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财经] [生活] [体育] [ IT ] [娱乐] [社会]

大众日报 农村大众 齐鲁晚报 生活日报 鲁中晨报 半岛都市报 经济导报 大众电脑报 城市信报 青年记者 小记者

大众网其他刊物 >>

山东青年报 齐鲁少年 山东青年        
   
大众网首页 -> 山东青年报 -> 青年报四版


高考作文:何必杜撰虚假故事


大众网-
山东青年报   2002-07-18 15:58:21 sdqnb20020718

  □盛大林
    “有一位登山者,在途中遇上暴风雪。他深知不尽快找到避风处,
非冻死不可。他走啊走啊,腿已经迈不开了。就在这时,脚碰到一个
硬邦邦的东西,扒开雪一看,竟然是个快冻僵的人。登山者犯难了:
是继续向前,还是停下来援救这个陌生人?心灵深处翻江倒海之后,
他毅然作出决定,脱下手套,给那人做按摩。经过一番按摩,陌生人
可以活动了,而登山者也因此暖和了自己的身心。最后,两个人互相
搀扶着走出了困境。“也许不是人人都会碰上这种生死的抉择,但是
每个人却常常遇到、见到、听到一些触动心灵需要作出选择的事情。
那时,我们大家是怎样选择的呢?又应该如何选择呢?请以‘心灵的
选择’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以上是今年高考全国卷的作文题目。该如何“选择”呢?一遍又
一遍地读着这段文字,我这个曾在高考作文中得过高分而且现在经常
在报上发表文章的“评论家”也作了难。
  我当然知道命题者的意图,也深信绝大多数甚至全部考生都“选
择”了救人。我还可以想像,考生们怎样引经据典论证登山者的品德
是多么高尚,精神是多么伟大,甚至从“搀扶着走出雪地”引申出互
相帮助往往可以“双赢”的论点。如果考生熟悉《公民道德建设实施
纲要》及其相关资料的话,想必也可以信手拈来并且加以发挥。
  那位登山者的选择当然很“道德”,相信世上也确实有这么高尚
的人。但令我困惑的是:如果登山者选择不救人,难道就不道德吗?
这位登山者自己已经处于极端危险的境地,如果选择救人,显然极其
冒险;而救人既花费时间又耗费体力,这显然是险上加险。更关键的
是,那个冻僵的人能否救活、即使救活能否站起来行走也是个未知数。
两种可能明摆着:如果不救人,他自己还有比较大的生还希望;如果
救人,最大的可能是同归于尽。
  也许有人要说,你这是自私的逻辑、怯懦的借口,最后他们不是
没有同归于尽吗?我正想说说这一点。命题没有说这是真实的事情,
我敢断言这是一个虚拟的故事。你能想像一个在严寒中冻僵的人,仅
仅依靠按摩就能在同样的严寒中复活吗?你能想像一个刚刚还僵着的
人立马站起来,而且还能与别人“相互搀扶着”走出暴风雪吗?——
许多有着野外经验的人已经指出这一点。
  笔者并非想论证登山者应该选择不救人,而只是想说,在那种情
况下,救和不救确实是个两难的选择;不论选择哪一个,都可以找到
理由。哪怕只有一线希望,也要付出全部的努力,这当然是崇高的精
神;而在自身难保,再耽误时间就等于找死的情况下,出于求生本能,
不去救人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不能因此以“不道德”论之——如果
真正遇到那种情况,我敢说,选择不救人的人会占相当大的比例。
  也许又有人说,作文题并没有要求考生一定“选择”救人呀。表
面上看确是这样,但题目的“导向”是显而易见的。为了得高分,救
人当然是明智的选择。然而,又将有几人是发自内心呢?
  我明白,命题者之所以要在道德上做文章,是出于时势的考虑。
但我不明白,他们为什么要生编硬造出一个如此严峻的伪命题、一种
模棱两可的选择,对十七八岁的孩子进行心灵测试和道德拷问。其实,
即使要配合时势,也没有必要杜撰如此不合情理的虚假故事,因为生
活中就有许多真实且鲜活的事例可供评论。

 

上一条:女性就业角色转化
下一条:女孩爱穿“复古装” 男孩青睐“花裤子”

关闭窗口

请进>> 鲁 青 网 首 页

新闻概览

各报刊投稿信箱

大众论坛

 

 

 
报业集团 - 版 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2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网络中心主办
Email:webmaster@mail.dzdaily.com.c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