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山东 体育 娱乐 女性 购物 财经 幽默 评论 书画 博客 旅游 图片 论坛 房产 汽车 教育 健康 商桥 打折 十一运会官网
 大众报系: 大众日报 农村大众 齐鲁晚报 生活日报 鲁中晨报 半岛都市报 经济导报 城市信报 青年记者 成长先锋 新闻书画网 国际日报山东版 南美侨报山东版
 当前位置:首页>大众人物
站内搜索:
邹承鲁,敢于说真话的人
2006-12-01 09:46:00 作者: 

    邹承鲁生平
  1923年5月17日,出生于青岛。
  1945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化学系。
  1951年,获英国剑桥大学生物化学博士学位。
  1951年-1970年,在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所工作。
  1970至今,在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工作。
  1980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89年-1995年,任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成员。
  2006年11月23日,逝世于北京。

      1951年获剑桥大学博士学位。

      1948年,李四光先生与夫人许淑彬、女儿李林、女婿邹承鲁摄于英国伯恩茂斯邹承鲁、李林婚礼时。


  中科院讣告说,邹承鲁一生淡泊名利,学识渊博,远见卓识,维护科学尊严,反对不正之风。在其生平介绍中,更是罕见地评价他是“刚直不阿的斗士”。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中科院院士翟中和说:“他的品质是我们的楷模。”
  邹承鲁几次提出想吃冰激凌都被女儿拒绝了,因为他有糖尿病。最终还是给他买来了。吃完这杯甜美的冰激凌后,83岁的邹承鲁心满意足地睡去,再也没有醒来。
  11月23日凌晨5点22分,著名生物化学家、中科院院士邹承鲁在北大医院安详离世。


  生化界泰斗
  一生淡泊名利


  邹承鲁被誉为中国生化界的泰斗,他最广为人知的成就是上世纪60年代作为主要贡献者成功完成人工合成牛胰岛素。这一重大成果,使他成为中国生化科学界的权威。
  中科院讣告说,邹承鲁一生淡泊名利,学识渊博,远见卓识,维护科学尊严,反对不正之风。在其生平介绍中,更是罕见地评价他是“刚直不阿的斗士”。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中科院院士翟中和说:“他的品质是我们的楷模。”
  自上世纪80年代后期,邹承鲁的声名开始从学术领域扩展到公众空间。他将严厉的目光投向科学界的学术腐败,以院士之高位自揭学界家丑,批判不良学风。这种改变却引来微弱非议——研究上做不出什么名堂,只好靠学术打假出名。女儿邹章平说,说这话的人显然并不了解我爸爸,他这一生还需要名吗?
  1946年,西南联大化学系毕业后,邹承鲁在招考英庚款公费出国留学生的考试中,以第一名成绩赴英,并师从英国剑桥大学著名生物化学家Keilin教授。研究生期间,他已在Nature(英国《自然》杂志)单独署名发文。剑桥几年,他共发表论文7篇。
  尽管获奖无数,但邹承鲁却淡泊名利。他说,做研究的时候就没有想得奖的事情,为得奖而工作,不可能成为好的科学家。


  科学界斗士
  刚直不阿敢说话


  2004年在北大医院接受治疗的邹承鲁曾对记者说——我已经老了,不会像年轻人那样怕挨整。无非是以后不给我这奖那奖的,我这一辈子得的奖已经够多了,真的不需要了。
  说此番话时,他刚刚和美国西北大学教授饶毅、美国国立健康研究院实验室主任鲁白联名在英国《自然》杂志发表文章,严词抨击人治下的中国科技体制。文章认为计划经济时代的科技管理体制已经严重阻碍了中国科技的创新和发展。
  这是邹承鲁在晚年向中国科学界投下的最后一颗重磅炸弹。和其他两位身在海外的学者不同,邹承鲁当时在国内孤身面对看得见的赞扬与看不见的责难。
  早在1957年,34岁的邹承鲁就提出“应该由科学家管理科学院”。在那个年代,他的“错误理论”还包括:不应该歧视有海外关系的人,允许研究生和导师相互选择。
  女儿邹章平说,外祖父和父亲同有留英经历,同为科学家,但两人最大区别在于,前者委婉,后者张扬;一个含而不露,一个直来直去。邹章平所说的外祖父是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
  1948年邹承鲁和同在英国剑桥留学的李林结合,在英国伯恩茂斯海边,李林的父亲李四光主持了二人婚礼。
  这段姻缘成就了日后科学界独有的一家三口皆为院士的传奇佳话。李林是中国知名的固体物理和材料科学家,2002年5月先邹承鲁而去。


