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海报新闻 媒体矩阵

大众网
全媒体
矩   阵

扫描有惊喜!

  • 海报新闻

  • 大众网官方微信

  • 大众网官方微博

  • 时政公众号爆三样

  • 大众海蓝

  • 大众网论坛

  • 山东手机报

山东手机报订阅方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97009

首页>新闻>国内新闻

打赢收官战 第一书记在行动

2020

/ 05/01
来源:

山西日报

作者:

手机查看

  4月15日,临汾市浮山县举行选派机关事业单位干部到村任职仪式,29名机关事业单位干部充实到9个乡镇19个村委会担任党组织书记及委员,带领村民奔小康。王辉耀摄

  石楼县永由村第一书记常士杰:老槐树下拼出脱贫路

  石楼县裴沟乡永由村因村内生长有一棵近4000年的古槐树,远近闻名。去年4月,90后小伙常士杰,根据省委军民融合办安排,走出机关来到石楼县永由村担任第一书记。他进村时恰逢槐树开花时节,成片成林的新老槐树郁郁葱葱,山上山下繁花似锦,煞是好看。随后,他参与了在永由村举办的第二届槐花节。古槐颂、槐花情、槐花宴、槐花蜜,一场盛宴让常士杰看到了永由村脱贫奔小康的强劲动力。

  永由村有369户1119口人,耕地4239.7亩。常士杰挨家挨户上门了解,将村里的情况和每一户的情况都写进自己的民情日记中,记录他们的生活情况与发展想法。其中建档立卡的225户贫困户,他重点做了分类细化。

  村里的年轻人大都外出务工,留守村里的都是些老年人。空闲的时候,他就去留守老人的家中帮忙干一些杂活。在与贫困户的相处过程中,他深刻体会到群众利益无小事的内涵,也更加坚定了他要服务基层的决心。

  永由村的一位退伍军人温绍华,患有脑梗,半身不遂,常士杰主动带老人家去医院进行检查、复查、取药。“别看年纪不大,工作起来头头是道。”村党支书穆海则经常这样夸奖他。

  永由村在省委军民融合办的帮助下,发展了412亩苹果园,去年苹果树已挂果。“管护费用太高了,我们自己很难负担。”村里青年温建军承包了其中的50亩苹果树,每年的管护费用就是一笔很大的开销。

  “苹果树挂果周期太长,长时间看不到收益,我们心里也没底啊!”村里有一部分村民已经放弃对苹果树进行管护。常士杰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多次上门和贫困户进行沟通,向他们讲述种植苹果树的收益,邀请专家向村民讲解苹果树的修剪技术,还积极协同工作队一起向机关申请10.7万元资金支持苹果园的管护。守着漫山遍野生机盎然的苹果树,常士杰干劲更足。

  工作过程中,常士杰发现村里老百姓的农副产品非常好,他主动当起了“推销员”。纯天然槐花蜜、玉米面等农副产品,从田间地头到机关单位,给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老百姓看着自家的农副产品有了销路,都开心地笑了。

  “又到了槐花开放的季节了,今年他要积极参与槐花节的筹备工作。”常士杰坚定地说,“宣传永由村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一定好好干。”

  本报记者陈俊琦 本报通讯员郑慧梅

  岢岚县宋家沟村第一书记杨涛:心安之处是吾乡

   从“缺吃少穿”到示范村,岢岚县宋家沟村在发展乡村旅游中摘掉“穷帽”。一到旅游季,大街上有的捏油糕,有的做凉粉,还有的村民把自家土特产拿出来卖。如今,宋家沟村又多了一个旅游产品——葫芦手工制品。

  去年年初,宋家沟村第一书记杨涛经过学习考察,决定引进葫芦种植技术以及后续葫芦手工制品工艺,以村集体经济形式发展葫芦相关产业。杨涛邀请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陈胜来村里宣传葫芦文化,讲授葫芦种植技术,村民王四猫等20户贫困户在庭院种上了一片片葫芦,宋家沟村头一次长出30多厘米高的葫芦。“我们又多了一门手艺,宝葫芦里装上杂粮,能卖个好价钱。”王四猫高兴地说,还是杨书记办法多。

  2017年7月,作为省总工会派驻岢岚县宋家沟村担任驻村工作队长兼第一书记以来,杨涛和驻村队员坚持“你动我扶、你进我帮”,因户制定帮扶政策,一个个带着露珠、沾着泥土的“好药方”开始发挥作用。“你离村民有多近,村民跟你就有多亲。”杨涛办好百姓心尖尖上的事,得到了群众的一致认可。

  “搬到宋家沟之前,我们一家三口住在不足40平方米的土窑洞里,几亩薄田,靠天吃饭。”宋家沟村村民沈姚付搬进新居后,杨涛和驻村队员时常来看望。由于有一手制作凉粉的手艺,杨涛帮助他支起了凉粉摊,开起了农家乐。“去年入秋后,凉粉摊歇业,我仔细盘算了好几遍,纯收入9600多元。”

