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海报新闻 媒体矩阵

大众网
全媒体
矩   阵

扫描有惊喜!

  • 海报新闻

  • 大众网官方微信

  • 大众网官方微博

  • 时政公众号爆三样

  • 大众海蓝

  • 大众网论坛

  • 山东手机报

山东手机报订阅方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97009

首页>新闻>社会新闻

牧民变成了工厂人

2020

/ 11/26
来源:

人民政协报

作者:

手机查看

  西藏,是全国“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中唯一省级集中连片特困地区。

  西藏自治区扶贫办的数据显示,脱贫攻坚以来西藏已累计实现62.8万贫困人口脱贫,74个贫困县(区)全部摘帽。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在西藏阿里地区,年轻的西热群培,带领着乡亲们,用自己的双手编织幸福小康生活。

  给员工培训、洽谈业务合作……又是一个紧张忙碌的周末,对于28岁的西热群培来说,虽然身处偏远的西藏阿里地区,他的工作节奏却可以用“996”来形容。

  西热群培是西藏林芝人,说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四年前,从西藏民族大学毕业的他,考上了阿里地区的公务员,来到日土县热帮乡人民政府工作。如今,年龄虽不大,他却身兼“要职”:噶尔县康乐新居服装、地毯加工厂厂长。

  “从来没有想过自己还能成为一名工人!”

  回忆起初入乡政府工作时的情景,西热群培仍然历历在目。热帮乡下辖三个村,总人口不过5000人。牧民们分散居住在高山草甸间,以帐篷为家,过着原始的放牧生活。

  “去趟牧民家很不容易,只有崎岖不平的土路,有的地方不通车,只能靠走路或骑马。一到冬天,雪下大了,我们乡政府的工作人员就要出车和人,去帮助牧民们疏通道路。”西热群培说。

  易地扶贫搬迁,成为阿里地区脱贫攻坚的关键。

  2016年7月,阿里地区启动康乐新居项目,这一项目占地900多亩,当时计划搬迁714户牧民、2952人。2016年12月,第一批牧民入住,到了2018年9月,全部入住。

  39岁的扎西拉姆是阿里地区革吉县雄巴乡人,以前家里靠放牧,一年收入大约有2万元左右,生活很拮据,牧区没有水、没有电,水要去很远的地方才能接到。

  2017年1月,扎西拉姆响应国家政策,和家人一起,搬到了阿里地区噶尔县狮泉河镇康乐新居,她家一共有6口人,分了150平方米的房子,每人25平米。

  扎西拉姆没有想到的是,新房子是独门独院的,一来就能直接入住,因为里面装修、家具、家电都是齐全的,水电也都通到位了。“‘拎包入住’,很激动。”

  “十三五”时期,阿里地区易地扶贫搬迁任务为2089户7786人。去年,全地区30个易地搬迁安置点全部竣工,搬迁入住2081户7742人,占全地区总规模的99.4%。安排易地搬迁点配套产业项目41个,现已完工项目15个,为保障贫困人口搬得出、稳得住提供了产业支撑。

  “最开始,我的心里也很忐忑,不知道未来会怎样。”扎西拉姆说,搬到新居后,在新居的门口,政府投资建了康乐新居服装、地毯加工厂,需要大量技术工人。噶尔县政府出资、邀请有资质的第三方培训公司,传授给她和其他一起搬迁来的95名牧民地毯服装技能。“我们以前都是牧民,对设备一窍不通,但培训了一年半后,我们就能上岗了。”

  “坐在厂里上班,不用日晒雨淋,我特别满意!从来没有想过自己还能成为一名工人!”扎西拉姆说。

  “你们安心上班,家里的牛羊有人管!”

  从草原放牧到车间做工,生活方式的转变,让许多人一下子难以适应。西热群培说:“有的牧民一开始对搬迁积极性不高,因为舍不得家里的牛羊。”为此,当地政府做了专门安排:牛羊都被集中到村里的合作社,联合放牧,每年按比例给牧民分红,让大家吃下定心丸。“你们安心上班,家里的牛羊有人管!”

