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山东 > 人文齐鲁

烟台山灯塔:烟台人永远仰视的高点

2010-09-16 13:59:00    作者:   来源:大众网—齐鲁晚报  

烟台山灯塔:烟台人永远仰视的高点

    刊前絮语

    城市地标的意义

    □王慧

    看到解放阁,我们会想到济南;看到栈桥,我们会想到青岛;看到灯塔,我们会想到烟台;看到太白楼,我们会想到济宁;看到光岳楼,我们会想到聊城……矗立在山东各个城市的这些地标性建筑对于它们所在的城市而言,已不仅仅是一种地理标志,更成为一种文化象征。自己城市有这类地标的人会油然地对所在的城市产生一种自豪感———“我们有××××!”而城市里没有这类叫得响的地标建筑的人也不由得会有一点自卑:我们这里连个像样的标志也没有啊……

    许多地标性建筑,例如宝塔、桥梁、古楼、城墙等皆承载了成百年上千年的风雨,它成为人们的某种精神象征、文化归属。但可惜的是,这类建筑如今被损毁甚至拆掉的也不少。济南的老火车站,烟台山的老灯塔都被拆了,拆了就没了,再建的新建筑怎么也唤不回以前的那种审美愉悦了,文化、精神之类的指征就更加单薄。在日新月异的城市建设中,多半都是旧的让位于新的。如何在保留旧的同时建设好新的,又如何让新的超越旧的,是对每一个城市建设者的考验。

    如今各地涌现出越来越多的新地标性建筑,而且也被视为当地的文化象征,比如临沂的书法广场、潍坊的风筝广场……它们不仅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也让人感受到了当地特有的文化气息。城市地标的确在变迁中,从传统到现代,从城墙到广场,形式在变化,文化内涵在延伸。我们也许可以证明,在城市建设中,今人胜古人。同时也可以负责任地对我们的子孙后代说,我们会给你们留下值得纪念的东西。

    这大概就是,它连通过去、现在和未来。

 

    烟台山老灯塔

    远眺烟台山

    ●编辑:王 慧 ●美编:马晓迪

    本报与齐鲁文化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齐鲁文化新地标”评选活动正在进行,本次活动评选的是近10年来建成并启用的新地标。而在齐鲁大地上,历经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矗立的具有传统文化意义的城市老地标也有很多。“人文齐鲁”将从本期起,陆续刊登这些老地标的故事,展示百年来的地标性建筑及一个城市或一个地域的发展变迁……

    本报记者苗华茂

    一座山或因一段奇美的传说而流传千古、闻名于世,一座城或因一处标志性的建筑而让人铭记、深爱,甚至扎根于此。烟台,因烟台山上狼烟墩台而得名,其顶峰的烟台山灯塔虽历经多次改建,但其凭借悠久的历史及独特的造型,已被公认为烟台的地标。

    灯塔的前世今生

    “灯塔因坐落于烟台山之上而得名,而烟台山之名则来源于古时的‘狼烟墩台’。”烟台山景区主任柳进忠是位“老烟台”,说起烟台山灯塔,他并不急于直述主题,而是将记者的视线一下拉到了600多年前。

    那时,烟台山还只是一座默默无闻的叫做“北山”的小土丘,尽管它已经在海边矗立了几个世纪。1398年(明洪武三十一年),明朝廷为防范倭寇在沿海一带的不断侵扰,采用“筑小城建卫所”的军事防范策略,在宁海卫辖区内设奇山守御千户所,并建所城。与此同时,在所城的北山设置报警装置,也就是狼烟台,亦称“狼烟墩台”,一旦出现敌情,守卫士兵“昼则升烟,夜则举火”,这个叫做“北山”的土丘才有了“烟台山”的大名,而后成为“烟台”得名的由来。

    现如今,烟台山灯塔每天由专人负责准时开关灯,指引着轮船进出港;作为旅游景点,每天会有众多游人登上49.5米高的塔顶欣赏烟台的靓丽黄金海岸。可是,很少会有人知道,在此之前烟台山上还有过两个灯塔。

    管理灯塔已十余载的曾昭印老人,对灯塔的历史可以倒背如流。在灯塔顶层的观光平台,曾昭印指着位于灯塔东南方向的烽火台说,1866年,东海关在烟台山顶原烽火台,也就是现在翻新重建的烽火台上建起带木柱屋顶的简易灯楼和旗杆,指挥着来往进出烟台港的船只和预报天气风信情报。从1893年东海关邮政局限量发行的带有烟台灯塔和旗杆的商埠邮票,就可见其来历。

