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山东 体育 娱乐 女性 购物 财经 幽默 评论 书画 博客 旅游 图片 论坛 房产 汽车 教育 健康 商桥 打折 十一运会官网
 大众报系: 大众日报 农村大众 齐鲁晚报 生活日报 鲁中晨报 半岛都市报 经济导报 城市信报 青年记者 成长先锋 新闻书画网 国际日报山东版 南美侨报山东版
 当前位置:首页>大众人物
站内搜索:
徐少华:不闻荧屏事只念“话剧经”
2006-06-27 08:43:56 作者:文/片 本报记者 秦娟 实习生 王僖 大众网—生活日报


生活中的徐少华活泼开朗。

  曾经心境两闲、儒雅清秀的唐僧,在历经岁月的“取经路”和世俗的浸染后,现如今早已将袈裟褪去,成为带领山东省话剧院在市场中拼杀的主要负责人之一。20年过去了,当我们再次走近这位曾经的“圣僧”时,与印象中“唐僧”的清逸脱俗相比,眼前的徐少华更多了一分流转“世俗”的沧桑和精明能干,从他口中徐徐道出更多的也变成了与话剧发展息息相关的“生意经”。
  6月的一个上午,我们走进正在整修的山东省话剧院,在有些凌乱的办公楼上寻找着印象中电视剧《西游记》里“唐三藏”的身影。几经询问,终于在一扇纱门后找到了现在身为山东省话剧院副院长的徐少华老师。
  眼前的徐少华,虽说依旧如当年那般留着光头,可脸上戴着的黑色墨镜、身上略显休闲随意的着装,真的很难让人再把他与从前那个身披袈裟、潇洒于白龙马上、艰难奔走在取经路上的唐三藏联系在一起。在随后开始的专访中,身为话剧院主要领导的徐少华,心中、嘴中关心的也不再是“佛法”、“取经”,而是关系着话剧发展、艺术发展的市场经。这些都让我们清晰地认识到,我们面对的这个人,早已跳出了“唐僧”缚在他身上的“金箍”,他就是现实生活中原原本本的自己,徐少华。
  事无巨细忙剧院
  现在身为山东省话剧院主要领导的徐少华,平日里可是不轻松,大事小事都要管,都要参与。当被问及像他这样的“业务能手”来搞行政会不会比较困难时,徐少华很是轻松地谈道:“还好,现在当院长,就应该做院长应该做的事情,况且我们现在3个院长,曾经都是业务非常好的演员,既然当了院长,就得什么都干啊。”
  其实在2003年以后,徐少华基本上就没再接拍什么戏,除了排演两个舞台剧外,基本上是一心扑在话剧院的日常管理工作上了。“现在因为有了官职,需要负责的、需要做的一些事务性的东西多了,时间和精力上也都不允许自己再像过去那样频繁地接戏了。你看我们院里正在建一座新楼,办手续等等我也得负责。”徐少华告诉记者。
  虽说现在戏演得少了,但毕竟是专业演员出身,几十年在舞台上摸爬滚打积累了丰富的舞台表演经验,在此基础上与观众、与市场打交道,更是让徐少华对于话剧的经营运作十分得心应手。也许过去作为一个演员,徐少华思考的最多的是如何让自己的角色成熟丰满、真实可信、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而现在作为山东省话剧院的一名院长,他思考的更多的则是怎样才能吸引更多的观众走近话剧、喜欢话剧、让剧院发展得越来越好。
  采访过程中,徐少华提及最多的一个词是“服务意识”,这也是他指导话剧经营的第一理念。“话剧市场是很广阔的,过去我们总是在等市场,观众想要看话剧都不知道去哪儿看,这是我们话剧工作者的责任。增强服务意识,就是要主动去满足观众需求,为观众奉献更多优秀的作品。”
  公益市场找平衡
  近年来,作为省直六大院团之一,山东省话剧院的发展态势在全国的省直院团里应该算是名列前茅的,“不管在演员的素质上,还是曾经创作的剧目上,包括我们的演出场次、现在的经营状况,很多其他省的剧院都很羡慕我们。”的确,像山东省话剧院这样每年都能保证有一部新创作的剧目面世,而且每年保证至少有125场演出的剧院在全国已经不多了。