  花甲院士
  痛击学术腐败


  1981年,当选中科院院士不久,58岁的邹承鲁便首次在科学界提出“科研道德”问题。“科学研究来不得半点虚假,可是有的人却弄虚作假,用以追逐名利。个别人甚至不择手段剽窃他人成果,就更令人不能容忍。”
  邹承鲁打破了中国科学教育界导师署名的潜规则。他曾说:“最可恶的是仗势署名。我当这个实验室的主任,这个实验室所有的文章都把我的名字写上,不管你同意不同意,并且写在最显著的位置,仗势欺人,这是一种欺人的方式。” 
  2001年,那场著名的“核酸风波”中,邹承鲁提出核酸营养没有任何科学依据,他还公开指责生化学会一位副秘书长为核酸营养品作商业宣传。
  2003年中国科协年会,邹承鲁总结了中国科学工作者违背学术道德的七宗罪:伪造学历、工作经历;伪造或窜改原始实验数据;抄袭、剽窃他人成果;贬低前人成果,自我夸张宣传;一稿两投甚至多投;在自己并无贡献的论文上署名;为商业广告作不符合实际的宣传。
  身为院士的邹承鲁坦言中国院士选举最大的毛病就是不透明。去世前20天,邹承鲁完成了最后一篇文章《必须严肃处理学术腐败事件》。文章说,“学术腐败问题已经蔓延至院士群体。” 
  这个有性格的老人“不识时务”的举动,使他在公众中赢得“科学界真理斗士”的名称。科学圈外人因此知道了邹承鲁,也因此知道了科学界并非净土。
  一位以“敬仰邹先生的后辈”自称的年轻人发来唁电:学术打假斗士去世了……希望他一路走好,也希望中国的学术腐败有所遏制!华人科学家饶毅曾说,在中国社会讨论学术界不良风气的背景下,邹承鲁这些人的存在,说明中国科学界好的传统仍然在继续。
  如今邹承鲁走了,他留下的精神空位谁又能填补?
  据《南方周末》


    邹承鲁言述摘录


  ●关于诺贝尔奖
  这个目标不是为了科学,不是为了科学而工作,是为了奖而工作。碰到一个坎的时候,你也许就会采取不正当的手段去过这个坎。这样你不但不能得奖,而且搞不好会身败名裂。


  ●关于院士选举
  院士选举最大的毛病一是不够透明化,二是单位的参与实在太多了。


  ●关于学术打假
  我们作为科学家应该有责任向大家说明一些事情的真相。这是为了科学的声誉和自己的良心。


  ●关于出风头
  一个有成就的科学家是不可能有什么“第二职业”的,过多的兼职,过多的抛头露面,只会毁了一个有前途的青年科学家。


  ●关于核酸风波
  一些公司是在借教授之名,借大学和科学院之名进行商业炒作。近年来,各单位教授评得太多,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商业炒作的风气。“水变油”不是曾经有哈工大那么多位教授支持吗?不是也说有实验数据吗?问题是,这些实验数据得到同行的验证了吗?以科学的名义欺骗世人,还要走多远?


  ●关于科学研究成果的质与量
  最近几年尚存在一些片面的认识和做法,譬如单纯追求SCI论文数目,有些人可能只做一些小的容易发表的文章,而不敢或避免去攻克有重要意义但非常艰难的科学问题,表现为浮躁、急功近利。这样发展下去只会导致科学研究低水平重复,导致我国最终不能进入世界科学强国。因此,现在是从对量的重视转而对质的提高提出明确要求的时候了!


  ●关于科技规划
  我们不是完全否定规划的重要性,而只是指出科学和部分含有原始性创新的技术都有相当程度的不可预见性。比如美国的人类基因组计划是科学家们提出、并经过争论后向政府提出,是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时候而提出的,不是政府说有科技经费,科学界就马上有大课题。  据《南方周末》

编辑: 肖辉杰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7 www.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xinwen@dzwww.com
鲁ICP证:000100号 经营许可证:鲁B2-200610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