    1905年,东海关又把简易灯楼、旗杆拆除,改建成一座造型别致的灯塔,设三等明灭灯一盏,烛力33000支,由专人管理瞭望,灯塔每10秒闪放红白光各明灭一次,光柱有效射程31.5公里。

    烟台解放后,码头、港口得到飞速发展,来往烟台船只每年呈几何数字增长,港口吞吐量几万倍增加,烟台山灯塔远远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1982年,历时77年的铁制灯塔被肢解,1986年,如今的灯塔开始破土动工,1988年4月,重新建成的新灯塔矗立在原灯塔西侧山顶上。

    “新灯塔是我国目前较为现代的灯塔,集导航、旅游、海上交通指挥于一体,我刚分到此处工作时很是骄傲。”曾昭印介绍说,该塔由清华大学设计,塔总高49.5米,海拔高89.2米,共13层,底部3层采用古堡式造型建筑,可供200余人观光瞭望海港景色。外形似倒扣的海螺,内设电梯可直通11层观光台,通过45倍望远镜可鸟瞰烟台海岸线和市区,若遇晴天还可以看见庙岛和养马岛。真是脚踏碧波,头顶白云,港城仙景,历历在目。灯塔上的聚光灯通过运转的千块透镜,反射出一束束强光,最远射程达40多公里,为海上航行提供了可靠的安全保障。

    曾是烟台人的骄傲

    “上世纪60年代,烟台市区还没有几栋超过5层的楼房,烟台山上的老灯塔依着烟台山的顶峰在几公里远的地方就能看到。”今年已85岁高龄的蒋学淑女士回忆起当时的老灯塔仍记忆犹新。她说,当时他们家就住在烟台山附近的顺泰街,每天傍晚时分,站在院子里就能看到灯塔的光束一阵一阵地从烟台山上打过来。“有亲戚从内陆地区来烟探亲,从未见过灯塔,不知道灯塔发光是为什么,当时在给他们讲解灯塔的由来及功能时,真的有一种自豪感。”

    直至1986年烟台山灯塔改建之初,灯塔几乎是烟台市区内最高的建筑,所以很多人从那时起就把它当成烟台市的地标。重建后第二年,灯塔部分景点开始向游人开放,“当时票价仅一角钱,在灯塔上可以看到老烟台市区全景。”曾昭印笑着说。

    如今老灯塔虽然已不在了,但曾昭印对于新灯塔仍然有说不完的话题。在他的指引下,记者乘塔内电梯直达顶部的360度圆形观光瞭望台,在台上,他仔细讲解了当时如何在这里指挥船舶进出港口,并带着记者走进了灯塔的最核心部位———灯光旋转区域,曾昭印打开旋转罩,里面一盏1000瓦的大灯泡着实让记者吓了一跳。“打开灯后,灯不动,外面的透镜罩在不断旋转,同一方位每隔9秒就会有一束光打过去。”曾昭印介绍说。

    “当时刚分到这里工作非常骄傲,有亲戚朋友问在哪工作,就会底气十足地告诉他们,在烟台山管灯塔,有时间过来玩啊。”曾昭印说,以在灯塔工作为荣,是因为那时灯塔在烟台人的心目中的分量很重,一说起来人们都知道,那种心情比现在考上公务员都自豪。

    功能至今无可替代

    曾昭印现在每天都要负责灯塔的开关灯工作,灯塔里每一处开关,每一步台阶他闭着眼都能找准地方。“以现在的眼光看,20多年前设计的灯塔可能其貌不扬,但在灯塔刚建成时,可以说是非常新潮的了,而且功能也是非常齐全。”曾昭印说,要是论样子,自然不能与上海的东方明珠、北京的中央电视塔等媲美,但是烟台的灯塔已经超越了时空的存在,变成了这个城市精神的象征。

    曾昭印说,其实说它重要不在于它是一道美丽的城市景观,更重要的是,灯塔担负着海上交通导航的重大责任。以前船只进出港都要请示灯塔,塔台允许方可通行。现在它的指挥功能虽已移交给现代化的雷达航标,但是每天晚上,灯塔还会为那些进出烟台的船只指引方向,这一点至今无可替代。

