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海报新闻 媒体矩阵

大众网
全媒体
矩   阵

扫描有惊喜!

  • 海报新闻

  • 大众网官方微信

  • 大众网官方微博

  • 时政公众号爆三样

  • 大众海蓝

  • 大众网论坛

  • 山东手机报

山东手机报订阅方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97009

首页 >新闻 >国内新闻

海报观潮丨理性看待多所知名大学退出“世界大学排名”

2022

/ 05/14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手机查看

  于洪良

  近来,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兰州大学相继表示,将抛开一些不必要的考核指标,拒绝再向任何大学排名机构提供数据,今后学校发展和学科建设不再使用国际排名作为重要目标,一心一意做科研、教育,避免受到各种排名的影响!“一石激起千层浪”,这在高教界、科技界乃至全社会引发了广泛关注。

  此番举动为哪般?长期以来,在世界大学排名中的名次能直接或者间接影响一所大学的发展,为何这三所大学却对世界排名“不以为然”呢?值得我们深思之明辨之。

  这是一个回归。曾几何时,形形色色的各类排行榜层出不穷,很多大学乐此不疲或者被动卷入,一派“热闹”景象。从较长一个时期对国内以及国际排名榜的追捧和热衷,到如今不再推崇,再到广大网友特别是学生家长为这三所大学纷纷点赞,可见淡化国际排名已成大势所趋、民心所向。

  一所知名大学的校长直言,“我们常常会引用各类数据来说明学校的发展状况,大学排名更是把学校状况变成一个数字。久而久之,人们只记得数据,不记得大学的真正使命了。”还有一位大学校长对此表示了不满:排行榜在客观上就是在制造“标准”;大学和学科的排名都是“末”而不是“本”。

  尽管世界大学排名并非“毫无意义”,但有识之士越来越达成共识,现有的西方大学排名标准体系大同小异,一般都是依据教学水平,研究声誉、论文引用、国际化和捐款收入等等几方面的因素来计算,另外像QS指标里边还有雇主声誉、师生比例等等;况且这些国际排名的评价标准存在较大差异性,且排名榜大都偏重理工,以此为“标尺”,对于中国大学来说未免有失公允和偏颇。在一些排行榜的评价指标中,理念、模式、文化等大学办学中更为厚重的东西,则因过于复杂,通常是无法被纳入排名评价体系的。

  这三所大学的举动显示了大学决策者的办学清醒和行动自觉。大学之大,不仅大在指标够硬;大学之高,不该只高在数据辉煌。大学只有真正回到教书育人和为国家培养人才的本质上来,而不是沉湎于“排名榜”而沾沾自喜,才是正途。相信伴随我国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进程,不仅是国际排名以及其他形式的排名也将会逐渐弱化,减少用单一的体系去评估大学到底“谁更胜一筹”。只有去除“唯排名”的功利与浮躁,才能让教育更纯粹,更好回归教育初心和育人本质。

  这是一种自信。三所大学的举动是“任性之举”吗?显然不是。以南京大学为例,在今年4月公布的《中共南京大学委员会关于十九届中央第七轮巡视整改进展情况的通报》中,就郑重表示,在《南京大学“十四五”规划》和《南京大学“双一流”建设高校整体建设方案》编制中,学校发展和学科建设均不再使用国际排名作为重要建设目标。从厚厚的文件就能看出,这是南大经过深思熟虑后的决定,显然是一步重要的战略调适。

  大学是高等教育的依托。高等教育的发展模式应是丰富多彩的,需要根据各国不同的历史传统、不同的现实国情和不同发展方向来进行抉择,而不能走趋同的道路,不可能“一个模子”,也没必要“千校一面”。大学各有特色,需要分类分层评价,一张榜单无法概括一切。由于国情和体制不同,完全照搬西方大学的发展模式在中国显然行不通。如果只是简单地通过数据进行对比,然后就得出排名的高低,这本身就不客观,很容易迷失了方向,自乱了阵脚。对待眼花缭乱的排名,要有定力,不能追着世界大学排行榜跑,须臾不能忘记服务区域和国家的使命和责任。

  大学最重要的是底蕴和内涵。过于在意那些排行榜甚至一味用干巴巴的指标评定社会公众心目中的好大学,大可不必。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是中国高等教育的百年梦想。我国独特的历史、文化与国情,决定了必须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积极探索中国特色、地域特点的大学发展建设之路,真正解决好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唯此,我国大学走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的底气才更足。

  这是一种勇气。这三所大学的“破冰”之举,传递了淡化排名、挤压泡沫、专注求真务实的信号,显然是有长远眼光的考量,体现了自己的坚守和勇气,也符合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方向,也反映了中国大学、中国教育、中国文化的自主性和勇气。无论何时,中国的大学,不能办成“世界排行榜中的大学”。

  “世界上不会有第二个哈佛、牛津、斯坦福、麻省理工、剑桥,但会有第一个北大、清华、浙大、复旦、南大等中国著名学府。”当下,大学要办出中国特色,就要尊重中国独特的历史、独特的文化、独特的国情,要因地制宜打造中国“标尺”,而不是亦步亦趋,“邯郸学步”。任由“排名思维”根深蒂固,在一定程度上必将“绑架”高校发展。

  大学可以被评价,但大学不该被排名。中国工程院院士、曾任香港中文大学的校长沈祖尧说,如今大学排行榜种类很多,标准各异;排行榜只是一种参考,而不是标准。他特别告诫道:“阻碍中国大学走向世界一流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忘了大学的使命是‘培养人的成长’”任何时候,比排名和数据更重要的是大学使命。始终把使命放在重要位置,把育人作为最主要、最重要的评价指标,这样的大学必将成为一所更加优秀的大学。

  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到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再次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时代命题,并强调:“我国有独特的历史、独特的文化、独特的国情,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不能跟在别人后面依样画葫芦,简单以国外大学作为标准和模式,而是要扎根中国大地,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在全球高等教育创新发展的今天,按教育规律办大学,涵育“大格局”,不固步自封,不亦步亦趋,立足高质量发展理念必将成为中国大学的安身立命之本。特别是在“双一流”建设中,要坚持独立自主和兼容并蓄并重,有所为有所不为,通过构建和优化具有中国特色、影响世界的评价体系,一步步赢得世界高等教育的认可与尊重。

  (作者系山东省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特约研究员)

责编:

审核:葛思琦

责编:葛思琦

相关推荐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