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海报新闻 媒体矩阵

大众网
全媒体
矩   阵

扫描有惊喜!

  • 海报新闻

  • 大众网官方微信

  • 大众网官方微博

  • 时政公众号爆三样

  • 大众海蓝

  • 大众网论坛

  • 山东手机报

山东手机报订阅方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97009

首页>新闻>即时新闻

跨越千年,从刀耕火种到全面小康!《光明日报》头版头条聚焦云南直过民族群众脱贫历程

2021

/ 01/27
来源:

光明日报

作者:

手机查看

  原标题:跨越千年,从刀耕火种到全面小康——云南直过民族群众脱贫纪实

  家,太冷了!一间间杈杈房漏风又漏雨。

  地,太瘦了!一片片荒坡收获玉米一箩筐。

  路,太远了!一条条回家山路攀爬一晌午。

  多年前,从滇西北到滇西南,千里边疆万道山,在云南直过民族地区随处可见这样的场景。

  近几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心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云南省把直过民族聚居区作为全省脱贫攻坚的重点,一族一策、一族一帮。最近,云南省88个贫困县全部退出贫困县序列,独龙族、德昂族、基诺族、佤族、普米族、阿昌族、拉祜族、布朗族、景颇族、怒族和傈僳族11个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实现整族脱贫,历史性告别绝对贫困。

  几个月来,记者走过滇西千里边疆,从怒江峡谷到阿佤山,探访了直过民族从刀耕火种到脱贫奔小康的千年跨越之路。

  曼班三队村民在村文化广场上跳拉祜族舞蹈 张勇 摄

  村里有让我暖心的鲜花小院

  怒江州兰坪县位于怒江东岸碧罗雪山背后的澜沧江河谷,是全国唯一的白族普米族自治县。2020年9月,记者走进普米族占七成的兰坪县金顶镇干竹河村上干竹村小组,公路边的一个开满鲜花的小院引人瞩目,这是普米族老人和家凤、和富俊夫妇的家。

  白墙青瓦,宽敞的庭院一侧是绘有山水画的照壁,庭院中间晾晒着三簸箕硕大的野生鸡枞。身穿普米族服装的和家凤笑哈哈地说:“我家有5朵金花,4个出嫁,小女儿在县城当幼师。我们老两口的收入靠种大蒜和养蜂,养40多箱蜂一年收入1万多元。”

  “我们村449户靠种养殖和务工,全部脱贫了,通过农村危房改造和三峡集团帮扶,解决了安居房问题。”干竹河村党总支第一书记徐瑜梅介绍。

  “现在政策好,我们普米族的日子越过越好了!”67岁的和家凤说。

  江边有让我安心的温暖家园

  近年来,怒江州建设了67个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10.2万名群众搬下高山,他们多数是傈僳族、怒族等直过民族。直过民族群众搬迁后收入怎么样?上学看病怎么办?能否摘掉穷帽?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走访了怒江两岸移民新村。

  在怒江畔福贡县鹿马登乡阿路底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60岁的傈僳族村民邓存早请记者到家里做客,2室1厅的新家门上贴着“脱贫光荣户”的红字。邓存早指着屋内一幅竹篾房照片说:“这是我家在山上的老房子,现在搬到安置点,好住多了。”

  珠海对口援建贡山县南大门安置点 怒江州扶贫办供图

  20年前,邓存早唯一的儿子在家生病去世,儿媳妇在家难产去世,因为家里离乡卫生院太远,儿子儿媳生前都没有到医院看病。搬下山后,村里就有卫生室,乡卫生院和县医院也不远,老两口看病很方便。“我种了5亩草果、4亩茶园,脱贫后,村里让我当护林员,还帮我申请养老保险。日子好多了。”邓存早说。

  和邓存早一样,从山上搬到阿路底安置点的71户傈僳族贫困群众在2018年1月住进了新楼房,村里有小学、卫生室,公路就在村旁,住房、医疗、上学、交通都不愁了。

  许多搬迁群众会为一件事发愁:过去在老家种菜吃,搬迁后只能买菜吃,生活成本较高。但在福贡县匹河乡沙瓦村指挥田安置点的319户怒族群众却不用买蔬菜。安置点整合闲置土地15亩,划分成330块微菜园,廉价租给搬迁群众种菜。“微菜园解决了搬迁户吃菜难的问题,还拓宽了群众增收渠道。”沙瓦村党总支书记斯春梅说。指挥田安置点还以“党支部+合作社+建档立卡户”的模式,让所有搬迁户都加入各种合作社,数千亩核桃、草果、茶叶提质增效,并发展中蜂、土鸡养殖等产业,人均增收1000元左右。

  在许多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还有让搬迁群众就业的各种扶贫车间,搬迁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以就业。在指挥田安置点有广东珠海帮扶建立的棒球加工车间和民族服装加工车间。在阿路底安置点,非遗扶贫就业工坊设计生产出深受当地群众喜爱的民族服饰,带动脱贫218户412人,2020年又带动脱贫200人,走出了非遗扶贫的新路子。

  田间有让我骄傲的美丽村寨

  搬迁的移民新村生机勃勃,更多没有搬迁的直过民族村寨是什么面貌?