  因为是省直院团的关系,现在的山东省话剧院主要还是靠国家“养”着,靠国家拨款维持着日常的运营和演职人员工资的发放。即便如此,他们现在也在努力地适应将来院团改制的需求,在兼顾公益演出和走市场的同时,不断加强自身的独立性和适应市场化发展的能力。徐少华告诉记者,现在的山东省话剧院每年至少要保证125场的演出场次,多的时候能有300场,这其中进校园、下乡演出和到部队的公益演出就能占到一半,剩下就是商业演出了。“去大学、部队、基层公益演出是不赚钱的,就是赔本赚吆喝,而我们努力走市场挣来的钱也基本上和公益演出的成本持平,现在因为有国家拨款的优势,可以用走市场的收入进行公演,也算是培植未来市场,让我们尽快独立的良好方式。”徐少华说。
  市场跟着观众需求走
  现在的山东省话剧院面对的观众群主要划分为三块:一块是在校大学生;一块是白领;一块就是儿童。“白领是我们过去一直比较冷落的观众群,现在主要还处于培植阶段。大学生是主流,而且他们是未来的白领,也是我们培养观众的主攻对象。儿童剧这块,因为有我省主攻儿童剧的青岛话剧院和济南市儿童剧院,竞争很厉害,所以我们还是主要向外走,这样大家都能受益。山东的儿童剧在国内是很有影响力的。”
  因为面对着今后要进行院团改制、剧团市场化的发展趋势,徐少华也深深地感受到了话剧市场存在的些许缺陷和压力,他很清楚让剧团在单位观念、经营模式等方面都慢慢地走向市场是今后的大趋势。但当记者问他对于今后话剧的发展有一个什么样的定位时,徐少华却表示:“提前定位是一个不正确的做法。我们应该针对观众的需求来定,作为一个单位,如果不顾市场,在之前就全都定位好,走什么样的路子,排什么样的剧,这本身就是一个错误。好比你给客人做菜,应该是客人喜欢什么你做什么。客人不喜欢吃,你硬把自己的‘拿手菜’给人家吃,那只会适得其反。”
  在徐少华看来,现在的文化市场还是比较青睐娱乐和教育于一体的东西。“寓教于乐,我想这永远不会过时,现在的市场不管是超女盛行还是怎样,观众还是喜欢在娱乐的同时能够受到教育的东西。正如泰戈尔所说:‘我出版一本诗集也许只有一两句是我想说的话’,我们话剧今后更应该在这一点上多做一些。”
  话剧未来喜大于忧
  这位在市场和世俗中翻滚流转的昔日“唐僧”,虽然在外表上早已经失去了曾经的清俊潇洒,可是他执著于话剧艺术、企盼话剧发展的心却如同当年那个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去往西天拜佛求经的唐僧没有什么不同,一样的坚定、虔诚。
  现在相声等曲艺表演都在纷纷回归小剧场,孟京辉在北京的话剧小剧场也发展得红红火火,谈到话剧的未来,应该寻求什么样的发展模式,徐少华也有着自己的看法,但总体上他对话剧的未来还是非常乐观的:“我们现在受众分析的比较明确,现在的主流还放在大学生上,一方面常常进校园进行公益演出,一方面还帮助他们组建了校园话剧社团,在一定程度上繁荣了现在的校园文化,同时也是在培植未来的话剧市场。”
  “小剧场话剧演出近两年比较红火,它以前所未有的互动性得到很多观众,特别是白领一族的追捧,但这也只是话剧的一种演出形式,目前还只是学院派尝试性的东西,不能代表未来话剧发展的方向。”徐少华介绍道,“话剧毕竟是一种艺术,人们偶尔还是想要去大剧院看大型的话剧演出,好比过一段时间就喜欢打开收音机,听到交响乐一样。话剧艺术是很灵活多样的,这种艺术怎样去开发,用一种什么样的形式去做,和观众群的区分密切相关,但不管怎样,这仅仅是形式而已,内容基础是不会动的。现在的市场在寻找新的形式,那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给它创造这种新的形式,光等不行。”(摄影 郭建政)

编辑: 刘贇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7 www.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xinwen@dzwww.com
鲁ICP证:000100号 经营许可证:鲁B2-200610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