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山东 体育 娱乐 女性 购物 财经 幽默 评论 书画 博客 旅游 图片 论坛 房产 汽车 教育 健康 商桥 打折 十一运会官网
 大众报系: 大众日报 农村大众 齐鲁晚报 生活日报 鲁中晨报 半岛都市报 经济导报 城市信报 青年记者 成长先锋 新闻书画网 国际日报山东版 南美侨报山东版
 当前位置:首页>大众人物
站内搜索:
姚忠贤:要的就是这个味儿
2006-07-03 09:00:46 作者:文/片 本报记者 秦娟 实习生 王僖 大众网-生活日报


姚忠贤陶醉在他的琴书艺术中。

  一个闷热的下午,我们穿行于泉城老巷深处,去拜访山东琴书表演艺术家姚忠贤老师。在济南市曲艺团看门老人的指引下,我们见到姚忠贤老师时,真不敢相信眼前这位充满活力的“中年人”竟然已年逾花甲。在姚忠贤老师朴实而又不失风趣的娓娓讲述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山东琴书在姚忠贤生命中所担任的角色,也明白了为什么只要一跟“山东琴书”沾上边,生性内敛的他便能滔滔不绝,声情并茂。
  蒲草韧如丝,磐石无转移
  琴书给我一技之长
  山东琴书流传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成为中国曲艺界熠熠生辉的一块瑰宝。起先山东琴书并没有名字,是近代著名琴书表演艺术家邓九如先生在1933年将这门艺术定名为山东琴书的。而这位山东琴书邓派创始人邓九如先生唯一的弟子便是姚忠贤。
  “我小的时候,家里非常穷,父亲和邓九如老先生非常熟悉,就把14岁的我送到了邓先生的家里,当上了邓老师的‘门里徒’。”回忆起当初入门时的场景,姚忠贤颇有感触,“尽管那时候在老师家学艺吃了不少苦,可学艺就是这个样子,不吃苦怎么能有成绩?所以那时候学得非常用心,老师和师母也非常喜欢我,下了很大的工夫调教我。”姚忠贤至今仍感恩跟随邓九如老师学艺的那段岁月,因为就是从那时起,姚忠贤与山东琴书结下了不解之缘。
  1957年,在当时山东琴书十分火爆的环境下,姚忠贤跟着邓九如老师进了济南市曲艺团,开始了职业学演山东琴书的阶段。只是好景不长,到了上世纪60年代,全国曲艺表演界一下子萧条了,曲艺团也解散了,姚忠贤被分到济南长途汽车站当工人。“庆幸的是,我并没有脱离本行,在汽车站加入到了业余宣传队继续唱琴书。”姚忠贤说,“当工人继续学习和表演琴书的日子对我来说收获很大。在工人中间演出,没有舞台演出的种种束缚,我完全把自己放开了,既学会了和观众互动性的交流,也让我产生了表演的勇气。”姚忠贤还意味深长地说:“我们为什么要求演员一定要深入到观众中去,因为那确实有帮助,它能让我们知道观众真正喜欢的是什么,演员也能够得以更加灵活、自如地在舞台上表演。”
  “好不容易等到‘文革’结束了,曲艺团恢复,我也被调了回来,本想成为一名专业演员可以大干一场,尽快振兴自己所继承的北路琴书,可就在刚刚取得一点成绩的时候,流行歌曲又开始盛行起来。”
  “也不知道那个时候是怎么了,传统节目一上台,大家就起哄。山东琴书也不例外。”传统艺术的这种不幸遭遇让姚忠贤很困惑,“当时我常常问自己:还要不要琴书啊?琴书还指望着你吗?人家改行你自己不能改行吗?”
  锋从磨砺出,香自苦寒来
  表演让我由衷快乐
  正当姚忠贤无奈彷徨之际,领导又让他去自谋出路,这种态度反而让姚忠贤坚定起来,“我当时就发狠说,现在你用土把我埋起来,早晚有一天我得让你把我挖出来。”