  扎西拉姆作为地毯厂的合同工,每天上午10点上班,下午1点下班;下午4点上班、7点下班,有时订单量多的话,也会加会儿班。每月按照绩效考核,大概收入3000元左右。

  最方便的是,厂子就在家门口,走路上下班,10分钟就到了。距离家很近,工人们能照顾到家里,有时候,还能把孩子带到厂子里。扎西拉姆有4个孩子,最小的儿子丹珍今年5岁,还不到上幼儿园的时候,就跟她一起到厂子里,和其他孩子们在一起玩。

  西热群培告诉记者,工厂的许多员工都有孩子,以前,他们放牧的时候自己能看孩子,现在进了工厂,“如果不能带孩子上班,就得留一个人在家,相当于浪费了一个劳动力。”西热群培说,为此,工厂规定可以允许带小孩上班,还设想着成立专门的儿童之家,邀请志愿者帮大家看管孩子,并给员工子弟们辅导功课。

  搬进新居,有了新工作,让牧民们享受到了幸福生活。寒冷的冬天,以前靠烧牛粪取暖,现在家里有热烘烘的暖气;每天下班能看电视,孩子也被安排到县城的学校里上学……以前“城里人”才能享受的一切,如今都走进了他们的生活。

  为了让搬迁户适应,西热群培和同事们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以前大家用的是太阳能,现在要用电卡买电,牧民们没有用过燃气灶,许多电器不会用,我们干部就手把手地教。”

  更让西热群培操心的,是怎样帮助牧民适应工厂生活。对过惯了自由自在放牧生活的牧民来说,现在要按时上下班打卡,还真没那么容易。但西热群培相信,新厂子,新员工,只要大家目标一致,过一段时间的磨合期,一切都会好起来。

  工厂2017年6月14日投入使用,主要生产服装和地毯,建成了裁剪、缝纫、编织、剪花、平毯、熨烫、洗毯、服装展厅、地毯展厅。

  “阿里地区特有的羊毛资源,品质非常好,地毯和服装加工也属于民族传统技艺。”西热群培说,国家投资2454万建造了这个厂,解决了96位牧民的就业问题,让他们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真正实现安居乐业。目前销售收入可达453万元,实现贫困群众工资192万元。如今,工厂的管理制度也已经建立,工人们正在逐渐适应现代工厂的生产生活方式。

  记者采访中还了解到,当地政府投资3337万元,要新建标准化康乐新居双语幼儿园,实现随迁子女100%入学;在康乐新居新建卫生站,配置3名医务人员,向群众开展送医送药义诊活动;还将创新扶贫小额信贷政策措施,为搬迁群众创新创业提供贷款。

  “靠自己的双手,过上更好的日子”

  今年42岁的珠杰,是革吉县盐湖乡搬迁户。如今,他是康乐新居服装、地毯加工厂的车间主任。

  西热群培觉得,珠杰的变化“简直判若两人”:以前,他整天喝得醉醺醺,家里负债累累,需要钱的时候,就变卖家当。进工厂之后,他很快学会了技术,成了厂里最熟练的工人。“他的责任心和领导才能受到了认可,被提拔成了车间主任。”

  “政府帮我们搬到了这么好的房子里,又给我们安排工作,这样的日子以前不敢想。”珠杰现在逢人就爱说,“只有靠自己的双手劳动,才能勤劳致富,过上更好的日子。”

  而在康乐新居的714户搬迁户中,珠杰这样的故事,还有许多。

  搬迁户们思想上的变化,也让西热群培十分欣慰。作为西藏子弟,小学时他便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发达地区的内地西藏班求学。汉语基础不好,需要从预科开始学习,加上初中课程一共四年。因为路途遥远,整整四年,他没有回过一次家。这些年在外求学的经历,让他掌握了一口标准的普通话,也真正开阔了他的眼界。

  大学毕业后,他决定回到西藏,以这些年的所学回报家乡。牧民们如今受到的“文化冲击”,也正是他当年体验过的。小到洗澡这样的生活细节,大到树立现代文明意识。“许多年纪大的牧民没上过学,也不识字,不会说汉语。”西热群培说,对于这样的员工,公司会不断组织学习培训。

  作为厂长的西热群培,这些年也是一步步摸索过来的,跑订单、签合同,以前从没做过的事情,他要亲力其为,一点一滴地学习进步。现在,他琢磨着怎样将工厂里的现代管理制度建立起来。他将搬迁户中受过高中及以上学历教育的居民招募过来,培训他们使用电脑,教他们如何制作文档和表格,而工厂里的各项制度,需要一点点地规范和打磨,厂子的管理层,还需要进一步培养。

  谈到未来,西热群培说,现在,他们的产品主要是线下销售,下一步,想通过互联网,将产品销售到全国各地,解决当地更多的就业问题。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推荐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