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海报新闻 媒体矩阵

大众网
全媒体
矩   阵

扫描有惊喜!

  • 海报新闻

  • 大众网官方微信

  • 大众网官方微博

  • 时政公众号爆三样

  • 大众海蓝

  • 大众网论坛

  • 山东手机报

山东手机报订阅方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97009

首页 >新闻 >国内新闻

种业振兴打出组合拳

2021

/ 10/25
来源:

经济日报

作者:

乔金亮

手机查看

上图 第八届宁夏种业博览会展出350余家企业的4000余个品种的种子产品,为制种产业发展、农户科学选种搭建平台,让小种子打开大市场。 新华社记者 王 鹏摄   右图 员工在内蒙古民丰种业有限公司资源库保存马铃薯脱毒资源苗。

  近年来,乌兰察布持续加大科研投入,积极推进马铃薯育种产业化发展,实现了种薯智能化、工厂化、标准化生产。

  王 正摄

  岳麓种业峰会日前发布的《中国种业年度十大进程事件(2020.10—2021.9)》报告显示,目前我国农作物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比超过95%,畜禽核心种源自给率超过75%。但是,种业发展基础仍不牢固,良种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为45%、对畜牧业发展贡献率为40%,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空间。

  接受记者采访的种业界人士表示,实施种业振兴行动,以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安全为前提,以科技自立自强为支撑,在“一粒种子”上做大做好文章,不只是要把饭碗端得更牢,更是为了14亿多中国人吃得更好。

  摸家底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副司长杨海生说,从产业链供应链来看,我国种业总体上是安全、可控的,尤其是在保生存的种源上,比如两大口粮作物,立足国内供种没有问题。但是,从全球范围来看,我国有些品种有些领域与国际先进水平有明显差距。比如玉米、大豆单产水平大体是世界先进水平的六成,比如白羽肉鸡祖代种鸡、部分设施蔬菜品种进口占比较高。这体现了种业好不好、优不优的问题,也反映了与人民生活需要还有明显差距。

  “从种业创新体系来看,存在‘四重四轻’现象:一是重眼前需求轻长远规划,长期系统布局不够;二是重品种审定轻场景应用,产业导向不明;三是重项目实施轻体系建设,资源配置不优;四是重种子创新轻种业创新,全链条创新不足。同时,农业科技创新存在的最大短板之一就是创新要素分散,开放协同薄弱,存在产学研用对接难、项目基地平台人才融合难、协同创新跨界难和社会资本资源进入难‘四大难题’。”科技部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主任邓小明说。

  短板就是潜力,差距也是动力。自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打好种业翻身仗以来,种业的重要性和发展种业的紧迫性进入大众视野。“党中央出台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政策,各地采取了许多硬核措施,一场种业翻身仗迅速打响。种业自主创新好事连连,种业基地平台建设大事不断,种业加快引领农业现代化发展。”中国农业技术经济学会会长陈萌山说,种业年度十大进程事件鲜活地记录了一年来我国种业发生的新变化,令人振奋。

  育良种

  唯有实现优良品种的自主可控,中国种业才能真正没有软肋。在专家看来,我国种业与发达国家的差距首先是种质资源引进挖掘不够。我国大部分是本土资源,而且鉴定利用不足,导致了育种的遗传基础选择空间小。在种质资源的收集利用方面,我国种质资源主要来自国内,保存在科研单位和企业,约80%的种质尚未充分鉴定;而美国约四分之三的种质资源来自全球,企业是种质保存、鉴定、利用的主体,实现了资源充分利用。

  没有自主的资源,就没有自主的品种。自2021年3月起,我国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农作物、畜禽、水产养殖种质资源普查。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普查,计划用3年时间,全面完成资源面上调查、收集鉴定和入库保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农科院作物研究所所长钱前说,不论是以矮秆资源利用为标志的第一次“绿色革命”,还是利用“野败”型野生稻资源育成杂交稻的巨大成功,都说明作物育种的每一次突破,均离不开优异种质资源的发掘利用。农作物种质资源已经成为种业竞争的焦点,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是打好种业翻身仗的第一仗。

  没有新品种保护,就没有创新动能。农业农村部植物新品种测试中心审查员邓超介绍,截至2021年6月底,共受理申请农业植物品种保护43112件,其中2020年受理申请7913件,同比增长12.5%,连续4年居世界第一。打好种业翻身仗,要以种业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为保障,推进种业全链条知识产权保护。2021年8月,种子法修正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审议。全国农技中心主任魏启文表示,此次修订种子法,拟建立实质性派生品种制度,让我国的植物育种保护水平与世界发达国家同步。这对激励育种原始创新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没有独特的实用品种,就没有强有力的推广应用。国庆假期,江西赣州定南县龙塘镇长富村的玉米基地吸引了不少游客采摘。基地占地200亩,依托富硒土壤,引种了优质甜玉米新品种。“品种是新金甜1号和新金甜3号,分别适合低温和高温条件种植,都具备较强的抗病虫害和抗倒伏能力。”基地负责人钟国光说,甜玉米主要销往广东市场,每亩年净利润达1600元。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所所长李新海说,我国玉米育成品种类型不断丰富,从追求单株产量到提高抗逆性的群体产量,一批青贮玉米、加工型玉米、鲜食玉米等新品种走向大田。

  强企业

  种业是一个立足高科技、依靠高投入的产业。其中,种企对科研持续投入,对科研成果负责,从科研成果中受益,是种业的主体。

  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国的龙头种企,其杂交水稻和玉米市场占有率居国内第一。公司董事长毛长青这样看待中外种企发展的差距:跨国种业巨头已进入“常规育种+生物技术+信息化”的育种“4.0时代”,实现了优良基因性状定向聚合的智能化设计育种。我国种业尚处在以杂交选育为主的育种“2.0时代”,育种效率差距较大。数据显示,国际种业巨头研发投入比我国全部种企研发投入总和还要高2倍以上。育种水平的差距是导致我国玉米等作物单产不及美国等发达国家的主要原因之一。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水稻研究所所长胡培松表示,我国种业长期存在的问题是企业规模小,组织化程度较低,全国种业年产值约1200亿元,却容纳了数千家种业企业。同时,企业创新能力不强,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不完善,高水平人才欠缺,信息化管理水平不足,国际化发展刚刚起步。可喜的是,近年来,商业化育种正从以科研单位为主体向以企业为主体逐步过渡,以企业为主体研发的品种实现数量井喷。

  种企自立自强要有一批产学研结合的创新联合体和关键共性技术平台。湖南省科技厅副厅长贺修铭说,湖南省政府与中信集团去年共同组建了岳麓山种业创新中心,相关高校、院所、企业等科研力量共同参与。岳麓山种业创新中心董事长田冰川介绍,中心建设了分子育种、生物智能大数据2个共性技术中心和水稻、畜禽、水产等8个专业研究中心。力争5年内创制100个以上具有重大应用价值的新基因新材料新品系新品种,实现种业产值超过500亿元,孵化一批核心企业实现科创板上市。

  春华灼灼,秋实离离,种业振兴的时代之歌,正在广阔原野激荡。(经济日报记者 乔金亮)

责任编辑:刘美显

相关推荐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