  在德宏州陇川县户撒阿昌族乡户早村,展现在眼前的是青砖青瓦的村庄,村前是一片片绿油油的水稻,村后是森林茂密葱郁的山岗,家家户户都是新房新院子。村里看不到牛和牛粪,各家各户的牛都集中在村后的养殖点饲养。60岁的冯李板正在收拾新房子的杂物,她家在村口的旧房已经居住了4代人,平层新房由政府和云南省烟草公司补助修建。

  “这几年省烟草公司帮扶我们村脱贫,村里的变化越来越大,原来的土基房变成了砖瓦房,土路变成了水泥路,村民家里第一次有了水冲厕所,村民们学会了种烤烟,现在人均纯收入达10920元。”村委会副主任赵永存描述着村里的变化。

  村第一书记杨涛补充说,省烟草公司在德宏州阿昌族聚集区累计投入项目资金12.46亿元,帮助阿昌族实现整族脱贫致富,户早村310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摘帽,同时投资780万元新建了户早幸福小学,让阿昌族的孩子们也能享受标准化的校舍。

  临沧市耿马县班幸村大湾塘自然村是个以德昂族为主的村寨,邻近中缅边境的国家一类口岸清水河口岸,村里的独树成林景观树至今是东南亚最大的细叶榕树。走进大湾塘村,只见蓝色房顶的新房错落有致。班幸村委会党总支第一书记李向松介绍,在沿边小康村建设过程中,大湾塘村开展以甘蔗、橡胶等生产加工为主的边境贸易,打造边境特色旅游型村庄,2019年共接待游客4.69万人次,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5600元。

  山中有我脱贫小康的希望

  直过民族往往居住在云雾缭绕的高山上,移民搬迁下山只是部分贫困户,更多的乡亲们在山上靠什么脱贫致富呢?记者爬上云端上的村寨,去寻访乡亲们的脱贫增收之路。

  在怒江东岸碧罗雪山上有一个美丽的怒族村寨,因为浓郁的怒族文化,又可欣赏怒江大峡谷和皇冠山风景,近年来成为自驾族们的网红打卡地。这,就是福贡县匹河乡老姆登村。2000年,从上海打工回来的怒族小伙子郁伍林创办了老姆登村第一家客栈。在他的带动下,村民们办了20家客栈,旅游收入成为村民们的重要收入。

  一车车茶叶拉进茶厂,一袋袋茶叶在秤上堆成了小山,村民笑着将茶叶抬进生产车间,车间里CTC生产线正在流水线生产红碎茶。这是记者在临沧沧源佤族自治县糯良乡贺岭村公播村小组佤山茶厂看到的场景。公播村邻近中缅边境,是个有着127户的佤族村落,全村种茶1650亩。过去村民主要卖春茶,夏茶、秋茶品质低、收入少。

  为此,糯良乡引进的佤山茶厂CTC生产线落户公播,实施“党组织+合作社+企业+茶农”的模式,覆盖全乡18个茶叶合作社,帮助两万多亩茶园提质增效,人工采茶变成机器收割,春茶夏茶秋茶产量大幅提高,亩产值从五六百元增至近2000元。帕秋村茶叶合作社负责人李赛饶告诉记者:“全村有2000亩茶园,2019年只卖得56万元,现在有CTC茶厂收购,全村至2020年9月底就卖了60多万元。”

  “我们阿佤山变化很大,贺岭村20世纪80年代人均收入500多元,2000年才1000多元,到2019年就有11355元。2012年以前全部消灭了茅草房、杈杈房,这两年农村危房改造消灭了危房。我们依靠绿水青山搞绿色产业脱贫致富,今后要打造集茶文化展示、茶园休闲、采摘为一体的生态观光茶园游。”贺岭村党总支第一书记范泽辉讲述了全村30多年的大变化。

  草果产业成为怒江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 资料图

  在怒江大峡谷,直过民族群众搬到山下,但山上老家的草果还是他们的重要收入来源。每年9月,许多搬迁群众都会回山上采收草果。目前怒江州草果种植面积已达111万亩,受益群众达16.5万人。

  贺岭村、老姆登村、户早村、干竹河村……一个个直过民族村寨的巨变,是直过民族地区历史变迁的缩影。近几年来,云南省在直过民族聚居区投入343.9亿元,实施了提升能力素质等六大工程,水、电、路、通信及互联网等基础设施有了显著改善,对27822户贫困户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实现贫困家庭学生有学上、上得好学,最大限度保障贫困群众看得起病、看得好病。直过民族一个民族一个对口帮扶单位,教育部牵头组织40余所部属高校和10个东部职教集团对口帮扶,三峡、华能、大唐等企业集团帮助8个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区脱贫攻坚。(记者 张勇)

  责任编辑:自然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推荐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