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山东新闻

安徽高考上线考生"阴盛阳衰" 女孩占85%

2007-10-08 07:27:00    作者:   来源:中国青年报  

照片:南京一所学校里的中学生。杨多多摄
照片:南京一所学校里的中学生。杨多多摄

  今年高考录取工作结束后,来自安徽电视台的一则消息说:今年安徽专科(高职)以上的上线率,每100个学生中就有85个是女生,15人是男生。这一数据创下了国内此类统计中女生所占比例的新纪录。

  在北京打工的臧女士一听到这个消息顿感心乱如麻,扔下工作赶回家乡督促儿子学习。因为她孩子的班40多人,有近30个男生。也就是说,本来女生在班里就是少数,但更多的女生考上了大学。

  在中国的绝大多数学校,男生仍然占多数,特别在乡村。 安徽一些学校的初高中男生和他们的家长悲哀地认为:男孩越来越难上大学了。

  这种现状和引发的担心令争议四起,一些掌握话语权的专家学者的观点中甚至不乏对相关部门的责难。趋势日益明显的“阴盛阳衰”现象更引发人们的思考——这到底是为什么?85∶15的背后蕴藏着什么样的社会问题?究竟是“好得很”还是“坏得很”?

  本报记者近日专门走访了安徽巢湖、池州、合肥等地,试图通过对最基层学校的探访、与第一线教育工作者的交流,得出对这一现象观察的一些结论。

  巢湖3所中学:“阴盛阳衰”的典型标本

  安徽省和县(巢湖市辖)沈家巷中学距离县城30多公里,是县里最偏僻的学校之一,但“阴盛阳衰”的现象却很典型。

  尽管这所学校的学生都是县城两所最好的重点学校挑完之后被录取的,但经过师生们3年的努力,今年高考还是有42名学生达到了二本分数线以上的好成绩。其中一本以上3人,全是文科班的女生。据介绍,今年该校的文科前10名是清一色的女生;理科前10名中,也有4名女生。而在过去,理科可是男生的传统优势项目,女生很难涉足。在所有达到本科线的学生中,女生比例达到65%。

  同时,全县最好的省级示范中学——和县一中的文科前10名,有7名是女生,占了绝对优势。记者在巢湖市市级示范中学——居巢区柘皋中学调查的结果也表明,近5年来,该校女生考上大学的比例在逐年提高,今年比例已突破总人数的40%。汪学龙校长告诉记者,这所已有50多年历史的老学校,尽管周围的生源比较充足,覆盖六七个乡镇,但过去一到高中阶段,女生就成了“稀有人群”,一个班级能有两三个女生就很不错了。“这几年变化的速度实在太快”。

  团巢湖市委也提供了一项统计数据,由团市委资助的贫困大学生,2006年158人中,男生114人,女生44人;2007年573中,男生420人,女生153人,女生的规模在迅速扩大。

  不得不承认的内因:女生普遍比男生刻苦

  沈家巷中学刚刚送走一届高三毕业班的杜为付老师和班级学生们朝夕相处了3年,对每一个孩子都十分了解,对全校高考成绩前三名的女生更是记忆犹新。

  学校状元许青青考了567分,被海南大学录取。说起她的刻苦,杜老师举了一个让他“一辈子也很难忘记”的例子。许青青高一时,住在校园里的杜老师一次因为家里有急事早起,当时才凌晨4点多。他很惊讶地看到教室里灯亮了,过去一看,许青青竟然已经开始读外语!许青青在全校都很出名,因为她的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学费实在出不起,她3年读书的费用基本是学校根据“学费与成绩挂钩”的政策减免的,生活费用则由教师们从个人有限的收入中再支持一些。

  全校第二名张同婷以561分考取了安徽大学文学院,老师们的评价也是高度一致:非常非常认真!