  扶贫路上,一路艰辛,也一路感动,杨涛还把这份感动搬进了小学课堂。去年儿童节,杨涛到儿子所在的班级上了一堂红色党性教育课。40分钟时间里,他为孩子们详细讲述了宋家沟的历史变迁和脱贫攻坚的意义所在。寒暑假里,杨涛都会带着儿子来宋家沟住一段时间,带他和村里的小朋友玩耍,希望“帮助更多的人,自己就是幸福的”这颗种子在儿子心里生根发芽。

  “3年来,我亲身参与到精准脱贫的伟大实践中,宋家沟早已成为我的第二故乡。”杨涛说,作为一名基层干部,要急百姓之所急,帮百姓之所需,与老百姓掏心窝子的相处,让老百姓感受到党员就在身边,这样才能更加信任你,才会更有干劲儿。

  本报记者杨文俊

  陵川县台北村第一书记郭子涵:女承父业接力攻坚

   对于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面临着很多的人生选择,可以考研继续深造,可以考公务员,也可以留在城里,过着相对安逸的生活。而郭子涵,一个只有23岁刚走出校门的女孩子,却选择到脱贫攻坚一线,执着并坚毅地往前走着。

  郭子涵父亲郭建平原来是晋城市兰花集团培训中心主任,2017年11月份,被派驻陵川县附城镇台北村担任第一书记兼驻村工作队长。2019年8月2日,年仅51岁的郭建平因劳累过度倒在了工作岗位上。一直在父亲呵护中长大的郭子涵,面对残酷的现实,放弃了继续考研深造的机会,带着父亲未曾完成的“遗愿”,前往台北村担任第一书记。“正是父亲对扶贫事业的执着,正是乡亲们对父亲的热爱,指引我走进扶贫领域,完成父亲未竟的事业。”郭子涵字字铿锵地说出了投身扶贫的初衷。

  在郭子涵的办公桌上,也是郭建平曾经办公的地方,一个笔记本、两本书静静地放在那里,这两本书一本是《陵川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应知应会手册》、另一本是《脱贫攻坚干部培训十讲》。随手打开笔记本,都是郭子涵驻村以来走访贫困户所发现的问题,这些问题在笔记本中都分门别类进行了记录整理。

  在村里六个多月的时间里,在郭子涵与村“两委”和工作队的共同努力下,台北村到观村的路已经修好通车了,新建的两个蓄水池已经正式投入了使用,可以满足全村人的用水需求。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今年村民在原有基础上扩大了苗木种植规模,村容村貌得到显著提升。

  “我走过了父亲走过的山路,发现它们从崎岖变成了畅通;我抚摸过父亲种下的白皮松,发现它们从幼小变成了茁壮;我翻看过父亲的每一页扶贫日记,发现字里行间的计划变成了触手可及的现实。”郭子涵坚定地说,“我将紧握父亲传给我的接力棒,以更加坚定的意志、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脱贫攻坚工作中去,让我们台北村在巩固脱贫成果的基础上,让老百姓的生活越过越红火。”

  本报记者李炼

  离石区归化村第一书记秦志华:老百姓盼的就是我要干的

   “小秦吃饭了没?”“小秦多来家里坐”……走在离石区信义镇归化村里,村民见着第一书记秦志华,没把他当外人。

  两年前,这个90后的第一书记刚到村,穿着牛仔裤,背着双肩包,看上去像个大学生。农村事多,情况复杂,这么“嫩”的干部行不行?秦志华暗下决心:“既然有缘成为这里的第一书记,就得为大家做点事。”

  脚上有泥,心里才有底。为了了解村情民意,迅速进入角色,他白天走访了解村民生产、生活情况,跟着村民去山里采收羊肚菌、山蘑菇;晚上和村班子成员、老党员交流谈心,虚心请教。第一个月,秦志华跑遍了归化村所辖的4个自然村、133户贫困户。村民的意见、建议,他都记在心里。“大家的期盼或是抱怨,都是扶贫的着力点。”

  去年腊月一天晚上10点多,68岁的贫困户李侯栓突发面部肿痛,秦志华及时赶到,开车带老李从区医院到市医院,连夜检查诊断。事后,老李家人当着村里人夸赞他。“这让我更加坚定,要把村民当亲人,为村民办实事办好事。”秦志华说。

  土地贫瘠,再种低效作物,增收很难。秦志华向村民推荐考察过的芦笋种植。这在当地是新奇产品,村民没底。他先行先试自己做示范,先后投资近万元租地5亩试种,目前已初步成功,预计每亩可增收4000元以上。

  2017年起,归化村抓住全国特色小镇发展机遇,主动对接相关部门,大力改善基础设施。如今,归化村全村脱贫,新修的景观河坝、旅游公厕、民俗文化陈列馆、宝峰生态园……村子一年比一年美,靠大型民俗演艺实景剧《沟梁上的土疙瘩》带火了乡村旅游,村民参加演艺,兴办农家乐、民宿,日子越来越富裕。“这是领导们大力支持和我们‘两委’班子、前任驻村工作队持续努力的结果。”秦志华说。

  4月25日,离石区乡村旅游季在归化村正式启动,打造美丽“乡村会客厅”,归化村正迎来新的机遇期。秦志华忙前忙后,信心满满地说:“认真做好当下的每件事,真正为老百姓谋福利,才能无悔付出、无悔坚持、无悔青春。”

  本报记者高建华 本报通讯员王晶晶

  (责编:温文、刘洋)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推荐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