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海报新闻 融媒体矩阵
  • 山东手机报

  • 海报新闻

  • 大众网官方微信

  • 大众网官方微博

  • 抖音

  • 人民号

  • 全国党媒平台

  • 央视频

  • 百家号

  • 快手

  • 头条号

  • 哔哩哔哩

首页 >新闻 >时政新闻

海报直击丨湘潭伢子回来了!暌违73年的游子马英九回乡祭祖

2023

/ 04/01
来源:

海报新闻

作者:

张海振 张稳

手机查看

(记者:张海振 张稳)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张稳 张海振 湖南湘潭报道

  正是清明时节,慎终追远、祭拜祖先,在到访大陆五天后,4月1日上午,73岁的马英九第一次踏上故乡的土地,面对老家村民们的热情问候,马英九用湖南方言回应:“湘潭伢子回来了!”

  受托照看并修葺马家祖墓的原村支书:墓碑上的“英九”二字就是我亲手刻上去的

  从湘潭市出发,驾车沿着笔直的107国道一路向南,大约行驶50公里的路程,再拐上一条水泥小路,穿过一片又一片的油菜花田,行驶约五六公里的路程,就来到了马英九的祖父马立安的墓地。

  这里是湘潭县茶恩寺镇双阳村,地处湘江下游西岸。马立安之墓位于一片稻田之中,三面青山环绕,田间溪流潺潺流过,不远处就是奔流不息的湘江。据了解,墓地建于1928年,历经近百年风雨,形制气派整体保存完好。当地村民孙先生告诉大众网·海报新闻,原来这一片稻田都曾是马家的产业。

马英九祖父之墓

  记者注意到,墓前植有两株翠柏,汉白玉石碑上的碑文书刻着“显考马公大基老大人之墓”,立于“民国17年戊辰岁冬月”,落款为“男:人初、人松、人积,孙:英九、英石”。

  82岁的双阳村村民马仁桃告诉记者,墓碑上的“英九”二字就是他亲手刻上去的。马仁桃表示,上世纪70年代,当时任大队支书的他,受马立安外孙(马英九表哥)刘肇礼委托,照看着马家祖墓,并对祖墓进行修葺,这才有了如今的规模。

  马仁桃告诉记者,2006年当地政府出资修建村前水泥路时,他拿了几万块钱铺设了马家祖墓到村口的水泥路。马仁桃说,他非常欢迎马英九到大陆、到湖南来,希望他能多走走、多看看祖国如今的发展。

  记者注意到,通往马家祖墓的公路两侧,安装了簇新的金属护栏,一条宽约一米的水泥小道,将稻田中央的马家祖墓与村主干道相连,为了迎接马英九前来祭祖,村民用红色木板将水泥小道加宽了一半,就在此前的3月30日和31日,记者在双阳村采访期间,还有工人在做着最后的修缮工作。

一早在此等候的村民

  4月1日上午8点多,原本非常静谧的双阳村突然间变得人声鼎沸,十里八村的村民早早就来到了马家祖墓附近等候,原本安静的乡间小道也变得拥挤起来,不断有村民穿过田野而来。等候的人们用方言热烈地讨论着,记者虽然听不清具体说了什么,但总能听到“马英九”三个字。

  今年63岁的双阳村村民孙先生告诉记者,双阳村以留守老人居多,平时非常安静,少有外人来。最近这段时间,每天都有人专门来看马家祖墓,还有很多马姓宗族的人专门过来祭拜,“过年都没有这么热闹。”孙先生如此形容最近的双阳村。

  记者注意到,根据湘潭市基层政务公开网站提供的信息显示,茶恩寺镇双阳村马英九祖坟已经列入当地文博单位名录。孙先生告诉记者,虽然马立安长眠于此,但是他和他的家人并没有在此生活过。

  专门从台北飞来的湖南籍台湾同胞:曾两次将老家的照片送给马英九

  上午10时许,马英九与家人抵达双阳村,随即沿田间小道前往祖墓,祭祖仪式开始。据新华社报道,马英九在祭祖文中说:“亲爱的公公,这是我一生第一次来大陆祭祖与探亲,内心非常感动。您的遗训使我们子女都懂得自爱自强,为善助人,尽忠职守。这是我们人生最宝贵的资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主持这次祭祖仪式的司仪马光国告诉记者,参加仪式的有马英九和他的三位姐姐、一位妹妹等家人。他全程主持了这次仪式,马英九上的香,敬献的鲜花、果品等都是他亲手递的。马光国说,马英九还用当地方言宣读了祭祖文,其间一度哽咽,后来还落了泪。