  可是执拗的姚忠贤深知,要想让别人“挖出来”,破铜烂铁可不行,必须得是好东西。不甘心的姚忠贤脑子中只有“苦练”二字,“我天天在家偷着练,不敢太大声,怕人听见笑话,就把自己关在大衣橱里练。骑着车子走在路上也小声地哼哼,有时候稍微大点声,人家听见了还以为我神经有问题,不过说实话,当时真是有点着魔了。”而演员光练不登台演出也不行,从1985年开始,姚忠贤便开始了他10年“驻唱”趵突泉的光辉岁月。“可以说,没有那段时间在趵突泉内的演出和观众的支持鼓励,绝对不会有我今天的一切。”姚忠贤表示,“那时演出只要我一张嘴,观众就掌声不断,那种开心是形容不出来的,还有很多港台同胞、外国朋友,都给了我莫大的支持和鼓励,让我深信民族艺术绝对不会衰亡,山东琴书也绝对会越来越好。”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创新让我很有成就感
  姚忠贤在趵突泉公园10年的演艺生涯让他声名远播。在姚忠贤和他的学生杨珀取得了牡丹奖后,山东琴书在全国的知名度也因为二人的不懈努力而逐渐提高。“现在山东琴书代表山东参加什么会演都能获奖。”这一点让姚忠贤很自豪。
  “不过琴书想要受欢迎还是得改革创新。”姚忠贤认为,“时代在变化,山东琴书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过去点一根蜡烛就能上舞台唱,现在观众可不买账了,他们不光要听你唱,还要看你整个人在舞台上的表演效果。服装、表情、动作……山东琴书是门综合艺术,表演起来也得处处都能吸引人啊。”
  根据自己多年的表演经验和与观众的互动交流,姚忠贤首先从山东琴书的整体节奏上进行了大胆的改革。“现在艺术形式很多,像山东琴书这样的古曲再保持着过去那种慢悠悠的节奏和唱法,很多观众特别是年轻观众肯定接受不了,因此琴书的改革首先要精炼,要短小精悍。”另外,姚忠贤在词句上、音乐上也进行改革创新,在唱腔和感情上也吸收了姊妹艺术的元素,再加上流行歌、戏剧的东西,便成为了现在的山东琴书。“千改万改,我唱的还是山东琴书,还得以琴书的味道为根本,这个味才是山东琴书最值钱的东西。”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发展琴书是我最想做的
  琴书很受欢迎了,个人事业也开始蒸蒸日上了,可是谈到山东琴书今后的发展,姚忠贤却不免愁容满面起来。
  “现在山东琴书的发展很不乐观啊,我刚才也说了,山东琴书无论怎样改革,那个琴书味最关键,可现在的演员能把琴书唱出味来的太少了。”姚忠贤忧心忡忡地谈道,“我现在岁数大了,身体各方面条件都在下降,只有天天练功、常常演出、经常和年轻朋友相处,才能让我的声音、身体素质和心态都保持在一个年轻的状态,那样我才能在舞台上多撑几年。”
  可面对当今社会现实,姚忠贤常常感到很无奈。“要想在艺术上有成就,耐不住寂寞不行。但只唱琴书是挣不到大钱的,所以现在很多年轻演员去走穴干点副业,你也不能说人家什么,毕竟这是实实在在的状况。可心不在这里,想把琴书学好,太难了。”作为一个宽厚的长者,姚忠贤对此现象给予了充分的理解,但他也有着自己的看法:“我觉得作为从艺人员,受观众喜欢才是最重要的。我现在收入也不高,但是我所花费的每一分钱都是靠唱琴书挣来的,琴书给了我想要的一切。”
  山东琴书后继无人是目前让姚忠贤最头疼的事。尽管他对自己现在的两个学生杨珀和罗晓静感到非常满意,“杨珀跟我20多年了,我们两人男女搭配唱琴书的形式,已经形成了独特的风格。罗晓静学琴书也很用心。但只有她们是不够的。”姚忠贤指出,“山东琴书这门艺术,在舞台上表演时还是以男演员为主,要靠男同志挑大梁,但是现在能挑大梁的男演员却越来越少。所以现在山东琴书发展的最关键问题,就是多培养人啊!培养一批能接班的优秀曲艺人。”

编辑: 刘贇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7 www.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xinwen@dzwww.com
鲁ICP证:000100号 经营许可证:鲁B2-200610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