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深读

不懂日语的驻日大使崔天凯

     2005年9月30日,在东京日本外务省,中国外交部亚洲司司长崔天凯参加中日两国有关东海油气田开发问题的磋商会谈。
  ■崔天凯在与华侨的见面会上说:“我没有过在日长期学习、工作的经验,也从未学过日语。我这次来就是以小学生的姿态虚心向在日新老侨胞求教的,大家都是我的老师。”
  ■中日关系发展最大的困难在于目前仍无法准确解读对方的真实意图。东海能源问题、历史遗留问题、台湾问题……都将一一考验新大使。
  一个典型的南方男人
  “他个头不高,瘦,一看就是个典型的南方男人,给人印象很精明强干。”全日本中国留学人员友好联谊会会长李光哲,10月19日向记者描述了新任中国驻日本大使崔天凯给他留下的第一印象。
  9月30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正式任命崔天凯为驻日特命全权大使。5天后,崔天凯抵达日本。 
  经过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的“破冰之旅”和随后中国总理温家宝的“融冰之旅”,中日关系开始转暖。
  “如何保持这一良好势头,处理好两国间那些悬而未决甚至有很大争议的问题,避免不正常的或矛盾激化的局面再次出现,这是崔天凯面临的挑战,这个任务很艰巨。”日本庆应大学教授小岛朋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
  首次露面自称“小学生”
  10月9日,在向日本外务省递交国书副本后,崔天凯来到东京华侨会馆,第一次以驻日大使身份出席活动。
  “我没有过在日长期学习、工作的经验,也从未学过日语。我这次来就是以小学生的姿态虚心向在日新老侨胞求教的,大家都是我的老师。”崔天凯把双手放在胸前,以示诚恳。
  日本共同社一位记者特别注意到“小学生”这一提法,“我想这段开场白是大使先生费心准备的,讲话体现出的谦逊,是日本民众也是很多中国老华侨所推崇的品格。”
  一些在日华侨、华人认为,崔天凯没有在日工作经验,反而容易产生新思路,“很多日本政要会讲英语,有留学美英的背景。崔大使能讲一口流利的英文,在日本工作不存在障碍。”
  “貌不惊人”的才子
  籍贯浙江的崔天凯出生在上海。1969年至1974年,他在黑龙江农村插队。
  第一次改变命运的机会出现在华东师范大学。1974年,崔天凯进入该校外语系学习,他选择了英语专业,1977年本科毕业。
  1978年,毕业后的崔天凯任教于上海师范大学外语系。此后两年多的时间里,他先后在华东师大外语系现代英语专业和北外联合国译员培训中心进修。当时,“文革”结束不久,刚刚打开国门的中国奇缺外语人才,崔天凯又一次赢得机会,踏进了外交部。他的第一个外交角色是“联合国总部中文秘书处译员”。
  1986年,已是外交部国际司三等秘书的崔天凯再次走进校园,就读于美国名校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公共交流和市场部部长克鲁伯斯介绍说,“他貌不惊人,但非常善于交流和表达,有独立见解。”
  “赶上了好时候”
  自1972年两国实现邦交正常化以来,中国共派出过10位驻日大使。最早的是“军人大使”陈楚、符浩,此后,是宋之光、章曙、杨振亚、徐敦信、陈健、武大伟、王毅,直至崔天凯。
  “武大伟在日本也很有人缘儿,非常平民化,甚至可以和你称兄道弟,但赶上了中日关系最糟糕的时候,所以说得最多的恐怕都是谴责和批评的话。”留学生李光哲与武大伟有过接触,他笑称:“崔天凯大使赶上了好时候。”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陈洁华这样分析新大使面临的有利条件:就中国而言,国际地位上升,对日外交政策稳定,在日形象大大好转。“若无重大消极事件,中日关系将全面改善,并可望在外交、经济、文化等方面有较大发展。”陈洁华说。
  但他也坦言,中日关系发展最大的困难在于,目前仍无法准确解读对方国家的真实意图。东海能源问题、历史遗留问题、台湾问题……都将一一考验新大使。
  据《中国新闻周刊》
    延伸阅读
    崔氏风格语锋犀利
  在一些日本记者和分析家眼中,熟悉东西方文化的崔天凯是个“厉害的角色”。他们很多人都看过至今还在网上流传的一段颇有“崔氏风格”的讲话。
  在2005年4月15日外交部公众开放日活动中,时任亚洲司司长的他谈及中日关系,感慨道,“中日关系一言难尽,简言之,两句话:非常重要,非常困难……这几天,几乎天天会见日本人。(他们)找我,让我们赔他们的玻璃窗什么的。我就火了,我说有人砸了你几块玻璃就天天和我谈,你们当年侵略中国时杀了我们多少人,你怎么不谈……”
  “两个星期前我在东京,他们和我谈安理会改革。我说你先别和我说这些,你大老远跑到非洲、拉丁美洲去拉票,你数数这个票可能也不少。但我告诉你,这没有用,你要在国际上发挥作用,首先要取得邻国人民的认同,你如果有这个精力,到邻国多做做工作……”

栾晓磊

请您留言

登录名
密 码 匿名发表

查看所有评论

不是大众网会员,欢迎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