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山东 体育 娱乐 女性 购物 财经 幽默 评论 书画 博客 旅游 图片 论坛 房产 汽车 教育 健康 商桥 打折 十一运会官网
 大众报系: 大众日报 农村大众 齐鲁晚报 生活日报 鲁中晨报 半岛都市报 经济导报 城市信报 青年记者 成长先锋 新闻书画网 国际日报山东版 南美侨报山东版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山东新闻>山东新闻专题>外国人在山东新
站内搜索:
邹平:世界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
2003-07-22 12:00:00 作者:——美国学者考察邹平县侧记 

  韩振光 张黎明 孙伯悟 

  1998年11月8日,美国匹茨堡大学人类学系博士研究生艾瑞克·梅乐尔(中文名字梅学良),结束了在邹平县西董镇马庄村为期一年的以中国农村老龄问题为主题的研究,启程回国。至此,从1985年到1998年14年间,已有149人次的美国学者来邹平进行考察,其中包括政治学家、经济学家、人类学家、历史学家、社会学家、教育学家、环境学家等。他们考察的范围涉及全县70个县直部门、12个镇乡、36个村,共计考察2257天,查阅档案200多卷,复制各种材料5000多份,接触各类考察对象2万多人次。美国学者通过对邹平县详尽的考察,进一步加深了对中国的了解。邹平县已成为世界了解中国的一个重要窗口。

  邹平缘何成为“窗口”

  1979年,中国领导人邓小平首次访美时,与美方达成互派留学生、学者的总协议,其中包括美中学术交流委员会、美国国家科学院每年派学者到中国农村进行追踪式、连续性蹲点调查的“谅解备忘录”。美方认为,中国80%的人居住在农村,不了解中国的农村就不会真正了解中国,因此提议选择一个农村地区进行考察。

  1985年至1986年,美方派学者到邹平进行可行性考察。之所以选择邹平,是因为邹平县地处黄河下游,交通方便,境内山区、丘陵、平原、涝洼地貌典型,农工商齐全,农村经济特点突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邹平县各项事业发展较快,成为概括地反映中国农村基本面貌的一个缩影。

  1985年6月,哥伦比亚大学政治系教授、中国问题专家伯恩斯坦就“中国农业改革对农村体制的影响”专题来邹平进行考察。他深入到孙镇冯家村,对中国农村的承包制、党政组织结构、村集体提供服务等事项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了解,访问了许多村干部和村民。伯恩斯坦教授回国后,写出了《中国山东省邹平县冯家村面面观》的考察 美国前总统卡特和中国问题专家在北禾村考察 报告,将邹平县及冯家村的自然、地理、环境、行政概况、人口及经济特别是农业发展等情况作了客观翔实的描述。该报告不久便在美国美中学术交流委员会会刊上发表,在美国学术界引起了轰动,坚定了该委员会将邹平定为连续考察点的决心和信心。美国国家科学院在给中国有关单位的信中称:“贵国决定开放邹平县这一块地方给美国学术界,作为社会考察研究的地方,引起了美国学者的很大关注,大家将此事业视为美中学术交流的又一里程碑。”美中双方通过协商,1987年正式确定邹平县为中国唯一的对美开放考察点。从1987年4月开始,美方以美中学术交流委员会的名义,连续派学者到邹平进行考察。

