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海报新闻 媒体矩阵

大众网
全媒体
矩   阵

扫描有惊喜!

  • 海报新闻

  • 大众网官方微信

  • 大众网官方微博

  • 时政公众号爆三样

  • 大众海蓝

  • 大众网论坛

  • 山东手机报

山东手机报订阅方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97009

首页>新闻>即时新闻

一封书信背后的故事

2020

/ 05/07
来源:

人民政协报

作者:

手机查看

  这是一封先生写给弟子的回信。写信人是杨沧白,收信人是王云凡。

  杨庶堪,字沧白,四川巴县人;四川辛亥革命领袖,民国初期做过省长、政府部长,出任孙中山广州大元帅府秘书长,是孙中山的战友,四川民主革命的先驱者,国民党中常委,民国元老。南京政府成立后,因与蒋介石素有抵牾而长期寓居上海,以读书吟诗打发时光。

  王云凡,四川天全县人,杨沧白学生;1936年留学日本归国任杨沧白秘书。七七事变后,王云凡向杨沧白请缨,愿投身抗日救亡;杨遂将王云凡举荐与力主抗战的川军将领刘湘作秘书,因刘湘不久病故而未果。王云凡遂返回四川,为抗日救亡运动工作。

  信文如下:

  云凡仁弟足下:

  先后诸书均悉。大作《樊敏碑考释》颇有妙解。足下长于此等,文字大可诵也。唯以鲜暇,过去一两月,屡为病磨所缠。今小愈,仍须静息数日,或将还我自繇也。特此时尚非偃武修文之会,序言留待他日为足下作耳。即问

  时祉

  堪状三月一日

  仁泉兄统此不别幅

  全信仅百十字,可谓惜墨如金。然而信文虽短却似有深意,在欲言还止的字里行间,藏着某些不可与外人道的隐情。

  信中只说到两件事。第一件:对王云凡寄给老师过目的一部考古作品予以肯定,并许诺待时机成熟将为其写篇序言。这部分意思极其明了,本文也不拟进一步展开。

  重点在“屡为病磨所缠”“还我自繇”等语句,分明是境况艰难之意。杨沧白究竟遭遇什么困境呢?

  写信的时间是1939年3月1日,由上海寄往重庆。自全面抗战爆发后,杨沧白因年老体衰以及家室拖累,未能及时内迁。不久宁沪杭均陷日寇之手,杨沧白身在上海,断了生活来源,一度靠鬻文卖字维持一家三代人的开支,日子过得窘迫。

  王云凡虽与杨沧白分别,却一直惦记老师的安危。趁与上海的邮路尚通,不时以信函问安并了解老师的近况。1938年,王云凡出任四川省政府驻陪都重庆办事处副处长,王云凡向两位高官提起身陷敌占区的杨沧白度日艰难,争取到孔祥熙特批每月八百元生活费,由王云凡按月领取,并以安全方式汇到上海杨沧白手中,暂时缓解杨沧白生计之虞。

  但是处于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的淫威之下,杨沧白并不会有安稳的日子。在上海,他素以对古董鉴识眼光老道和自家丰富收藏而闻名。这自然逃不过东洋强盗的贪婪之心。一天,杨沧白位于福煦路104号家中,突然闯进一位日本高官,他猝不及防,只好面对面相迎。日本高官做出伪善面孔,称听闻杨老先生家收藏有明代五彩大件瓷瓶,情愿出高价购买,只要肯出手,价格好商量。杨沧白说,那是自己心爱的物件,从来不考虑出售。

  对方见一时不能得逞,只能空手而去。但这件事引起杨沧白的警惕,感到侵略者不会就此作罢,他的麻烦将远不止此。

  1938年底,汪精卫冒天下之大不韪,潜逃到日寇占领区,认贼作父,搞起了依附日本侵略者的汉奸政权,并极力拉拢有影响的人士,在被困于上海的杨沧白的身上打起了主意。汪精卫不敢自己出面,因派手下骨干分子登门说项。

  首先来的是丁默邨,转达“汪先生的致意与关切”,先拿杨沧白生活不宽裕说事:“先生客居上海,既无恒产,又无收益,家累又重。靠薪水,靠卖文卖字怎么能在上海生活下去!”继而伸出诱饵:“所以汪先生安排杨先生出任政府要职,也是一番好意。希望先生屈就。”

  杨沧白对丁默邨的说辞回应道:“你们汪先生太恭维我了!你就说他的好意我心领了。我老了,不想工作了!我虽穷,但粗茶淡饭也能过下去。”把丁默邨给顶了回去。

  事后,杨沧白对家人说:“就是死,我也不会做汪精卫的官。连国民党的官我还不想做呢。他汪精卫是什么东西!”“以为我穷,就会当汉奸么!我的骨头没那么贱!”

  汪精卫自然不会就此罢手,派出手下隔三差五前来游说骚扰。杨沧白则以回避策略,对其或称病不见,或曰外出养疴。

  杨沧白确实患病,不过并非到了流连病榻、不离侍候的地步;但数月来,如此屡遭日、汪集团的纠缠,也委实不堪其烦扰。这就是杨沧白复信中对王云凡所言“屡为病磨所缠”的真意。“磨”者,“魔”也。盖指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和汪伪汉奸小丑们。

  汪伪集团对杨沧白除了使用利诱伎俩外,还施以威逼手段。在其控制的报纸上发布消息,谎称国民党元老杨沧白先生拟将出任汪氏政权的“行政院长”,以图蛊惑人心,借以造成既成事实;并不断发出“丁默邨奉汪命晋杨沧白”“汪、杨即将会晤”等假新闻,逼杨沧白就范。

  消息传到重庆,杨沧白的故交等不明就里,因驰电杨沧白一问究竟。为防止日、汪利用其制造投降舆论,有必要让杨沧白尽快脱离敌巢,杨沧白何曾没有意识到,他身处上海一日,日、汪分子便一日不会放过他的情势?只是敌特监视得紧,贸然出走难免功亏一篑。必须谋动而静,等待时机。这就是他写给王云凡复信中“须静息数日,或将还我自繇也”的弦外之音。事实上,为了减轻对杨沧白的压力,保护这位民国老人,国、共两方潜伏在敌人内部的隐蔽战线工作者也作了种种安排。

  时机在1939年11月11日到来。这天傍晚,杨沧白与家人告别。面对夫人子媳,和心爱的孙辈,虽有万般不舍,仍然坚拒家人送行。“为了不当汉奸,我只有拼上这条老命!此行生死难卜,也顾不得了!”他不忘嘱咐家人要自立。说罢以围巾遮面,戴上帽子出门,在寒风中头也不回地走了。

  杨沧白当晚被护送上一艘英国邮轮,即将逃出魔掌。可世上还是有那么巧的事!汪精卫的老婆陈璧君也在同一条船上,她不但发现了杨沧白,还特地不怀好意地来到跟前打个招呼!亏得杨沧白处险而不惊,应对自如。抵香港登岸后,唯恐夜长梦多,发生不测,杨沧白婉辞老友许崇智殷勤相留的美意,搭乘11月16日的班机飞抵重庆。

  杨沧白回到重庆,虽是孤身一人,生活起居却得到家乡父老妥善照拂;于两年半以后病逝于重庆。

  古董收藏可以舍弃,家人可以离散,唯独不可失节!这就是杨沧白。

  王云凡最终虽没能等到老师为他的著述写序言,但1943年他将《汉樊敏碑考释》付印时,将杨沧白的复信墨迹置于卷首作代序言,以此表达对老师永远的纪念,也告知世人这封书信背后的故事。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推荐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