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海报新闻 媒体矩阵

大众网
全媒体
矩   阵

扫描有惊喜!

  • 海报新闻

  • 大众网官方微信

  • 大众网官方微博

  • 时政公众号爆三样

  • 大众海蓝

  • 大众网论坛

  • 山东手机报

山东手机报订阅方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97009

首页 >新闻 >国内新闻

不惑之年再出发:中国经济特区新使命令人期待

2020

/ 08/26
来源:

中国新闻网

作者:

李晓喻

手机查看

  中新社北京8月26日电 2020年8月26日,中国经济特区步入“不惑之年”。

  过去40年间,以深圳为代表的经济特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者。40年过去,中国变了,世界也变了。此间学者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认为,新形势下特区需要“脱胎换骨”。

  图为深圳市民中心夜景。中新社记者 陈文 摄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称,经济特区是中国过去40年改革开放的产物,其核心任务是为中国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现代经济探索新道路。而随着中国经济总量升至世界第二,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逐步健全,中国对经济特区的要求也和过去“完全不一样了”。

  例如,按照规划,深圳要比全国提前15年,打造一个看得见、摸得着、可复制推广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样本”;海南则要到2035年成为中国“开放型经济新高地”,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自由贸易港。这无疑是很高的标准,也是相当大的挑战。

  与此同时,经济特区面临的外部环境也变了。经济全球化遭遇“回头浪”,地缘政治风险上升,这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给经济特区带来了严峻挑战。

  “相比过去,今天中国改革开放的任务不是变轻松了,而是加重了;不是变简单了,而是复杂了”,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副院长曲建说,面对更艰巨的改革开放任务和更严峻复杂的国际环境,需要更大胆地推动经济特区发展。

  在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都发生深刻变化之际,经济特区如何因应新形势?怎样找好新发力点?

  在张燕生看来,今后经济特区要在以下几方面为中国充当“开路先锋”:推动科学技术创新;实现法治和规则治理的现代化;提升产业链水平,与全球产业加强对接;构建全球开放层次最高的“特殊区域”;打造全球物流枢纽的集散地。

  “未来30年对科学技术创新的要求和过去完全不一样。过去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就可以了,但今后需要创造一流,打造一流的企业、一流的发展平台,这样才能在国际竞争中争取主动”,张燕生说,在此情况下,经济特区应有“脱胎换骨的变化”,要在推动体制机制改革、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完善跨境创新网络等方面下功夫,打造一个开放、包容、共享的环境,吸引“世界大脑”为中国所用。

  不少经济特区已经开始行动。

  眼下,围绕要素市场化、营商环境优化等重点领域,深圳正加快推进综合授权改革、行政法规调整、先行先试政策等一批清单落地。此外,深圳还在加快建设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实验区,积极开展国际人才管理综合改革。

  珠海日前公布《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准备充分发挥横琴先进智能计算中心等创新平台作用,吸引集聚一批科创项目和人才团队。同时,珠海还将探索在贸易等领域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打造与国际规则高度衔接的营商环境。

  此间学者表示,经济特区今后在搞好自身建设的同时,也要和自贸试验区等其他功能区做好配合。

  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区域经济合作研究中心主任张建平说,经济特区要把自身的独特功能与自贸试验区的功能设计和定位有机结合起来,投入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还要培育新的增长极、创新极、辐射极,特别是要在制度性开放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余淼杰建议,经济特区下一步发展可以考虑“两步走”,如2025年左右形成一批早期收获成果,打造更高水平开放平台,提升区域竞争力和创造力;2035年左右和上海自贸区等其他功能区形成统一制度集成,不只在贸易投资,还要在管理、规则制定、法制、税收、风险防控等方面进行更深入拓展。

  走过不惑之年,经济特区更科学健康的发展值得期待。(完)

责任编辑:刘旋

相关推荐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