并超过其他各地,成为潍坊民间工艺的一大瑰宝。而这由都氏家族发扬光大的技艺,其实是感动而来的,极富传奇色彩。

    潍坊核雕艺术的历史,应该从清朝晚期开始,当时诸城有个艺人名叫张大眼,在北京跟一雕刻朝珠的老师傅学艺,随后在宫廷刻朝珠、捻珠、手串、佛珠等。慈禧太后掌朝时,其人名噪一时。后来世事变化,张大眼从京城流落回乡,卖艺为生。 1880 年,潍坊人都渭南到诸城贩卖皮货,结识了张大眼,见其核雕技艺虽好,但却难以维持生计,便慷慨解囊予以资助。张大眼十分感激都渭南的帮助,遂把核雕技艺毫无保留地传授于他,所以都氏家族的后人说这是“感动来的技艺”。

    都渭南回来后就一心扑在了核雕上,废寝忘食,加以研磨,掌握了雕刻技艺。聪明好学的都兰桂跟在父亲身边,从小耳濡目染,对核雕也是情有独钟,不到20岁时就已经崭露头角,雕刻技艺甚至超过了父亲。

    在都兰桂的手上,核雕艺术有了很大的发展,不但布局简练,朴实大方,概括性强,而且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获奖后,声名鹊起的都兰桂不负众望,1923年又获得了全国“铁路沿线出口货品”超等奖。

    随着年龄渐长,都兰桂技艺更加精进,1955 年,被评为国家级老艺人,作品多次成为国礼。 1955年4月,周恩来总理亲自派人来到潍坊,了解核雕艺人的情况,并指示在4个月内刻成7件作品,周总理要带着出国作为礼品赠送给外国领导人。都兰桂与徒弟考公卿精雕细琢创作了《八骏马》等7 件作品,受到高度赞扬。1957年,苏联领导人来我国访问,都兰桂又亲自设计布局,和考公卿连雕5件具有民间艺术特色的珍品送上。1960年,都兰桂病逝于潍坊,享年80岁。

    在都兰桂的作品中,值得一提的,还有解放后赠给毛主席和苏联领导人伏罗希洛夫各一枝的红木嵌银手杖,杖头镶有“二龙戏珠”的核雕。

    奇特的祖孙师徒情

    都兰桂一生授徒三人,分别是门婿于学修、义子考公卿、孙子都传恭。于学修英年早逝,考公卿和都传恭将核雕艺术继续发扬光大。在他们的不懈努力下,潍坊核雕像潍坊风筝一样誉满天下,成为人们竞相收藏的工艺美术珍品。

    如今,都兰桂的三个传人中,除其孙子都传恭外,其余两人都已过世。记者日前来到潍坊市潍城区于河街道办事处的都家村,见到了年已七旬的都传恭老人。

    一般而言,民间技艺多是父传子、子传孙。可都氏家族到了都兰桂这一代,却越过儿子,直接传给了孙子都传恭,为什么呢?

    都传恭告诉记者,都是不得已。他说,爷爷都兰桂是非常有名的民间艺人,可也是一辈子的老农民,核雕这种民间工艺,是“好者好”,喜欢的人当做宝,不喜欢的却毫不稀罕,靠这个养家就很不稳定。父亲手受过伤,便不好刻桃核,从小喜欢书法、绘画的都传恭就直接成了爷爷的徒弟。

    “我9岁就跟着爷爷学核雕了。”都传恭记得小时候,不完成爷爷教学的“作业”就不能出去玩。都兰桂看着孙子聪明,是块好材料,便经常说些故事给他听,教他核雕“不是个糙东西,是好东西”。

    现在都家的院子就是当时的原址。都传恭记得爷爷讲,光绪年间粮食收成不好,老百姓没得吃食,都兰桂就是靠拿粗刻的桃核跟人换来煎饼养活家里人,后来好不容易才盖起了三间小破房子。有一年,国民党一个师长在潍坊驻防,喜好这个,专门派人来买了两个核雕,给了 40块银元,这才修了个大门。都兰桂跟孙子说,别小看这些民间手工艺,艺多不压身,还是十个手指,做什么都行,以后有用着的时候。

    上世纪九十年代,在一届潍坊风筝节上,一位美国收藏家的孙子带着爷爷当年收藏的都兰桂的作品来潍坊寻找传人。都传恭摩挲着穿越大洋来到眼前的核雕,仿佛又看到爷爷当年手把手地教他刻桃核。都传恭没有让爷爷失望,他被评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杰出传承人,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是潍坊核雕第三代嫡系传人,还受邀成为美国国际木刻协会会员。后来,这位美国友人又写信给都传恭,希望再收藏他的作品。

    都传恭对核雕研究近60年,不但把传统的技艺传承下来,而且对新产品更是发扬光大,创作了“百万雄师过大江”、“乾隆下江南”、“九龙戏水”、“十美采莲”、“苏子游赤壁”等优秀作品。山东文博会期间,他创作的“赤壁赋”被授予一等奖,而现场展示雕刻的桃核小挂件更是一早就被抢购一空,受到人们的喜爱。

    但都传恭也感受到了民间艺术传承的困境:“我的孩子里就小五学得好些,可是她写、画都不如我,年轻人有生活压力不能专心搞这个。”

    □本报记者 王亚楠
王静

相关阅读

 

您对其他相关新闻感兴趣,请在这里搜索

Baidu

 
 
 
登录名
密 码

查看所有评论


不是大众网会员,欢迎注册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