  在沈家巷中学当过多年班主任的杜为付老师和阮开春副校长,对男生、女生学习态度上的明显差别感受都很深。女生们普遍有安静、沉稳的心理特征。女孩对外交往少,更用功。无论是平时的早操出勤、听讲的认真程度,还是上课记笔记的习惯,女生都明显好过男生。就连课间,女生都更愿意选择安静地待在座位上,而男生多喜欢出外玩耍。

  杜老师告诉记者,学生上高中后基本都住校,每天晚自习必须保证,但每次他“突然袭击”检查纪律时都能发现,交头接耳不在用功的,很少有女生。

  社会对外因的争议:现行考试模式更适合女性?

  近来的社会舆论关于影响男女生高考成绩的外部因素,可谓见仁见智,不一而足。有专家认为,男女之间并不存在能力上的差异,而是现行考试模式更适合女性。一些专家更加“一针见血”,把如今的考试归结为知识型考试,并斥责这种考试是不科学的、不合理的。因为这种考试侧重于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记忆,说白了就是考死记硬背的能力。而女生在这方面更擅长,也比男生更能静下心去贯彻这一要求。所以考试成绩的胜出,只反映了女生考试准备得充分,并不意味着能力高于男生。

  对于这一当下最流行的对考试内容和方式的指责,教授高中政治课十多年的沈家巷中学阮开春副校长直接表达了反对意见。他认为就具体的试卷内容来说,应该还是“应用型”的题目占据了相当的篇幅,而且各门科目的试卷中体现对学生能力的要求都很清晰,学生水平高下还是可以通过最后的得分看出来的。

  另一位资深的合肥市高中老师则认为,高考文科综合中分值高的大题目,很多都涉及对社会现象的分析,这既是对知识点的考查,也是对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考验,还有些题目的答案是开放式的,基本上很难给出标准答案,纯粹靠记忆显然考不出高分。

  不过,记者采访中接触的数位高中任课教师都认为,前段时间社会关注度较高的江苏省公布的高考新方案,只考语文、数学、英语三门课,其他课程都通过毕业考试处理,这样的方案显然会对强记能力更强、并拥有语言学习优势的女生更为有利,并会进一步影响到上大学的男女生比例的变化。

  有争议也有共识。记者调查所到之处,人们普遍认为女大学生比例的增加意味着社会的进步,其中包括男女平等、包括农民家庭经济能力的提升和对子女教育的重视、计划生育这一国策的正面效应等等。

  为建立资助贫困生上大学专项基金,团巢湖市委副书记吴秀丽多次到偏僻的农村进行调研,因为很多需要资助的贫困大学生的家都在偏远的乡村、山村。去年在庐江县(安徽省巢湖市辖)矾山镇一户贫困户家里,她就遇到了令人既辛酸又欣慰的事情。辛酸的是这户人家几乎一贫如洗,除了一台破旧的黑白电视机,再看不到一件值钱的东西。欣慰的是,家里三姐妹加一个男孩,过去顶多是3个姐妹全部让路,只给小弟一人上学,或在3个女孩中选一个机灵点的多读几年书,但现在尽管家里只靠种田营生,女主人身体状况也不好,但父母还是含辛茹苦地撑着4个孩子全部读书。孩子们也很争气,老大去年考上了在当地就业不愁的安庆师范学院;老二洪倩今年更进一步,考上了安徽财经大学,这所在东、中部地区都很热门的学校虽然是二本档录取,但实际录取分数线却比一本还高;小妹和小弟现在分别读高中和初中,很快就要进入众人翘首期盼的阶段。

  吴秀丽动情地告诉记者,社会各界资助贫困大学生帮贫困学生的家庭的确减轻了许多负担,但毕竟只是这两三年刚推开,真正要下让孩子、特别是女孩子都能读书成才的决心,还得靠他们朴实的家长。“砸锅卖铁也要让孩子读书”,在最偏僻的农村,也越来越成为共识。

  一位陆续在几所农村中学任教20多年的老教师告诉记者,过去重男轻女,到了高中,每个班级只有两三名女生,现在每家的孩子不多,在像巢湖这样偏皖南的地区,老百姓的计划生育比较自觉,很多家里都是独生子女,只有一个女孩的家庭,同样延续对男孩培养的“规格”。