  美国学者的考察工作和生活

  邹平人民以宽广的胸怀,欢迎美国学者,尽可能地为他们的考察提供便利条件。县外事办公室作为接待美国学者的负责部门,对美国学者生活上关心,工作上提供方便。冯家村地处咸水区,打了几口深井,均不理想。县外办派车每天一趟送甜水,使美国学者能天天喝上甜水。密执安大学大湖研究中心教授章以本,在邹平考察期间突患急性胃肠炎,陪同人员劝他住院治疗。开始他不相信邹平县医院的治疗水平,甚至担心到医院传染上其它疾病,坚持吃自己带来的药治疗,延误了病情,痛得在床上打滚。县外办的工作人员及时把他送进了县医院,结果当天晚上就痊愈出院。1994年春节前夕,在西董镇北禾村考察的匹茨堡大学人类学系博士研究生傅静,患上呼吸道感染住进县医院。县外办的工作人员放弃节日休息,轮流护理。大年三十,工作人员又把她接到家里过年,傅静深受感动。每位美国学者来考察时,县外办除安排专人陪同提供服务外,还根据他们不同的考察专题,选派熟悉这方面情况的专家,作为美国学者的助手,向他们介绍情况,帮助整理资料,提高了考察的效率,深受美国学者欢迎。1985年邹平县尚未开通程控电话,县外办和邮电部门协商,专门开通了一部国际直拔电话,并安装了全县第一台传真机,保证了美国学者的通讯需要。美国学者到县直各单位、镇乡、村考察,都受到了所到单位热情接待。他们根据美国学者的要求,安排人员座谈,提供有关资料,一些单位还安排人员对美国学者需要的资料进行了整理或重新撰写。哈佛大学经济系教授史泰丽在县统计局考察时,需要一些数据,但统计局过去没有这方面的资料。按史泰丽教授的要求,县统计局安排人员对全县的有关情况进行了调查统计,及时准确地提供了有关数据。

  美国著名中国问题专家奥克森伯格先生,已来邹平进行了5次考察。在邹平,从政府官员到普通农民,他有一大批朋友。他可以和他们无拘无束地交谈,和他们喝酒聊天。1991年,当他第三次来邹平考察时,还特意带着他的夫人和女儿,到冯家村支书冯永喜等老朋友家里做客。每来邹平一次,他都对邹平加深了一些了解,也对邹平增加了一份感情。每次考察结束,他都要与有关单位领导座谈一次,畅谈他考察的感受。1996年6月15日到7月14日,他第四次来邹平,进行了为期1个月的考察。他到37个县直部门了解情况,深入到工厂、农村和 梅学良在田间了解农民的生活情况 工人、农民交谈,掌握了大量第一手材料。在启程回国前夕的座谈会上,他对垃圾处理、水资源保护等方面提出了许多中肯的建议。最后他风趣地说:“提建议是容易的,实际干不容易。因为邹平是我的第二故乡,我也给自己安排了四项任务:为邹平热电厂在美国寻找合作伙伴;在美国选择一个县市和邹平县缔结友好县市,选择一所中学与邹平一中缔结友好中学;请美国的电视记者来报道邹平;把这次考察的成果写成一本书,让更多的美国人了解邹平,了解中国。”奥克森伯格回国以后,这四件事情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进展。

  1993年10月,傅静到西董镇北禾村进行民俗考察,在村里住了一年半。她以“村民”身份参加村里组织的各种活动,谁家婚丧嫁娶、娘生日孩满月,她都参加。北禾村256户,她户户都去过,990多口人她几乎都认识,成为村民家中的常客。在北禾村期间,她不仅了解到了北禾村的民间风俗习惯,还学会了当地的方言。在与村民的交往中,与村民们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在北禾村,从干部到村民,几乎人人都对她提供过工作上、生活上的帮助。她说:“我的邻居鄢圣宝、耿秀荣夫妇与他们的孩子鄢帅对我帮助很多。我有时很忙,没时间做饭,他们就帮我做饭、洗衣服。生病时,鄢圣宝还为我煎中药。最重要的是我姥爷(用中国传统称呼)去世后,鄢圣宝一家还陪我为姥爷上坟。”春节是中国人民的传统节日。大年三十,村支书鄢圣勤把她请到家里过年,象一家人一样,和面包饺子,在一起看电视“守岁”。大年初一早晨,他们又一起到村民家里拜年,度过了一个欢乐的春节。傅静参与了春节的全过程,对“春节”这一中国传统民俗也有了更深的了解。她说:“不在中国过年,不会理解春节对中国人来说是多么重要。”1995年元宵节,傅静还穿上戏装,参加了村民的闹元宵文艺演出。1995年3月9日,傅静完成了她在北禾村的考察,准备启程回国,北禾村举行了简朴的欢送仪式。“七月枣,八月梨,九月柿子红了皮。采一筐,表心意,送给我们的好阿姨”、“美国阿姨再见”、“欢迎再来”,学前班孩子们动情的歌声,唱得傅静热泪盈眶。她说:“我来这里一年半,有很深的感情,有很多朋友,一个人在这里过得很舒服。中国人有一个互相帮忙的思想,这一点给了我极深的印象;而美国人个人的事比大家的事更重要。”

