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噪制噪 失了邻里相处之道

2020-01-15 05:46:26 来源: 沈阳晚报 作者:

  买新房搬新家原本喜事一桩,可是对于沈阳市大东区的杨女士(化名)一家来说,乔迁新居的喜悦被楼上“熊孩子”制造的各种噪声毁于一旦。咋办?忍无可忍的杨女士干脆买来“震楼神器”,结果闹得全楼居民焦虑不安。1月14日,沈阳晚报、沈报融媒记者对此事进行了采访。

  蹊跷:半夜噪音在楼内响起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大东区龙之梦畅园小区出了件闹心事:每天深夜,一种类似冲击钻砸墙的噪音在楼内响起,严重影响了大家的睡眠。声音来自何处?为什么会有这种声音?

  为了找到噪音的来源,住户们纷纷加入“侦察小组”,每天入夜挨个楼层摸排走访,但奇怪的是,有一段时间,“神秘噪音”竟然消失了,过了一段时间,噪声又出现了。

  “按照规定,我们不是公安机关,无法入户进行搜查,所以问题一直无法得到解决。”楼内一位居民代表说,他们只好求助于小区物业。

  寻找:竟是为了对付楼上“熊孩子”

  1月14日,物业相关人员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居民们寻找的“神秘噪音”,是一位住户在使用“震楼神器”。

  “我们接到过业主的投诉,她对楼上邻居家小孩半夜闹很有意见。”小区物业相关人员介绍,这栋高层住宅一共42层,住着300多户人家。

  业主杨女士称,她对楼上邻居非常无奈。“楼上原本住着一位老人,自2019年12月以来,老人将2岁多的小孙子接过来,每天晚上孩子跑来跑去,制造各种噪音,让我家里的老人无法休息。”杨女士称,自家也有小孩,家人连续多个夜晚不能入眠。为此,她曾敲开楼上邻居家的房门试图协商,但情况一直没改善。

  后来,楼上的噪声更频繁了,甚至后半夜也出现了噪声,对此,楼上楼下双方发生了争吵,闹得不欢而散。

  解决:邻居将面对面进行沟通

  据了解,只要楼上产生噪音,楼下住户就打开这款机器。刚开始,楼上邻居确实消停了一段时间,但过了几天后,楼上的噪声变得更大更频,两家矛盾不断升级。而且,由于“震楼神器”的特殊性,不仅这两家,周围好几户邻居都遭了殃,随之又影响了整栋楼的居民。

  真相大白。在小区物业、众多邻居们的介入下,楼上楼下两家人正在酝酿面对面进行沟通协调,争取早日握手言和。

  新闻辩论

  以噪制噪

  到底该不该?

  昨天,记者在网上搜索相关关键词,出现好几页类似震动马达的产品推荐,价格从百余元到上千元不等。在销量最高的一家店铺里,记者发现这款设备获得不少好评,购买用户称“效果明显”。那么这种以噪制噪该不该呢?

  支持方

  @冰淇淋傻傻:唉,楼上邻居各种噪声忍无可忍,面对那些奇葩的楼上邻居、那些家长不管的熊孩子,就应该采取以噪制噪的非常手段,换作我,也会买“震楼神器”来对付这样的邻居。

  @汉克王子Hall:你们这是一个熊孩子,我们楼上以前是2个!岂止跑跳蹦,还有拍球、弹玻璃球,半夜12点都不睡觉。孩子父母都是做生意的,家中只有一个老太太看孩子,跟她说也不管用。

  @考拉熊抱一抱:原来我家楼上的也一样,房子租出去了,一家三口加姥姥、姥爷五个人挤在小屋子里天天制造噪音,走道都不知道抬腿的那种,找他们还一百个不愿意,甚至变本加厉。后来我使用了“震楼神器”,他们一家人搬家了。

  反对方

  读者白先生:其实,扰民的邻居也非恶邻。人与人之间要学会相处,学会换位思考。

  读者李女士:住着翻脸的邻居,每天抬头不见低头见,这日子能过得畅快舒坦?另一方面,“震楼神器”的热卖,恰是背离了社会基本的伦理道德观。长此以往,会逐渐扭曲人们的价值取向,会对社会关系造成更大的破坏。

  读者魏先生:公共社会的治理,也要向社区邻里延伸,对各种扰邻行为,除了劝说调解,还应该有强制的手段。国外就有家庭搬进新公寓,因为噪音扰邻被开罚单。说到底,有关部门还是要有治理的办法,一个和谐文明的社区,应该没有“震楼神器”的用武之地。

  律师说法

  法律不支持

  互相报复

  对于这类“震楼神器”的使用,辽宁鼎泰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杨功涵表示,市民随意使用这种震楼设备是违法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五十八条规定:“违反关于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的法律规定,制造噪声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处警告;警告后不改正的,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

  他认为,因这种设备的目的就是制造噪音,即使邻居扰民不对,也不能成为自己扰民的合法理由。法律是不支持互相报复的,对别人扰民应通过合法途径制止,如造成对方的健康损伤,使用者应承担民事责任。此外,这种设备的生产和流通都没有产品批文和许可证,因此销售也是涉嫌违法的。

  沈阳晚报、沈报融媒高级记者唐葵阳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admin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