  一道待解的难题:拯救男生

  在对女生的赞扬和欣赏之外,众多家长和教育工作者面对的是男生成长的现实困境。

  记者在一所寄宿制中学采访中看到,下午两节课刚结束,一群男生便蜂拥至学校铁门,争先恐后隔着缝隙买各种小吃,“这些不卫生的东西哪能乱吃?!”在一位校长的训斥下,孩子们才慢慢散去。而这个人群中,没有一个女生。

  老师们普遍反映,现在的男生从初中开始受到的诱惑越来越多,网吧、游戏、酗酒、打球、玩耍。一样的上课、早晚自习,窃窃私语者中总是男生多。现在对孩子们管教最好的办法是寄宿学校“关笼子”。但总有双休日,孩子们总得回家。往往就是这两天回家是否继续刻苦用功,就决定了差距。

  面对男生受诱惑较多的状况,教育工作者们做好了“拯救”的准备了吗?

  记者在安徽省青阳县一所私立学校采访了解到,这所以管束严格闻名的学校近年来高考升学率逐年上升,但校方没有隐讳的是每学期都有中途退学的被淘汰者,其中不乏在别的学校成绩很优秀的学生。记者在对其中3名退学学生的追访中了解到,被淘汰的主要原因就是这些大男孩受不了一味的管束加上训斥和打骂,宁愿回家。有一名男生还翻墙逃跑,长达半个月不见踪影,最后才知道跑到了他爸爸在浙江打工的工地上。这3名学生曾经的班主任在与记者的直接对话中也坦承,他经常会用毛竹做的板子抽打考试成绩下降的学生,打手、打屁股,有时“可能打得较重,但都是为他们好”。

  记者采访中接触的一些学校的校长和资深教师都认为,一些农村中学的教育从业者缺乏循循善诱的耐心和技巧,简单粗暴的办法最终效果适得其反。而网吧、网聊等问题如何解决,学校更显得无奈。毕竟,这些东西都在校园之外。更多躁动的男生也正因此成了高考大军中越来越多的被淘汰者。

  当然,我国接受高等教育的男生比例从整体上来说仍然高于女生。但据“我国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研究”课题组发布的统计结果显示,从1998年到2002年,我国普通高校在校女生数量增长了两倍,占学生总数的比例从38.31%上升到了43.95%。

  在采访中,不少中小学教师向记者提出,男生教育特别是农村学校的男生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应该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改革应该从幼儿园阶段开始。

  编后

  男生女生,都是中国的希望,男女各占半边天也是新中国所倡导的。但今年,安徽出现的高考上线率男女比例15∶85这个数字却意味深长。

  “拯救男孩”这个口号早在几年前就由青少年教育专家沈功玲女士和孙云晓先生提出了。而这个数字正印证了他们的观点——男生活泼好动,容易扰乱课堂秩序;男生成熟懂事相对较晚,容易闯祸、惹事。所以在现行的教育评价体系中,中小学阶段的男生得到的正向激励更少,受到的批评指责更多。优秀学生代表更多是女孩,舞台中心的领舞更多是女孩,给学校争得荣誉的也更多是女孩……

  但不可否认的是,在中国广大农村,重男轻女的现象依然存在。而家庭宠爱的根苗和支柱考不上大学更多地留在农村,会不会成为引起社会不安定的新因素?

  因材施教是中国教育的传统,无论是什么性别,都应该让孩子通过教育发挥自己的长处,找到自尊自信,学到谋生的技能。应该有教育方法和手段能抓住男生的特点,扩大他们的优势,使更多的男生成为学校的骄傲、同学的偶像、父母的自豪。因为未来是男孩女孩共同的舞台。

  15∶85,这个数字触目惊心。男生教育病了?教育新闻版从今天开始,陆续推出围绕这个主题的系列报道和讨论,欢迎读者参与。稿件请寄:jiaoyu@cyd.net.cn 。本报记者 黄勇
赵永刚

相关阅读

 

您对其他相关新闻感兴趣,请在这里搜索

Baidu

 
 
 
登录名
密 码

查看所有评论


不是大众网会员,欢迎注册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