  “很高兴他来祭祖,家乡一直是他的牵挂,这也算是了结了他的心愿。”马光国今年60岁,曾是双阳村的村支书,在村里德高望重,很多村民家里的红白喜事都会请他主持。

正在观看祭祖仪式的村民

  在双阳村,记者还见到了专门从台北飞来的台湾同胞王女士。“我昨天从台北飞到厦门,然后从厦门到长沙,晚上住在了白石镇,今天一早从镇上赶来的。”王女士祖籍湖南,已经在台湾居住了将近20年的时间。

  采访时,王女士专门向记者讲起了自己和马英九的渊源。数年前,她回湖南,当地的一个朋友托她把拍摄的几张马家祖墓以及马家故居相关的照片转交给马英九。2017年,王女士将照片转交给了马英九。“他接到这个照片好高兴。”

  王女士说她和马英九的渊源不止于此,“2021年我回来祭祖时,专门到这里和他的老家都走了一遍,拍了照片给他,还写了一篇名为《请问英九何时归》的文章发表在杂志上,这篇文章请马先生斧正了两次,我们是通过邮件交流。”

  王女士说,她在台湾的亲戚朋友都支持马英九这次到大陆祭祖,“我们都知道,马先生这次到大陆祭祖,他的三个姐姐和一个妹妹都来了,真的很高兴、很激动,我已经盼望这一天很长时间了。”

  王女士还告诉记者,昨天晚上她住在镇上的时候,碰到一个专门从安徽赶来的马氏族人,听说她从台湾来,还和马英九有些渊源,郑重托她带一份礼物给马英九。那是两幅小型的条幅,上面分别写着“小马哥你好”“您是乡亲们的骄傲”。“老先生60多岁,已经在当地住了好几天,他说希望马先生多来大陆看看,看看大陆的好山好水好风光。”

  祭拜完祖父,马英九与家人前往位于白石镇潭口村的寺门前义渡。离开时,马英九朝着远方的村民挥手打招呼“谢谢你们”,声音特别洪亮。

崭新的柏油马路

  欢迎马英九回家的族人:他用家乡方言说“湘潭伢子回来了”

  湘江北去,沿着006县道走约莫十余里的路程,就到了马立安的老家,也是马英九的父亲马鹤凌出生的地方——白石镇潭口村寺门前。

  “故乡在湘江边,上望石湾,下望朱亭,湘水荡漾,碧波涟漪。旧居在湘江岸畔,像一只雄鹰匍匐岸边,展翅欲飞。”马鹤凌经常如是对儿女描述故乡情景。

  寺门前就在湘江边,一棵401年历史的老槐树位于村口。据公开报道,1989年,离开故乡41年的马鹤凌,在侄子刘肇礼给他寄去的录像带中看到这棵老槐树时,曾思绪万千地写下“庐墓已为荒草蚀,江乡犹共古槐眠”,表达思乡之情。

白石镇潭口村寺门前

  老槐树旁,就是曾经的寺门前义渡,历史可追溯至清朝咸丰年间。渡口沟通湘江两岸的湘潭县与衡东县,由当地乡贤在此设渡口,修建寺门前码头,两只正对湘江的石狮子见证了古往今来湘江上来来往往的船只,和捐资修建轮渡的乡贤义举。

  渡口旁边,建有“书善亭”,2008年,乡民们将自清咸丰年间以来捐资修建义渡的几块碑文拼在一起,是为功德碑,马立安的名字出现在宣统二年的“义渡加捐”碑里。寺门前义渡曾因经费原因停滞,1910年,马英九的祖父马立安等当地乡贤筹资继建,渡口码头建成后免费摆渡商旅百姓,造福一方。

  距离渡口大约几十米远处,立有一块写着“湖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寺门前义渡——鸿兴福锅厂遗址’”的石碑,这就是当年马立安的老屋及马家开办的鸿兴福锅厂的旧址。碑文介绍,鸿兴福锅厂是马氏家族创办的一家生产耕具和炊具的企业,马立安接管企业后,不断发展壮大,扩大经营,利用寺门前码头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水运优势,大规模经营粮食加工及运销,其锅畅销湖南各县。