  透过“窗口”看中国

  尽管美国学者的价值观、政治立场与中国人有许多不同之处,但他们在深入千家万户考察后,对邹平的情况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透过邹平,也比较真实地了解了中国农村。

  美国学者来邹平之前,认为“邹平可能象非洲大陆那样落后,老百姓衣不遮体,食不饱肚,医疗条件极差”。因此,1985年第一批学者来邹平时,带来了卫生纸、肥皂、蚊香以及治感冒、肠胃病的药。实地一看,老百姓普遍衣着整齐,天天吃白馒头,村村有卫生室,乡乡有医院,看法有了转变,认为“中共改变了中国农村的面貌”。

  1988年5月21日至6月6日,奥克森伯格先生(时任美中学术交流委员会副主席、密执安大学教授)第一次来邹平,住了17天。他访问了34个县直单位,并到孙镇冯家村进行了考察。他认为邹平县的经济发展非常迅速,道路、邮电和电力系统在过去10年中取得了惊人的成就,这些发展将产生深远的社会和政治影响,虽然人们才刚刚对这种影响有所感觉。在未来10年,变化的速度只会增长。他说,邹平的迅速发展反映了长期蕴藏在人民中间的提高自己生活水平的巨大能量。如果在政治方面保持稳定,政策上顺应民意,相信邹平现在正走上了一条通向中国式的现代生活道路。

  经济学家史泰丽主要是对中国的农村经济进行考察,侧重点又在了解农民家庭经济情况。1987年7月15日,史泰丽教授到邹平进行题为“中国农村商业计划和市场”的考察研究。她考察了孙镇冯家和码头乡李坡两个村的基本情况,对有代表性的部分村民就家庭状况、经济情况、收入支出、劳动用工等情况进行了详细调查。7月25日回到县城后,又考察了县农工部、计委、统计局等9个单位,详细了解了邹平县的地理、人口、行政区划概况,农业生产、收入与消费情况,国家有关农业生产计划、购销计划和农业政策,农村实行承包责任制的形式等基本情况,还通过统计部门获取了邹平县有关工农业生产、畜牧产品加工、人均分配、外贸出口情况的数字,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她在考察报告中写道:“邹平的农民家庭经济已发展得越来越成熟了。这些农户再也没有单纯地只是种植谷物和棉花,也许还养几头猪。如今农民收入中一个很大的部分——在很多情况下是主要部分——来源于非农业劳动。家庭中有的成员通过给附近的工厂或者商业企业工作挣工资,或者是这个农户家庭经营自己的商业或贸易。”

  美国学者来邹平大都进行连续性考察。环境学家章以本教授就是其中之一,他先后四次来邹平考察环境问题。1987年8月,章以本教授用3周时间,到环保局、农业局、林业局、水利局、卫生局等部门,了解了他们在环境保护方面的职能和作用。在孙镇冯家等6个村,他就农业有机循环生产方式和农业发展对环境的影响进行了考察,对邹平的主要内外河道和所到点采取水样,取得数据44个。1988年7月10日到8月6日,章以本教授来邹平进行题为“农业发展对农村环境的影响”的考察。他到临池镇柏家村、好生镇石河村、孙镇冯家村等村庄了解情况,并到孝妇河长山镇段、小清河魏桥镇段、黄河台子乡段采取了水样,了解了乡镇企业发展引起的环境问题。他还系统地了解了邹平县的农药生产、使用情况及引起的水质生态问题。1990年9月和1991年8月,章以本教授两次来邹平,继续他的考察研究,为他的课题收集资料。通过几年的连续考察,他对中国农业发展对环境的影响有了比较深入系统的了解。

