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海报新闻 媒体矩阵

大众网
全媒体
矩   阵

扫描有惊喜!

  • 海报新闻

  • 大众网官方微信

  • 大众网官方微博

  • 时政公众号爆三样

  • 大众海蓝

  • 大众网论坛

  • 山东手机报

山东手机报订阅方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97009

首页 >新闻 >社会新闻

在武汉,他们等了候鸟十五年

2022

/ 12/05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文露漪 张海振

手机查看

记者:张海振 文露漪 部分素材由受访者提供

  海报新闻记者 文露漪 张海振 武汉报道

  2022年,《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将在武汉开幕,在这座人口上千万的湿地城市里,400多种鸟类和人类共同生存。2007年至今,武汉市观鸟协会用望远镜和相机,记录、守护着武汉的鸟儿们,也为人鸟之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

  镜头里的变化

  2022年11月12日,武汉沉湖湖边,武汉市观鸟协会的秘书长明亮和协会会员们熟练地架好单筒望远镜,对准湖中裸露的滩涂。滩涂上,豆雁、小天鹅、白鹭、绿头鸭、黑腹滨鹬、凤头麦鸡等各种鸟类或站或卧,一派安静祥和。滩涂另一头的芦苇中走出三只野猪,慢悠悠地在滩涂上觅食。一只游隼快速飞过,惊起一大批正在休息的鸟儿飞上天空。

  协会副会长姚波忽然拿着双筒望远镜跑到明亮身边,这位中年男人兴奋得像一个考了满分的孩子,还没站稳就喊道:“看到了没!白头鹤来了,只有一只!”大家纷纷举起望远镜寻找数百米外那抹修长的身影。

协会成员工作日常(图源:武汉观鸟协会)

  像这样“认鸟”“数鸟”就是协会成员的日常。成员们根据鸟类的外表、飞行姿态、叫声等辨别种类,一旦发现市内首次出现的鸟类,会员们便会在协会自行开发的“江城护鸟”手机小程序上打卡记录。统计鸟类数量则更需要专业和耐心,“一位有经验的监测员用单筒望远镜数上万只鸟,精确度能到百位,两三个小时时间数两三万只没问题,就是观测久了冬天风吹得眼睛都要流眼泪。”姚波说。

  鸟类是湿地的常客,也是武汉这座“国际湿地城市”环境状态的晴雨表。武汉市观鸟协会的监测数据为本地环境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而最开始开辟这条“观鸟之路”的人只有9位,曾经的金融从业者颜军正是其中之一。

  2003年,颜军被杂志上黑龙江丹顶鹤的照片所吸引,也开始观察、拍摄鸟类。2005年,颜军将在武汉汉水公园拍到的白鹡鸰照片发到网络论坛上,由此结识了一批同样爱好观鸟的人。

  2007年,武汉市观鸟协会成立,最初的成员只有9人,虽然人员不多,但协会成员仍每周在武汉市周边湿地、公园、湖泊等不同环境下开展观鸟活动,风雨无阻。到了2016 年,这份观鸟爱好变得更加科学,观鸟协会开始实施“武汉重点区域鸟类监测”公益项目,以武汉61个重点区域为据点,采用科学的方法,定人、定点、定期在各类生境中开展鸟类监测工作,目前出炉的鸟类报告已达7000多份。

  一年后的2017年,协会又迎来了转变,武汉市观鸟协会登记注册为社会公益组织,正式被官方认定。在政府的支持下,当时只有58名成员的观鸟协会在完成鸟类监测基础上,还开展了一系列以观鸟为基础,延展性的自然教育科普、巡护湿地活动。2021年,协会编撰的《武汉鸟类图鉴》正式出版,书中总结武汉观鸟人18年的观测成果,整理分析约1万份鸟类观测报告,对160年间武汉地区有记载并确认的419种野生鸟类做了全面介绍,同时首次正式发布武汉鸟类名录。

  在颜军看来,虽然鸟类们不会说话,但它们会“用脚来投票”,观鸟协会的作用就是为它们发声:“简单来说,就是协调人鸟关系、推动在地保护”。在观鸟协会成立的这些年,武汉鸟类数量也和成员人数一样不断增长。2011年,协会观测到160种野生鸟类在武汉生活。如今,已有400多种野生鸟类与千万武汉人共同生活在这座“千湖之城”,武汉市观鸟协会成员数也突破了300位。其中有大学教授、互联网工作者、农户等。