  如今,当地的男女老少都知道,马英九的爷爷曾经在这里开过锅厂,几乎每个人都能说上两句。

寺门前义渡

  今年60多岁的夏元湘在寺门前开了一家小商店,紧挨着寺门前义渡,窗户正对着书善亭,她和家人全程见证了马英九在这里参观的过程。“一点不像73岁的样子,看着也就四五十岁,差不多二十分钟就离开了,离开时还用方言给我们打了招呼。”

  现场参观时,住在寺门前附近的村民纷纷问候马英九,“欢迎马先生回来”“欢迎回家”,马英九则用湖南方言回应“湘潭伢子回来了”。随后村民高喊“欢迎下次再来”,马英九则继续用湖南话回应,“欢迎你们到台湾来玩”“湘潭伢子还会再来呦”。

  夏元湘告诉记者,她婆婆和马英九的母亲关系特别好,“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最好的闺蜜。”夏元湘说,马英九祖父之前在这里开锅厂,经常帮助婆婆家里,马英九母亲去台湾之后,她婆婆还收到过对方寄来的照片,照片上就有马英九。

  在寺门前出生的马女士,娘家就挨着渡口不远。马女士告诉记者,整个潭口村几乎全都姓马,和马英九算是同族,他的父亲按辈分算是马英九的堂哥,而她就是马英九的侄女辈。

义渡旁的书善亭

  马女士告诉记者,寺门前渡口最近突然变得热闹起来,不仅外地人会来,他们当地人也都会隔三差五地来看看,拍点照片和视频,她自己最近几天已经来了好几次。记者对此也是深有体会,近几日在白石镇及潭口村采访时,总能碰到远道而来打听哪里是马英九老家的游客,从湘潭甚至更远地方而来的汽车一辆接着一辆,他们先是拍照留念,继而向当地村民打听着这里的前世今生。

  对这里的村民来说,远道而来的陌生人似乎比眼前他们已经见惯的景色更有吸引力。“除了每年端午节我们赛龙舟的时候,从来没这么热闹过。”马女士告诉记者,其实他们村里人几个月前就已经知道了马英九要回乡祭祖的消息,老早就为这事准备着。“我们非常高兴他来,也一直盼望着他来,这下终于来了。”

  “马英九的老家就在这里,他和我们就是一家人,他也算是这里走出去的孩子。”马女士告诉记者,最近这段时间,整个白石镇尤其是潭口村谈论马英九的频率格外地高,成为了人们茶余饭后最大的话题,无论什么时候都在说他,刷抖音也都是和他相关的视频。

马立安的老屋及马家开办的鸿兴福锅厂的旧址

  寺门前义渡旁边,如今是村里的新渡口,一条渡船往来两岸。虽然寺门前义渡如今已经不再使用,但正如码头的石碑上书写着的,“寺门前义渡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兴衰和崛起,见证了华夏儿女慈善有爱的优良传统,孕育并见证了马英九先辈的艰苦创业和成长发展”。

  离开寺门前义渡,马英九和家人乘车前往岳云中学,那是马英九的父亲马鹤凌的母校。其实,3月31日下午,马英九一行乘坐高铁从武汉到达长沙后,首站就去了长沙周南中学,那是马英九母亲秦厚修的母校。

  “父母知书达礼,她幼受庭训,从小聪慧善良,进小学前念过私塾,国学底子不错,又写得一笔娟秀洒脱的好字,有大家风范。妈妈小学毕业后,初中、高中念的都是长沙著名的周南女中与省立长沙女中。”在《怀念我的母亲》一文中,马英九曾如是描述自己的母亲。

马英九母亲秦厚修的母校周南中学

  据报道,1924年马鹤凌一家迁往湘江对面的衡山县,在位于衡山脚下的岳云中学,马鹤凌在这里度过了他的中学时光。这里还先后走出了杨开慧、丁玲等著名校友。

  多年以后,从台湾回到家乡的马鹤凌,向岳云中学捐助了1万美金,设立“一南体育奖学基金”,以表达对母校和恩师的感谢之情。在岳云中学门口等候马英九到来的时候,一位市民告诉记者,如今当地人都知道岳云中学是马英九父亲的母校,他还向记者讲起了马鹤凌向学校捐钱的往事。

正在岳云中学校门口等候的当地市民

  乡音未改,乡情未变,相信,因为这位暌违已久的游子的到来,这里的热闹将会持续很久……

责编:陈凤祁

审核:王磊

责编:王磊

相关推荐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