  就某个专题而言,美国学者的考察非常细致、深入,而这些专题合起来,就构成了邹平的方方面面。如芝加哥大学历史系教授阿力托对解放前和“文革”前邹平社会历史发展情况的考察,北卡罗来纳大学人类学系教授冯珠娣及其助手柯安进行的“中医与家庭卫生保健”的考察,密执安大学副教授彭恩霖对“教育的分配及社会化过程”的考察等等,范围之广,可以说无所不包。

  美国学者从邹平考察回国后,先后用听证会、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等不同形式,发表考察中国农村的看法。据不完全统计,他们在世界性杂志上发表文章27篇,著书7部,演讲30多次。如奥克森伯格与人合写的《独立世界里突起的中国》、阿力托的《在中国农村从事社会科学研究:山东省邹平县》、冯珠娣的《对症下药——中医药临床诊疗》、斯坦福大学政治系教授戴慕珍的《当代中国的国家与农民》、哈佛大学法学院教授雷斯特·罗斯的《环境法和政策的近期进展情况》、章以本的《中国人变得越发健康——中国保健制度是第三世界的典范》等等,比较客观地介绍了从邹平了解到的中国农村的情况。

  奥克森伯格曾任美国前总统卡特的国家安全委员会官员。1997年7月,美国前总统卡特先生来中国访问,在与江泽民、李鹏、乔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会晤后,还想到外地看一看。奥克森伯格向他“推荐一个最值得看的地方”——邹平。26日、27日,卡特和奥克森伯格一行冒着酷暑先后到西董镇北禾村、邹平一中、县福利公司、邹平县基督教堂、邹平热电厂、东关村卫生院、县妇幼保健院等单位考察访问,与孙镇冯家村、邹平镇东关村、好生镇宗家村的基层干部及县计生委、妇联的负责同志进行了座谈。在邹平一中,卡特与正在学习英语的学生用英语进行对话,询问从何种媒介学习英语等问题。最后卡特抄起粉笔在黑板上用英文写下了下面的句子:“非常感谢大家。我们美国人民是中国人民的朋友,我们欢迎你们到我们美国去。”在县福利公司,卡特一行饶有兴致地参观了福利皮鞋厂,与两名男女残疾工人亲切交谈,了解他们的生活、工作和家庭情况,赞扬企业办得好。卡特、卡特夫人、奥克森伯格等还分别题词留念。卡特的题词是:“对正常人和残疾人来说,这都是一项很好的事业。”在北禾村,卡特对该村十星级文明户的评比挂牌很感兴趣,进行了详细考察。事后,卡特与地县领导谈起了这件事,他说:“到北禾村去参观的时候,看到很多家庭的门上有10颗星,分别代表计划生育、家庭和睦、卫生、健康等,这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说明村民的生活正在得到改善。10颗星都有具体的内容,如果用这个标准来衡量我们的家庭,我家得不了几颗。我看到10颗星感到很尴尬。”谈到这次邹平之行的印象,卡特说:“中国农村取得了如此大的进展,使我很感振奋。我们在这里看到街上那么多人,村子里边的人,他们都很热情友好。而且在城乡各地都能看到你们取得的巨大的、了不起的进步,几乎是令人难以置信的。这一次结识这么多的新朋友,特别高兴。我和夫人这次到这里访问,终生难忘。奥克森伯格把我们推荐到这里来,我们非常感谢他。”

  邹平县这个特殊的对外窗口,对美国乃至世界全面了解中国,起到了别的方式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中国社科院这样评价这一考察活动:“这一项目促进了中美两国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有力地宣传了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

编辑: hhh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7 www.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xinwen@dzwww.com
鲁ICP证:000100号 经营许可证:鲁B2-200610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