  虾塘里的住客

  38岁的武汉豹澥湖村民朱祥能是观鸟协会的新成员。他从小生活在豹澥湖旁的虎山村,早年外出务工,2010年回乡承包了200亩水塘养鱼。2016年,当地发洪水冲毁了鱼塘,朱祥能便把鱼塘改造成虾塘养殖小龙虾。

  由于2016年豹澥湖旁的牛山湖大堤被炸开,豹澥湖水域面积扩大,湖里的鱼和鸟也多了起来。数千只鸬鹚会飞到湖面觅食,胆小的斑嘴鸭、绿头鸭也会跑到村里的养殖水塘吃虾苗和螺。

青头潜鸭(图源:武汉观鸟协会 朱祥能 摄)

  朱祥能改养小龙虾后,水塘里生长了荷叶等水生植物,不再是光秃秃的水面。也就在那时,他发现虾塘里出现了一群长相特殊的鸭子。它们有着白色的眼睛,身体上半部分呈棕色,两胁呈栗褐色,尾下覆羽为白色,腹部白色且延至两胁与栗褐色相间形成白色不明显的纵纹。头部羽毛在明亮的光线下泛出绿色的光。朱祥能从没见过这样的鸭子,但它们的数量不多,朱祥能也并没有在意。

  今年4月中下旬,颜军、明亮来到豹澥湖观察鸟类,朱祥能和他们闲聊后才得知自家虾塘里的鸭子是被称为“鸟中大熊猫”的青头潜鸭。

  青头潜鸭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全球极度濒危物种,2008年时全球数量仅1000余只。因为对栖息环境要求很高,它们也被称为衡量区域环境质量好坏的“指标生物”。

虾塘里的青头潜鸭(图源:武汉观鸟协会 朱祥能 摄)

  2014年,武汉市观鸟协会会员、44岁的黄陂前川供电所员工卢群首次在武汉府河湿地祁家湾观察到青头潜鸭的繁殖行为。此前学界普遍认为,青头潜鸭最南端的繁殖地是河北衡水,武汉只是迁徙中转地。卢群的这一发现使关于青头潜鸭繁殖地的认知向南推进900千米。今年3月出炉的鸟类调查统计数据显示,武汉市青头潜鸭种群数量已达401只,分布在全市11处湿地,共有3处繁殖地。

  为了能更好的观测青头潜鸭的栖息情况,颜军向朱祥能提出想在他的虾塘附近的青头潜鸭巢旁架设红外线观测设备。颜军本以为朱祥能可能因鸭子捕食虾塘里的小龙虾拒绝帮忙,没想到朱祥能爽快地同意了,并答应会留意寻找鸭巢。

  青头潜鸭胆小怕人,每次朱祥能下虾笼时鸭子们就迅速逃走,人离开十几分钟后才会再次出现觅食。他开始留心观察鸭子每次从虾塘边游出的位置,2022年5月,他终于在虾塘边的草丛里发现了青头潜鸭的巢。

朱祥能做的观测日记

  这个巢穴和家用垃圾桶差不多宽,里面卧着13个蛋。朱祥能赶紧给观鸟协会的成员打电话并帮助安装了观测设备。随后一段时间,他在虾塘旁陆续发现了10个青头潜鸭巢,累计发现鸭蛋99枚。

  青头潜鸭筑巢的草有时会遮挡住红外线设备,朱祥能需要经常检查监控画面,并趁鸭子不在巢中调整设备。在他每日的早晚观测下,最终有73只雏鸭破壳而出,在成鸭带领下成群结队的在虾塘中觅食。小鸭子长大后胆子也大了,有时会飞到周围其他虾塘觅食。朱祥能便告诉其他塘主它们的品种和珍稀程度,大家都不会伤害它们。

虾塘中的青头潜鸭幼鸟(图源:武汉观鸟协会 朱祥能 摄)

  观鸟协会成员给朱祥能留下了一副双筒望远镜、一部相机以便观测记录。朱祥能会通过相机拍下鸭子们的数量、生长情况,还会给它们写观测记录。2022年6月,他成功通过了观鸟协会的考试,正式成为协会成员。在守着虾塘的日子,因为多了观鸟这项“重任”,朱祥能连麻将都打得少了,现在他已经能辨别50多种鸟类了。今年11月,青头潜鸭们和往年一样离开了虾塘,了解了它们习性的朱祥能并不担心,他相信明年水暖时,这群小鸭子还会如约回来。

  人与鸟

  青头潜鸭的食量比一般家鸭小不少,对虾塘产量的影响不大,但其他野生动物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就难以忽视了。

