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海报新闻 媒体矩阵

大众网
全媒体
矩   阵

扫描有惊喜!

  • 海报新闻

  • 大众网官方微信

  • 大众网官方微博

  • 时政公众号爆三样

  • 大众海蓝

  • 大众网论坛

  • 山东手机报

山东手机报订阅方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97009

首页 >新闻 >国内新闻

心痛!900年万安桥焚毁坍塌

2022

/ 08/08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王乐双

手机查看

  8月6日晚,伴随着“噼里啪啦”的木材燃烧声,坍塌的木架纷纷落入河中,有着九百多年历史的万安桥火光冲天,打破了屏南县长桥村夜晚的平静。作为国内现存最长的贯木拱廊屋桥,其焚毁坍塌,逝去的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段饱经风雨洗礼的漫长岁月,着实让人痛心不已。

2004年6月8日,福建屏南,全国最长的木拱廊桥——万安桥。

  万安桥:屹立九百余年 见证岁月变迁

  福建宁德屏南县位于鹫峰山脉中段,特殊的地理环境,练就了当地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创造力,凝聚着工匠智慧的木拱廊桥,气贯长虹般跨越滔滔河水,连接着山外通途。万安桥作为我国现存最长的古代木拱廊桥,便坐落于此。其横跨两个中国传统村落与省级历史文化名村——棠口村与长桥村,将村落之间朴实庄重的文化内核与精神内涵紧密相连。

  万安桥为五墩六孔木拱廊屋桥,据史料记载始建于宋朝,距今已有917年历史,其于1990年批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批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作为“闽东北廊桥”之一被列为第六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于2012年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在我国古代桥梁建筑科学技术史上具有重要价值。

  不仅如此,木拱廊桥也是我国传统木架构桥梁中,技术含量最高的品类。2009年,其营造技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万安桥虽无金碧堂皇的造型与装饰,却有着其独特的优雅与坚挺,正如中国廊桥研究会常务理事钟晓波2003年第一次来到万安桥时所说:“年代久远的万安桥,在风雨的洗刷下呈现出古老的颜色,被一片老房子包围着,我站在雨中静静地看着它,被它朴素而低调的模样所吸引。”

  古建“生命”只有一次 世间再无万安桥

  一座长虹卧波近千年的古桥,在20分钟内就被大火毁于一旦,文物建筑就是这样脆弱——即便经历风吹日晒雨淋,经历千百年的岁月洗礼,一次消防上的漏洞就足以毁掉所有。

  此次万安桥起火,再一次为古建筑保护敲响了警钟。尽管目前尚不清楚起火原因,但不管怎样,均与保护不力、防范不严等有关系。

  火灾是古建筑的永恒之敌,中国古建筑,无论是故宫还是应县木塔,都以木结构框架为主。这样取材方便、适应性强、施工快速,但也有一个致命弱点——易燃。

  许多古建筑的木料表面开裂、木质疏松,含水量已接近0,耐火等级极低。经估算,古建筑的火灾荷载大约是现代建筑的30多倍。像万安桥这样的古建筑,虽已是“国保”,但因离城区较远、周边环境复杂、消防栓难以布置等缘故,更易受到火灾威胁,且容易形成“火烧连营”之势,灭火难度极大。

  实际上,这并非万安桥第一次遭遇大火焚烧。公开资料显示,万安桥曾于清康熙四十七年遭火焚,乾隆七年(1742年)重建,后历代都有修葺。

  目前,当地有关部门已明确将重建万安桥,但即便如此,世间也再无真正的万安桥了,这场大火焚毁的,不仅仅是一座桥梁,更是九百多年历史赋予它的文化积淀,以及多少代人行色匆匆的繁复记忆,而这些,都是无法复制与重建的。

2020年10月3日,福建屏南县万安桥。

  如何让“廊桥”不再成“遗梦”

  古廊桥之美,在于不用一钉一铆榫卯连接之技,在于高山沟壑间长虹卧波之景,更在于当地人信俗寄托于廊桥之民风。木拱廊桥多分布于浙闽交界,仅在福建屏南县,除了万安桥,还有跨度仅10米的十锦桥、被誉为“江南第一险桥”的百祥桥、被桥梁专家誉为我国木拱桥“典范之作”的龙井桥,以及被设计成雄鸡展翅形状的千乘桥……

  这些桥都是古人留下来的建筑珍宝,当通行功能逐渐被新工艺新技术取代之后,这些历经岁月沧桑的古桥,将会变得像大熊猫一样珍贵。人人都在说文化与工艺的传承,但传承的前提,则是留下传统古建筑。

  然而,近年来,多地古建筑的保护状况却令人堪忧:2013年11月,有着“亚洲第一廊桥”之称的重庆黔江濯水古镇风雨廊桥发生大火,桥面上的木质建筑被烧毁;2015年1月,云南省大理州巍山县南诏镇拱辰楼发生火灾,过火面积约300平方米,600多年历史古迹全部烧毁;2017年12月,有“亚洲第一高斗拱木塔”之称的四川绵竹九龙镇灵官楼,突发大火被焚毁;2021年2月,“中国最后一个原始村落”——云南临沧沧源佤族自治县勐角乡翁丁村老寨发生火灾,村寨几乎全部被烧毁。

巍山古城地标拱辰楼

  警钟一次次敲响,文物建筑保护迫在眉睫,容不得半点“火星”。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万安桥尚不能避免“火噬之痛”,那些尚未进入公众视野的乡村遗产,在保护工作中又应该何去何从?

  从使用主体层面而言,村民应当在延续民俗文化、实践传统活动的同时,对以木拱廊桥为代表的乡土遗产加强自下而上的保护;从监管主体层面而言,以政府、保护协会为代表的部门应当完善监管机制,建立系统的应急处理方案和配套设施,在保护宣传、保护区划定、资金来源、旅游开发等方面做好统筹安排。

  此外,钟晓波还呼吁,在加强文物保护“人防”的同时,也要加强文保的“技防”,要充分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化智能设备,做好廊桥的消防、安全智能化监测和灾害隐患排查以及智慧化的实时监测、自动报警、自动灭火装置。

  虽说建筑浴火是一个全世界的普遍难题,甚至连闻名世界的巴黎圣母院也难以幸免,但这并不是疏于保护的借口,文物古建的“生命”只有一次,无法在灰烬中重生,不让“廊桥”再成“遗梦”,历史文化的根脉才能经久传承。

  (大众网·海报新闻编辑 王乐双 综合中国新闻网、光明网、南方都市报、海报新闻等)

责编:杨童童

审核:辛然

责编:辛然

相关推荐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