    经常乘坐轮船往返于烟台和大连之间的孙成海告诉记者,在市区的很多地方,只要一抬头就会看见烟台山灯塔静静地矗立在那里。特别是每次从大连乘船回烟台,当视线里隐约看见一束束灯光闪过,就意味着烟台到了,灯塔发出的光亮在那一刻恰似自己的亲人在远处召唤一般,心里很激动。

    孙成海说,有一次他夜间乘坐飞机回烟台,透过侧窗从空中鸟瞰烟台,发现有一束亮光从烟台山上发出,对于一个常年在外奔波的人,对于“家”的概念比常人理解的都要深,当轮船将要抵港,飞机即将着陆的那一刻,看到灯塔的光亮,头皮都会禁不住地发麻。

    新老灯塔的交锋

    回到烟台,闲暇之时,都会来到烟台山,登上顶峰近距离地看一看灯塔。站在塔顶俯览众景,感受着它傲视山海的气度,环视四周,巨轮点缀着碧海蓝天,身处这座城市的归属感和幸福感油然而生。

    烟台山景区副主任张春国至今还十分怀念过去的老灯塔,在他看来,如果老灯塔能保留到现在,将会成为景区内一个重要的“卖点”。他告诉记者,如今的灯塔虽然高大、现代、功能齐全,但还是不能取代老灯塔的价值,如能重新恢复烽烟台原貌,并在烽烟台上重新展示老灯塔造型,如此与景区古香古色的风格将更加和谐。

    张春国的想法代表了一部分人的观点。在他们看来,新灯塔更像是人造景观,与古朴的烟台山整体风格有些相左。可是,对于与新灯塔朝夕相处十余载的“守塔人”来说,显然不会赞同这样的说法。曾昭印现在每天吃住都在塔里,与灯塔有着深厚的感情,他认为,历史文物的恢复和重建他本人是赞成的,如今的灯塔虽然谈不上文物价值,但是这么多年来,它对烟台市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对于海上交通发挥了重要作用,它至今依然不可或缺。

    是沿用新灯塔,还是恢复老灯塔的原貌,究竟是保留现代之美,还是找回烟台之魂。在烟台市民的心中,这个概念还是比较模糊。前些年,曾有市政协委员提出,烟台的知名度在国内乃至世界上都在不断提升,城市规模也越来越大,可是恰恰缺少能体现烟台城市之魂的标志性建筑。

    “如今的烟台山灯塔难道不能作为烟台的地标吗?”有人发出这样的提问。不容置疑,无论是现在的灯塔还是老灯塔都是烟台的标志性建筑,但有一部分老烟台人认为,烟台山的老灯塔更能展示烟台的历史和文化。如今烟台山上的灯塔是1986年重建的,从文化价值上讲,既不传承历史,又不能展示现代,已经不能代表烟台城市的形象了。因此建议拆除现在的灯塔,恢复老灯塔的原貌,让烟台的地标更具文化内涵。

    人们对新老灯塔的去与留仍在不断地争论着,看似意见相左,但都是希望将烟台的地标打造得更具文化特色,更能让世人永远铭记。暮色之时,从烟台山脚下拾级而上,至顶峰,优美的海岸一览无余。高处灯塔的光束周而复始,照亮了悠长的海岸线,为进出港的船只指引着方向,靓丽的海滨夜色因为有了它又平添了一缕梦幻色彩。它俯览全市,远眺海上,它是长明灯,是导航员,是烟台人永远值得仰视的高点。

 

    齐鲁文化新地标参评须知

    参评资格

    2000年1月1日后建成启用,坐落在山东省内,能够代表齐鲁文化和城市个性的建筑或建筑群。

    本次评选活动面向读者有奖征集以下内容:(1)各地候选“齐鲁文化新地标”;(2)候选新地标的有关故事、图片;(3)新地标建设者的第一手资料;(4)齐鲁文化传统地标的故事、图片;(5)与地标有关的有文物价值的实物。

    读者可通过以下方式提供征集内容:

    (1)登录齐鲁晚报网www.q1wb.com.cn;(2)拨打本报96706读者热线;(3)发送短信(编辑数字156加内容发送至106277889999)(短信1元/条)。

 

 

王琳

相关阅读

 

您对其他相关新闻感兴趣,请在这里搜索

Baidu

 
 
 
登录名
密 码

查看所有评论


不是大众网会员,欢迎注册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