  武汉沉湖湿地地处长江、汉江交汇的三角形地带,总面积17.4万亩,是地球上同纬度湖泊群中稀有的典型淡水湖泊沼泽湿地,2013年入选国际重要湿地。这是目前武汉市唯一的国际重要湿地,也是全国64处国际重要湿地之一。在这里有1800亩的退养还湿生态修复区。

  来到这里,姚波调整单筒望远镜,指向远处湖堤上的几棵有着黑色轮廓的树,从镜头里仔细观察,那些又黑又密的“树冠”其实是站在众多树枝上晒羽毛的普通鸬鹚,“这些树树干都被鸬鹚们的粪便涂成白色了。”姚波介绍。普通鸬鹚属于“三有”保护动物,它们体型很大,喜食鱼,食量巨大,一次可吃掉三四斤鱼。有的养殖鱼塘旁的树上会落满数百只鸬鹚,它们甚至会将整个鱼塘的鱼都吃光。

  “对于有些养殖户来说,鸬鹚可以说‘成灾’了,但是不能因为它们数量多、破坏较大就开放民间扑杀。对野猪、麻雀、鸬鹚这类野生动物的保护意识是经过这么多年的维护、宣传树立起来的,一旦放开再想保护就难了。”姚波表示。

  为此,武汉市在中国副省级城市中率先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对因鸟儿吃食给农民造成的损失进行补偿。仅沉湖一地每年补偿给农民的资金就达600余万元。

  缓冲

  要减少野生动物活动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还需要为双方划出缓冲区。

  武汉天兴洲是一座位于武汉青山峡中段、由长江泥沙自然冲积而成的江心小岛,岛上有大片茂密的芦苇,是武汉人心中的“世外桃源”。随着天兴洲长江大桥的开通,市民们开车上桥旅游变得更加方便。每年11月至次年4月,天兴洲洲头形成的大片沙滩便成了很多游人露营、越野、烧烤、放风筝的热门场所。

  然而,天兴洲对于动植物同样重要。武汉市观鸟协会经过长时间跟踪观察发现,2022年天兴洲共有鸟类236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4种,包括黑鹳、东方白鹳、中华秋沙鸭、黄胸鹀;国家二级保护鸟类36种,省重点保护鸟类48种。另有两栖类7种,爬行类14种,兽类12种,维管束植物182种,昆虫类282种。

  游客活动频繁的沙滩也是多种鸟类的栖息地,游客活动的噪音、丢弃的垃圾等都会对鸟类产生影响。

天兴洲的白鹭与钓鱼人(图源:武汉观鸟协会 颜军 摄)

  作为国家一级保护鸟类的黑鹳在国内的数量仅约1000只,每年冬天它们会以家庭为单位,从北方飞到南方越冬,武汉天兴洲的大片沙滩也是黑鹳的越冬地。但从本世纪初开始,黑鹳在武汉几乎绝迹。2014年,武汉观鸟协会的观测志愿者无意中在天兴洲发现了黑鹳的身影。兴奋的志愿者们反复统计,最终确认有12只黑鹳再次来到了天兴洲。此后8年,越来越多的黑鹳重回武汉越冬。2022年,在天兴洲越冬的黑鹳达到了59只。

  在这8年里,武汉市观鸟协会通过各方面努力为这些小生灵们开辟出一片净土。2017年11月,黑鹳栖息的天兴洲洲头乡举办了一场两千人徒步活动,观鸟协会成员们听到消息后赶紧找到相关主管部门沟通。在天兴乡的协调下,活动会场换到了天兴洲大堤以内,活动时间也大幅缩短,减少了对黑鹳的影响

天兴洲的黑鹳(图源:武汉观鸟协会)

  2020年,沙滩越野在天兴洲洲头十分火爆,大片河滩被宽大厚重的车轮碾得坑坑洼洼。武汉市观鸟协会多次联系政府主管部门考察天兴洲鸟类栖息地,并建议建立自然保护小区,得到市园林和林业局的重视。在协会推动下,一项项环保措施在天兴洲实施。

  2020年11月,武汉洪山区在天兴洲洲头划立禁行区。2021年3月,武汉市园林和林业局将天兴洲等3处野生鸟类栖息地纳入保护范围。2021年12月,洪山区发布通告,严禁在天兴洲滩涂内开展经营性行为。

  人鸟缓冲区实现了,天兴洲上靠旅游谋生的岛民却受到了一定影响。“保护鸟类不是说要把人类活动全部禁止。”明亮介绍,为了尽可能减少保护鸟类给群众带来的短期损失,观鸟协会会免费为岛民“打广告”,宣传岛上采摘西瓜、甘蔗等生态旅游。

责任编辑:辛然

相关推荐 换一换