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特色新闻 > 特色套餐 > 焦点坊

杨振宁:中国教育太偏重训导致学生不管闲事

2011-12-18 10:17:00     作者: 周逸梅    来源: 京华时报  我要评论

关键词: 杨振宁 闲事 欧阳中石 学科 吴良镛
[提要] 昨天,4名耄耋之年的泰斗级大师——杨振宁、吴良镛、冯其庸、欧阳中石聚首于清华大礼堂,应邀参加由清华大学学生会组织的“清华大学时代论坛”。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著名城市规划及建筑学家吴良镛,著名诗人、文史学家冯其庸和著名书法家、书法教育家欧阳中石,四位大师的年龄总和达到350多岁。

昨天,杨振宁在清华大学与学子们对话。本报记者范继文摄

  昨天,4名耄耋之年的泰斗级大师——杨振宁、吴良镛、冯其庸、欧阳中石聚首于清华大礼堂,应邀参加由清华大学学生会组织的“清华大学时代论坛”。

  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著名城市规划及建筑学家吴良镛,著名诗人、文史学家冯其庸和著名书法家、书法教育家欧阳中石,四位大师的年龄总和达到350多岁。科学、人文和艺术领域大师同台碰撞思想火花,并与学子对话。

  杨振宁说,中国学生的基础比较好,大一时就较为成熟,而至少1/3的美国学生到大一时还没开窍。“但中国教育太偏重训导,这让中国学生有个很大的缺点:太专一,不管闲事”。

  杨振宁将自己的学习方法倾囊相授。一是“渗透式学习”,多听听外领域的讲座;二是多和同学讨论问题;三是广泛获取知识,多去图书馆;四是应该尽早认清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并朝这个方向发展。

  >>大师语录

  杨振宁:选好发展方向

  学习什么学科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要走向正确的领域。我们应该选择大有发展的学习方向,而不能选择穷途末路的方向。

  欧阳中石:艺术是求美

  艺术是什么?现在看来,艺术就是求美。艺术是人生缺少不了的学科。科学要有艺术的灵感,艺术让科学更美,嫦娥奔月看似神话,科学让它实现。

  吴良镛:一切源于生活

  不论什么学科,最重要的生活,是社会生活,因为生活不断对你提出要求。如果从方法论上说,以问题为导向,看看社会有什么问题。

  冯其庸:做学问莫怕苦

  我十次去西域,最后一次上高原已经83岁,最终考证了玄奘归国路线。做学问很辛苦,需要毅力和决心。人文要求善求真,现在很多文章,看了让人实在不放心。

杨凯

editor

更多

 
 
 
我要评论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