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深读

60司级“京官”将任职地方

和以往干部交流形式“挂职”不同,此次提法是“任职”。今年是试点,中组部有意明年进一步扩大中央到地方的任职人数范围,今后干部任命将更强调“基层工作经验”以及中央和地方互动。
 
    和以往干部交流形式“挂职”不同,此次提法是“任职”。今年是试点,中组部有意明年进一步扩大中央到地方的任职人数范围,今后干部任命将更强调“基层工作经验”以及中央和地方互动。

    近期,在京的中央各直属机关、部委的2000多名司局官员们或多或少地关心着一个话题——到地方“交流任职”。

    据今年中组部干部任命“新举措”精神,各部委及中央直属机构将派出60名正局级干部到地方任职锻炼——任职地方副市长或副书记。

    “我们分到了2个名额,内部正在动员符合条件的司局长报名。”一位国家发改委官员透露,包括任命资格条件、监督等相关文件已下发各部委。

    和以往干部交流形式“挂职”不同,此次的提法是“任职”。据一位参与政策制定的专家透露,今年是试点,中组部有意明年进一步扩大中央到地方的任职人数范围。这也意味着今后干部任命更强调“基层工作经验”以及中央和地方互动。

    45岁以下局级干部都要轮一遍

    今后没有基层工作经历,就意味着不能担任局级以上的干部。

    “这次派到地方任职的干部的选拔,基本程序是组织大家报名。”参与此次干部任职政策制定的专家透露,“目前中央直属机关司局级干部的报名,大概是5∶1的比例”。

    据悉,今年中组部选派到地方去任职的官员名额是60个,目前中央直属机关的司局级官员在2000人左右。

    “今年是试点,将来任职地方的人数,每年不会少于120名。”上述参与政策制定的专家透露,“整个局级干部中三分之二都没有基层工作经历,45岁以下的局级干部几乎都要轮一遍。”

    从人事政策角度看,中央机关官员“交流”地方,对地方和“交流”官员本身都具有好处。

    “司局级干部对于国家宏观的情况都比较了解,有全国的意识,对于政策的掌握更到位;长期在部委工作,与部委各部门的人比较熟,这样到了地方工作就便于地方与部委的沟通。”北京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的施雪华教授表示。

    而此次司局“京官”任职地方,背景则是新一轮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去年12月份中央正式向全国下发了《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 ,《纲要》提出十一项举措。其中,提到“加强从基层选拔干部”。

    “这就意味着以后选拔干部注重从基层选拔。”据曾经参与此条政策制定的专家分析,没有基层工作经历,就意味着不能担任局级以上的干部。

    该专家表示,《纲要》已经确定,到了2020年没有基层任职经验的领导干部原则上不能再提拔了。

    “下一步还会有其他的方式,这次是由中组部选调,将来各个部委也会组织一批。”据接近中组部的有关人士称。

    从“挂职”到“任职”

    “中央后备干部到地方进行挂职锻炼,一般都是任虚职。而这次到地方上去则是任实职。”

    京官作为“交流干部”去地方,一直是培养干部的常规政策。而此次中组部政策中,出现了一个变化,不是以往的“交流挂职”,而是“交流任职”。

    “操作形式上,挂职分为两个层面。”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秘书长、国家行政管理学院教授汪玉凯分析,一是双向层面的挂职,即各主要部委的年轻后备干部到地方去挂职,同时也有从地方到中央部委挂职的,比如说省、市党政机构部门选取年轻干部到中央。第二个层面是横向间的,如“援藏干部”。

    尽管“交流挂职”有利于培养干部,但在实践中出现了一系列弊端。“挂职的临时性、短期性使得挂职干部不能够安下心来做事,比较浮躁。”汪玉凯表示。

    “时间短使得其成为只是官员捞取政治资本的一种方式。”施雪华也看到了相同的问题,同时挂职还存在以下弊病,如容易变成部委解决自己干部升迁的一种途径,打击地方官员升职的积极性,影响地方的创造性。

    显然,人事组织部门意图解决上述挂职问题。

    “中央后备干部到地方进行挂职锻炼,一般都是任虚职。而这次到地方上则是任实职。”汪玉凯分析,现在下去就可能是正职,比如正司级的官员就可能直接任职省厅厅长。


王琳

请您留言

登录名
密 码

查看所有评论

不是大众网会员,欢迎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